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你认为你生气的原因是什么?”,在这里心理咨询师使用了(  )。

题目
多选题
多选:“你认为你生气的原因是什么?”,在这里心理咨询师使用了(  )。
A

开放式提问

B

具体化技术

C

封闭式提问

D

摄人性谈话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案例一(41):
求助者:是这样吗?认知问题解决了,情绪和行为问题就解决了?
心理咨询师:假如在大街上,有一个人踩了你的脚,你会有什么反应?
求助者:可能会生气吧,会怪他走路也不看着点!
心理咨询师:假如踩你脚的是个盲人,你会有什么反应?
求助者:盲人?应该不会有什么反应吧,他又看不见。
心理咨询师:都是被踩了脚,一个生气,一个不生气,这说明了什么呢?
求助者:(沉默)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别人应该看着路,不应该踩你,所以踩到你后你会不高兴。而你认为盲人看不见,不能怪他踩了脚,所以盲人踩你脚后,你不生气。这就是认知产生情绪,所以,要解决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那个事件,而是要改变认知。

对咨询师上述谈话,理解正确的包括()多选

A. 用解释技术帮助求助者领悟
B. 通过启发引导求助者思考
C. 通过举例说明认知疗法的原理
D. 通过演示改变求助者的认知

答案:A,B,C
解析:
知识点:心理咨询技能/影响性技术

第2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29岁,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不合群,经常和父母、同事、客户发生矛盾,人际关系紧张。最近又因琐事与同事发生矛盾,很生气,也为此痛苦,主动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的原因是什么
求助者:主要是和同事搞不好关系,有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我比较能干,在公司的业绩不错,别人嫉妒我,就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我过不去。
心理咨询师:是别人挑你的毛病造成你生气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别人不挑我的毛病,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若某一天,你在咖啡店里喝咖啡,这时走过来一个人把你的咖啡碰洒了。你会怎样想
求助者:我会很生气,这个人怎么这样不小心。
心理咨询师:但如果你知道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样呢
求助者:盲人啊……盲人是看不见的,我想我会原谅他。
心理咨询师:你看,咖啡洒了无论什么原因它就是一件事,但由于不同的认知结果,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对事物的认知,才是引起情绪的真正原因。
求助者:是这样吗(沉默)你说的好像有道理。
心理咨询师:人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都会有些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认识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认知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真会这样吗
心理咨询师:你遇到的那些事,别人也可能遇到,但别人不一定都像你现在这样子,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求助者:你是说我和他们的认识不一样吗可我还没看出我对别人挑我毛病的认识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心理咨询师:这正是下一步要讨论的问题。你冷静地想一下,你和同事关系很紧张的原因是什么
求助者:那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
心理咨询师:你不许人家挑你毛病的理由是什么呢
求助者:我工作做得好,客户多。他们凭什么挑我的毛病
心理咨询师:你可以希望别人不挑你的毛病,但你不能不许别人挑你的毛病。
求助者:对别人不能提出要求吗
心理咨询师:你可以对别人提出要求,但是你要尜你对别人怎样,剐人就应该对你怎样,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如果我们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您讲得很对,但我担心自己做不到这点。您说这毛病能改吗
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要想很快改变是困难的。但是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改变,从一点一滴做起,出现反复不要灰心,责在坚持,一定会达到理想效果的。

多选: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所做的工作包括()。查看材料

A.鼓励情绪宣泄
B.修正非理性观念
C.强化求助者问题
D.建立理性观念

答案:B,D
解析:
合理情绪疗法不鼓励情绪宣泄,不强化求助者的问题。该法的具体任务是修正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建立理性的观念,从而改善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因此本题选BD。

第3题:

“是别人挑你的毛病造成你生气吗?”,在这里心理咨询师使用了( )。

(A) 开放式提问

(B) 具体化技术

(C) 封闭式提问

(D) 摄入性谈话


正确答案:C

第4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6岁,某学校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某中学任教。班里的学生经常不听自己的,因此对学生不满意,经常批评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听自己的。因师生关系苦恼,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争强好胜,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求助者:我经常为学生的事苦恼,他们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特别看不惯他们做的事,我说他们,他们不听,说我太较真。这哪像我年轻的时候,我上学时成绩门门都是优秀。我对学生要求很严,学习必须好。但他们不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这使你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对,就是因为他们不听我的话,惹我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是老师,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你信奉的是老师讲话,学生就应该听。
求助者:对呀,学生必须听老师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
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
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
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说呢?
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你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我好像明白了。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你,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乡管闲事,自找没趣了。

“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单选 ”这段话心理咨询师所使用的技术是()。单选
A:指导
B:解释
C:引导
D:释义

答案:B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中的参与性技术【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初期阶段要使用各种参与性技术,目的是为了澄清问题,启发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提问技术主要包含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开放式提问就像问答题,提问没有预设的答案,会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封闭式提问就像选择题,带有预设的答案,以便咨询师澄清事实、获取重点或缩小讨论的范围。而对于“直接逼问”和“间接询问”,一般指初诊接待时咨询师对求助者求助动机的了解,直接逼问如“你有什么问题,说吧”,间接询问如“你希望我能够为你提供哪些帮助”。题干中心理咨询师问“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是一个明显的开放式提问,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参与性技术的“反应”与影响性技术的“表达”的区别:一般来说,反应技术不论从主体来说还是从内容来说,反馈的都是求助者的内容和情感;而表达技术反馈的都是咨询师的内容和情感。这些技术的使用者虽然都是心理咨询师,但是反应技术的表述一般都是“你(求助者)的……”或“你(求助者)感到……”;表达技术一般的表述是“我(咨询师)……”,“我(咨询师)感到/觉得……”。内容的反应和表达一般都是除了情绪情感之外的其他信息的反馈;情感的反应和表达主要针对求助者或咨询师的情绪情感体验。题干中咨询师说的“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是这样吗”这是很明显的反应技术,而且不是反馈的求助者的情绪情感,因此属于内容反应技术。故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工作程序中修通阶段的技术【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第三个工作程序修通阶段常用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尤其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如使用产婆术式辩论,即从求助者的信念出发进行推论,推出谬误,促使求助者自己进行修改。产婆术辩论的基本形式是“按你所说……”或“你的意思是……”或“按照你的说法……”,推论“因此……”,再推论到“因此……”,直至产生谬误,形成矛盾。题干中的“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就是咨询师在使用产婆术按求助者的信念进行推理。因此答案选B。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面质技术【试题解析】面质是一种在发现求助者的表述和表现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为了促进求助者的自我认识与探索,经常使用的影响性技术。而由于面质是一种对抗性比较强的技术,所以为了维护咨询关系,往往会使用“似乎”、“好像”等词语表达咨询师的看法,这样就为下面的咨询留下了较大的余地,题干中“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就是一种明显的尝试性面质,而没有所谓“指导性面质的说法”。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描述求助者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原因和实质,或对某些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解释。释义也叫“内容反应”或“说明”,是咨询师反馈求助者表述的内容,题干中的表述与两者均无关系。因此答案选C。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解释技术【试题解析】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描述求助者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原因和实质,或对某些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解释;案例中咨询师说:“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您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段话是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对求助者产生情绪困扰的原因和实质的解释。故答案为B。
【考察重点】识别沉默现象【试题解析】求助者常见的6种沉默的类型:怀疑型(不完全信任咨询师、犹豫是否要说出来),茫然型(不知说什么好、搞不清楚自己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咨询师提问失误求助者不理解),情绪型(害怕出现某种情况、为某些事羞愧或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思考型(正在进行包含体会、领悟、回忆或体验的自我探索),内向型(比较内向、不擅言谈),反抗型(不愿、不想接受咨询、缺乏咨询动机)。除了思考型的沉默是正性的、积极的以外,其他5种都是阻抗型的沉默,区别时可以站在求助者的立场上来体验求助者当时的内心感受,一般比较积极的就是思考型的,其他的根据具体描述来判断。案例资料中求助者的沉默表现为:“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你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基本上是咨询师使用产婆术和求助者进行辩论时求助者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持续的自我探索过程,因此倾向属于思考型的沉默。所以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限制性原则和价值中立原则【试题解析】咨询师的这句话具有明显的教育或教训的口吻,违背了咨询师不批评、不评判的价值中立的立场,而且倾向于就求助者的具体问题给出明确而具体的建议。所以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具体技术的识别【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进行辩论时用到了产婆术技术,“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这是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常用的技术之一。虽然A选项的认知行为疗法也包含合理情绪疗法,但是还包括贝克一雷米的认知疗法等其他疗法,不如C选项的确切,所以本题答案选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该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本案例中引起求助者痛苦和烦恼的事件主要是“学生不听他的话”,就是ABC理论中的A;求助者自身对此的看法是“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就是该理论中的B;而因此造成的情绪反应和结果就是“自己非常生气”,就是该理论中的C。所以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结合上题具体分析,本题答案选D。

第5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不合群,经常和父母、同事、客户发生矛盾,人际关系紧张。最近又因琐事与同事发生矛盾,很生气,也为此痛苦,主动来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的原因是什么?
求助者:主要是和同事搞不好关系,有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我比较能干,在公司的业绩不错,别人嫉妒我,就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我过不去。
心理咨询师:是别人挑你的毛病造成你生气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别人不挑我的毛病,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若某一天,你在咖啡店里喝咖啡,这时走过来一个人把你的咖啡碰洒了,你会怎样想?
求助者:我会很生气,这个人怎么这样不小心。
心理咨询师:但如果你知道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样呢?
求助者:盲人啊……盲人是看不见的,我想我会原谅他。
心理咨询师:你看,咖啡洒了无论什么原因它就是一件事,但由于不同的认知结果,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对事物的认知,才是引起情绪的真正原因。
求助者:是这样吗?(沉默)你说得好像有道理。
心理咨询师:人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都会有些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认识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认知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真会这样吗?
心理咨询师:你遇到的那些事,别人也可能遇到,但别人不一定都像你现在这样子,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求助者:你是说我和他们的认识不一样吗?可我还没看出我对别人挑我毛病的认识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心理咨询师:这正是下一步要讨论的问题。你冷静地想一下,你和同事关系很紧张的原因是什么?
求助者:那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
心理咨询师:你不许人家挑你毛病的理由是什么呢?
求助者:我工作做得好,客户多,他们凭什么挑我的毛病?
心理咨询师:你可以希望别人不挑你的毛病,但你不能不许别人挑你的毛病。
求助者:对别人不能提出要求吗?
心理咨询师:你可以对别人提出要求,但是你要求你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应该对你怎样,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如果我们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您讲得很对,但我担心自己做不到这点。您说这毛病能改吗?
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要想很快改变是困难的。但是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改变,从一点一滴做起,出现反复不要灰心,贵在坚持,一定会达到理想效果的。

“你认为你生气的原因是什么”,在这里心理咨询师使用了()。多选
A:开放式提问
B:具体化技术
C:封闭式提问
D:摄入性谈话

答案:A,B,D
解析:
【考察重点】症状整理【试题解析】此案例中求助者经常和父母、同事、客户发生矛盾,人际关系紧张,最近又因琐事与同事发生矛盾,很生气,感到痛苦,因此前来咨询。由此可以看出求助者存在着情绪和行为问题。在与咨询师对话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求助者存着在不合理信念,即不允许别人挑自己的毛病,可以判断存在着认知问题。求助者在公司的业绩还不错,说明其智力方面正常,不存在能力问题。因此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咨询技术的使用【试题解析】这一提问是为了收集一些求助者的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等,属于摄入性会谈。“你认为你生气的原因是什么”,不是由“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属于开放式提问,同时这一提问也是为了将求助者生气的原因具体化,也用到了具体化技术,因此答案选ABD。
【考察重点】提问方法【试题解析】封闭式问题是事先对求助者的情况有一个固定假设,而期望得到的回答只是印证这种假设的正确与否。“是别人挑你的毛病造成你生气吗”这一问题只能用“是”或“否”来回答,提问方式属于封闭式提问。故答案为C。
【考察重点】咨询方法的判断【试题解析】在此案例中,求助者存在不合理的信念,咨询师帮助其认识到了不合理信念,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以及帮助求助者建立了合理信念,这一整个的过程,所运用的方法是合理情绪疗法。故答案为B。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的咨询目标【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因此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疗法的特点【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是ABC理论。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合理情绪疗法认为,A并不是引起C的直接原因,而是由不合理、不现实的B导致的C,因此治疗的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B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的结果。因此这一疗法强调的重点在于求助者的认知。答案选B。
【考察重点】ABC理论中对ABC的判断【试题解析】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在此案例中,求助者生气的原因是由于自己比较能干,在公司的业绩不错,因此遭人嫉妒,被人挑毛病。这其中伴有的不合理信念是别人不能挑自己的毛病这一绝对化要求。因此答案选C。
【考察重点】个案咨询中咨询技术的判断【试题解析】内容表达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出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褒贬和反馈等。指导是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内容反应也称释义,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求助者。在此段话中,咨询师向求助者解释了不同情绪状态的产生是由不同的信念造成的,以及指示求助者要如何改变。可以看到使用的技术有内容表达和指导。因此答案选AB。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咨询师所扮演的角色【试题解析】在合理情绪疗法中,咨询师是一个指导者、说服者、分析者,也是权威的信息提供者和与求助者非理性观念对抗的辩论者。咨询师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角色。在此案例中,咨询师作为辩论者与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作为说服者帮助求助者接受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作为分析者帮助求助者分析其存在的不合理信念,也作为信息提供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与求助者进行了互动。因此本题答案选ACD。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的特点【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的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建立合理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的结果,同时不鼓励宣泄情绪,认为这会强化求助者的问题。因此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的不同阶段的任务【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在运用过程中,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以及再教育阶段。心理诊断阶段的主要任务主要是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领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求助者认识到其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不合理信念造成的,进一步领悟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并帮助求助者寻求初步改变。修通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咨询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再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帮助求助者在认知、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模式,减少他在以后生活中出现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倾向。在此案例中,可以看到咨询师向求助者解释ABC理论,帮助求助者找寻不合理信念,但还没有帮助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信念,因此可看出本段咨询属于诊断、领悟阶段。因此答案选择AB。

第6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29岁,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不合群,经常和父母、同事、客户发生矛盾,人际关系紧张。最近又因琐事与同事发生矛盾,很生气,也为此痛苦,主动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的原因是什么
求助者:主要是和同事搞不好关系,有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我比较能干,在公司的业绩不错,别人嫉妒我,就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我过不去。
心理咨询师:是别人挑你的毛病造成你生气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别人不挑我的毛病,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若某一天,你在咖啡店里喝咖啡,这时走过来一个人把你的咖啡碰洒了。你会怎样想
求助者:我会很生气,这个人怎么这样不小心。
心理咨询师:但如果你知道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样呢
求助者:盲人啊……盲人是看不见的,我想我会原谅他。
心理咨询师:你看,咖啡洒了无论什么原因它就是一件事,但由于不同的认知结果,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对事物的认知,才是引起情绪的真正原因。
求助者:是这样吗(沉默)你说的好像有道理。
心理咨询师:人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都会有些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认识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认知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真会这样吗
心理咨询师:你遇到的那些事,别人也可能遇到,但别人不一定都像你现在这样子,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求助者:你是说我和他们的认识不一样吗可我还没看出我对别人挑我毛病的认识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心理咨询师:这正是下一步要讨论的问题。你冷静地想一下,你和同事关系很紧张的原因是什么
求助者:那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
心理咨询师:你不许人家挑你毛病的理由是什么呢
求助者:我工作做得好,客户多。他们凭什么挑我的毛病
心理咨询师:你可以希望别人不挑你的毛病,但你不能不许别人挑你的毛病。
求助者:对别人不能提出要求吗
心理咨询师:你可以对别人提出要求,但是你要尜你对别人怎样,剐人就应该对你怎样,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如果我们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您讲得很对,但我担心自己做不到这点。您说这毛病能改吗
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要想很快改变是困难的。但是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改变,从一点一滴做起,出现反复不要灰心,责在坚持,一定会达到理想效果的。

多选: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以下列哪一个角色对求助者提供帮助()查看材料

A.监督者
B.辩论者
C.说服者
D.分析者

答案:B,C,D
解析:
在合理情 绪疗法中,咨询师是一个指导者、说服者、分析者、也是权威的信息提供者和求助者非理性观念对抗的辩论者。因此本题选BCD。

第7题:

求助者:女性,27岁,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经常和父母、同事、客户发生矛盾,不合群,人际关系紧张。最近又因琐事与同事发生矛盾,很生气,也为此痛苦,主动来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的原因是什么??
求助者:主要是和同事搞不好关系,有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我比较能干,在公司的业绩不错,别人嫉妒我,就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我过不去。
心理咨询师:是别人挑你的毛病,造成你生气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别人不挑我的毛病,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若某一天,你在咖啡店里喝咖啡,这时走过来一个人把你的咖啡碰洒了,你会怎样想??
求助者:我会很生气,这个人怎么这样不小心。
心理咨询师:但如果你知道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样呢??
求助者:盲人啊……盲人是看不见的,我想我会原谅他。
心理咨询师:你看,咖啡洒了,同一个事件,但由于不同的认知结果,你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对事物的认知,才是引起情绪的真正原因。
求助者:是这样吗?(沉默)你说的好像有道理。
心理咨询师:人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都会有些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认知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认知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真会这样吗??
心理咨询师:你遇到的那些事,别人也可能遇到,但别人不一定都像你现在这样子,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求助者:你是说我和他们的认识不一样吗?可我还没看出我对别人挑我毛病的认识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心理咨询师:这正是下一步要讨论的问题。你冷静地想一下,你和同事关系很紧张的原因是什么??
求助者:那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
心理咨询师:你不许人家挑你毛病的理由是什么呢??
求助者:我工作做得好,客户多,他们凭什么挑我的毛病??
心理咨询师:你可以希望别人不挑你的毛病,但你不能不许别人挑你的毛病。
求助者:对别人不能提出要求吗??
心理咨询师:可以对别人提出要求。但是你若要求你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应该对你怎样,这就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如果我们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您讲的很对,但我担心自己做不到这点。您说这毛病能改吗??
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要想很快地改变是困难的。但是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变,从一点一滴做起,出现反复时,不要灰心,贵在坚持,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是别人挑你的毛病,造成你生气吗?”这里心理咨询师使用了(  )。查看材料

A.开放式提问
B.具体化技术
C.封闭式提问
D.修饰性反问?

答案:C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第8题:

“你认为你生气的原因是什么?”,在这里心理咨询师使用了( )。

(A) 开放式提问

(B) 具体化技术

(C) 封闭式提问

(D) 摄入性谈话


正确答案:ABD

第9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6岁,某学校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某中学任教。班里的学生经常不听自己的,因此对学生不满意,经常批评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听自己的。因师生关系苦恼,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争强好胜,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求助者:我经常为学生的事苦恼,他们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特别看不惯他们做的事,我说他们,他们不听,说我太较真。这哪像我年轻的时候,我上学时成绩门门都是优秀。我对学生要求很严,学习必须好。但他们不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这使你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对,就是因为他们不听我的话,惹我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是老师,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你信奉的是老师讲话,学生就应该听。
求助者:对呀,学生必须听老师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
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
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
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说呢?
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你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我好像明白了。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你,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乡管闲事,自找没趣了。

按ABC理论的观点,本案例中C是()。单选
A:学生不听话
B:学生应该听话
C:自己很优秀
D:自己非常生气

答案:D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中的参与性技术【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初期阶段要使用各种参与性技术,目的是为了澄清问题,启发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提问技术主要包含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开放式提问就像问答题,提问没有预设的答案,会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封闭式提问就像选择题,带有预设的答案,以便咨询师澄清事实、获取重点或缩小讨论的范围。而对于“直接逼问”和“间接询问”,一般指初诊接待时咨询师对求助者求助动机的了解,直接逼问如“你有什么问题,说吧”,间接询问如“你希望我能够为你提供哪些帮助”。题干中心理咨询师问“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是一个明显的开放式提问,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参与性技术的“反应”与影响性技术的“表达”的区别:一般来说,反应技术不论从主体来说还是从内容来说,反馈的都是求助者的内容和情感;而表达技术反馈的都是咨询师的内容和情感。这些技术的使用者虽然都是心理咨询师,但是反应技术的表述一般都是“你(求助者)的……”或“你(求助者)感到……”;表达技术一般的表述是“我(咨询师)……”,“我(咨询师)感到/觉得……”。内容的反应和表达一般都是除了情绪情感之外的其他信息的反馈;情感的反应和表达主要针对求助者或咨询师的情绪情感体验。题干中咨询师说的“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是这样吗”这是很明显的反应技术,而且不是反馈的求助者的情绪情感,因此属于内容反应技术。故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工作程序中修通阶段的技术【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第三个工作程序修通阶段常用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尤其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如使用产婆术式辩论,即从求助者的信念出发进行推论,推出谬误,促使求助者自己进行修改。产婆术辩论的基本形式是“按你所说……”或“你的意思是……”或“按照你的说法……”,推论“因此……”,再推论到“因此……”,直至产生谬误,形成矛盾。题干中的“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就是咨询师在使用产婆术按求助者的信念进行推理。因此答案选B。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面质技术【试题解析】面质是一种在发现求助者的表述和表现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为了促进求助者的自我认识与探索,经常使用的影响性技术。而由于面质是一种对抗性比较强的技术,所以为了维护咨询关系,往往会使用“似乎”、“好像”等词语表达咨询师的看法,这样就为下面的咨询留下了较大的余地,题干中“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就是一种明显的尝试性面质,而没有所谓“指导性面质的说法”。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描述求助者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原因和实质,或对某些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解释。释义也叫“内容反应”或“说明”,是咨询师反馈求助者表述的内容,题干中的表述与两者均无关系。因此答案选C。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解释技术【试题解析】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描述求助者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原因和实质,或对某些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解释;案例中咨询师说:“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您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段话是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对求助者产生情绪困扰的原因和实质的解释。故答案为B。
【考察重点】识别沉默现象【试题解析】求助者常见的6种沉默的类型:怀疑型(不完全信任咨询师、犹豫是否要说出来),茫然型(不知说什么好、搞不清楚自己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咨询师提问失误求助者不理解),情绪型(害怕出现某种情况、为某些事羞愧或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思考型(正在进行包含体会、领悟、回忆或体验的自我探索),内向型(比较内向、不擅言谈),反抗型(不愿、不想接受咨询、缺乏咨询动机)。除了思考型的沉默是正性的、积极的以外,其他5种都是阻抗型的沉默,区别时可以站在求助者的立场上来体验求助者当时的内心感受,一般比较积极的就是思考型的,其他的根据具体描述来判断。案例资料中求助者的沉默表现为:“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你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基本上是咨询师使用产婆术和求助者进行辩论时求助者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持续的自我探索过程,因此倾向属于思考型的沉默。所以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限制性原则和价值中立原则【试题解析】咨询师的这句话具有明显的教育或教训的口吻,违背了咨询师不批评、不评判的价值中立的立场,而且倾向于就求助者的具体问题给出明确而具体的建议。所以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具体技术的识别【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进行辩论时用到了产婆术技术,“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这是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常用的技术之一。虽然A选项的认知行为疗法也包含合理情绪疗法,但是还包括贝克一雷米的认知疗法等其他疗法,不如C选项的确切,所以本题答案选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该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本案例中引起求助者痛苦和烦恼的事件主要是“学生不听他的话”,就是ABC理论中的A;求助者自身对此的看法是“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就是该理论中的B;而因此造成的情绪反应和结果就是“自己非常生气”,就是该理论中的C。所以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结合上题具体分析,本题答案选D。

第10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6岁,某学校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某中学任教。班里的学生经常不听自己的,因此对学生不满意,经常批评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听自己的。因师生关系苦恼,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争强好胜,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求助者:我经常为学生的事苦恼,他们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特别看不惯他们做的事,我说他们,他们不听,说我太较真。这哪像我年轻的时候,我上学时成绩门门都是优秀。我对学生要求很严,学习必须好。但他们不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这使你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对,就是因为他们不听我的话,惹我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是老师,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你信奉的是老师讲话,学生就应该听。
求助者:对呀,学生必须听老师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
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
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
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说呢?
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你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我好像明白了。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你,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乡管闲事,自找没趣了。

在咨询中,求助者多次出现沉默的原因可能是()。单选
A:阻抗
B:生气
C:困惑
D:思考

答案:D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中的参与性技术【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初期阶段要使用各种参与性技术,目的是为了澄清问题,启发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提问技术主要包含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开放式提问就像问答题,提问没有预设的答案,会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封闭式提问就像选择题,带有预设的答案,以便咨询师澄清事实、获取重点或缩小讨论的范围。而对于“直接逼问”和“间接询问”,一般指初诊接待时咨询师对求助者求助动机的了解,直接逼问如“你有什么问题,说吧”,间接询问如“你希望我能够为你提供哪些帮助”。题干中心理咨询师问“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是一个明显的开放式提问,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参与性技术的“反应”与影响性技术的“表达”的区别:一般来说,反应技术不论从主体来说还是从内容来说,反馈的都是求助者的内容和情感;而表达技术反馈的都是咨询师的内容和情感。这些技术的使用者虽然都是心理咨询师,但是反应技术的表述一般都是“你(求助者)的……”或“你(求助者)感到……”;表达技术一般的表述是“我(咨询师)……”,“我(咨询师)感到/觉得……”。内容的反应和表达一般都是除了情绪情感之外的其他信息的反馈;情感的反应和表达主要针对求助者或咨询师的情绪情感体验。题干中咨询师说的“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是这样吗”这是很明显的反应技术,而且不是反馈的求助者的情绪情感,因此属于内容反应技术。故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工作程序中修通阶段的技术【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第三个工作程序修通阶段常用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尤其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如使用产婆术式辩论,即从求助者的信念出发进行推论,推出谬误,促使求助者自己进行修改。产婆术辩论的基本形式是“按你所说……”或“你的意思是……”或“按照你的说法……”,推论“因此……”,再推论到“因此……”,直至产生谬误,形成矛盾。题干中的“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就是咨询师在使用产婆术按求助者的信念进行推理。因此答案选B。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面质技术【试题解析】面质是一种在发现求助者的表述和表现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为了促进求助者的自我认识与探索,经常使用的影响性技术。而由于面质是一种对抗性比较强的技术,所以为了维护咨询关系,往往会使用“似乎”、“好像”等词语表达咨询师的看法,这样就为下面的咨询留下了较大的余地,题干中“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就是一种明显的尝试性面质,而没有所谓“指导性面质的说法”。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描述求助者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原因和实质,或对某些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解释。释义也叫“内容反应”或“说明”,是咨询师反馈求助者表述的内容,题干中的表述与两者均无关系。因此答案选C。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解释技术【试题解析】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描述求助者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原因和实质,或对某些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解释;案例中咨询师说:“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您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段话是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对求助者产生情绪困扰的原因和实质的解释。故答案为B。
【考察重点】识别沉默现象【试题解析】求助者常见的6种沉默的类型:怀疑型(不完全信任咨询师、犹豫是否要说出来),茫然型(不知说什么好、搞不清楚自己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咨询师提问失误求助者不理解),情绪型(害怕出现某种情况、为某些事羞愧或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思考型(正在进行包含体会、领悟、回忆或体验的自我探索),内向型(比较内向、不擅言谈),反抗型(不愿、不想接受咨询、缺乏咨询动机)。除了思考型的沉默是正性的、积极的以外,其他5种都是阻抗型的沉默,区别时可以站在求助者的立场上来体验求助者当时的内心感受,一般比较积极的就是思考型的,其他的根据具体描述来判断。案例资料中求助者的沉默表现为:“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你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基本上是咨询师使用产婆术和求助者进行辩论时求助者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持续的自我探索过程,因此倾向属于思考型的沉默。所以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限制性原则和价值中立原则【试题解析】咨询师的这句话具有明显的教育或教训的口吻,违背了咨询师不批评、不评判的价值中立的立场,而且倾向于就求助者的具体问题给出明确而具体的建议。所以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具体技术的识别【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进行辩论时用到了产婆术技术,“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这是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常用的技术之一。虽然A选项的认知行为疗法也包含合理情绪疗法,但是还包括贝克一雷米的认知疗法等其他疗法,不如C选项的确切,所以本题答案选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该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本案例中引起求助者痛苦和烦恼的事件主要是“学生不听他的话”,就是ABC理论中的A;求助者自身对此的看法是“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就是该理论中的B;而因此造成的情绪反应和结果就是“自己非常生气”,就是该理论中的C。所以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结合上题具体分析,本题答案选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