简述中国传统知行合一实践观的特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中国传统知行合一实践观的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
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这是“说知行全一”实即《中庸》的诚明合一。
中国古人的知行合一说,并不注重于建设体系,而强调气体力行,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因此,知行合一说是以天人合一说为前提的,或者是说是从“天人合一”说派生出来的。

第2题:

如何理解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观?


正确答案: 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知行观、也是整个王守仁哲学的代表性的观点。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是他心理为一观点的继续和展开。知与行的实质在心与理,理不在心外,行亦不在心外。即心理为一、知行合一都是以心来承担的, “合一”是心的合一。知行合一的含义,王守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知行两个字说一个工夫。阐明知行各自的特点、作用、关系等等,知行合一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所谓百虑而一致。只有如此,知行合一与知行分两才可以统一起来。
二是“知行本体”是知之即行。“知行本体”即知行的本来状态。就其本来状态说,知了不行,不能算知;知之即行,才是真知行。
三是知行双方本相互发明。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从认识活动的阶段来说,主意与行动、始发与终成是一个统一的过程。王守仁强调,知行不仅相互依赖,而且互相发明。知行双方在其本来的意义上就是融合在一起的。
四是“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学说,认为“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故只要一有不善之念便就是行了。
五是知行合一深化为“致良知”。“致良知”便是将心中之理推致于事事物物、使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也就是通过行来实现了心理、知行的合一。

第3题:

简述实践模式的课程观。


参考答案:美国课程专家施瓦布针对传统的“理论的”课程探究模式而提出的。
基本思想:指导学校教育改革的理论是“复数”而非“单数”;课程问题主要应解决“应该教什么”和“应该学什么”的问题,因此,问题解决的方式应主要是实践的推理,而非逻辑的推理;课程决策的过程不应仅仅是“自上而下”的过程。

第4题:

中国传统诚信观具有()等特点。

  • A、情感性
  • B、自律性
  • C、道义性
  • D、个体性

正确答案:A,B,C,D

第5题:

中国传统体育健康观的特点是(),方法论的核心是()、()。


正确答案:注重整体;和谐;适度

第6题:

公务员道德实践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或环节,即致知、内化(即知行合一)和笃行,而关键环节是“知行合一”。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中国传统体育健康观的特点是(),其方法的核心是()。


正确答案:注重整体;和谐适度

第8题:

简述中国传统建筑宅院前摆放的石狮造型特点及其寓意。


正确答案:石狮造型:以石材为原材料而雕塑成狮子的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雕塑品。一般呈对称式的放置在大门外的左右两侧,一雄一雌成对摆放,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在形体力度和内在精神气势上气吞山河、气势雄强、威猛雄壮石狮如果爪下为球,象征着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必为雄狮。爪下踩着幼狮象征着子孙绵延,是雌狮。常见的雕塑方法有循石造型,因材施艺等,以圆雕的方式呈现,而石狮子嘴里的石珠是采用中国传统的雕刻技术一一镂空雕制作出来的。雕刻家在将石狮外形雕刻好后,在狮子的嘴部往里掏空,留剩一球状,有些部分与口部侧壁相连。石狮寓意:石狮就成为了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作为家宅的守护神而出现已数千年时间。从汉朝石狮的出现到今日,造型经过不断发展变化,姿态神韵各不相同,一直都是尊贵、不可侵犯的标记。又因为狮子是兽中之王,霸气之兽,所以有“尊贵”和“威严”的作用。从宫殿、衙门延伸到各级政府机关甚至民间住宅,门前都喜用石狮镇宅,它已成为一种勇武、强大和吉祥的化身。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9题:

简述中国传统宗教观的内容。


正确答案: ⑴现世实用;
⑵和平宽容;
⑶政教分离。

第10题: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很有益处。

  • A、价值观
  • B、理论观
  • C、历史观
  • D、实践观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