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的改变。

题目
问答题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的改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德育的途径?我国中学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
答: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实施的渠道或形式。(1分)我国中学德育的途径有: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1分)(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1分)
(3)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1分)(4)共青团活动;(0.5分)
(5)班主任工作。(0.5分)

第2题:

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包括()。

A.德育任务的制定

B.德育内容的确立

C.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的选择

D.德育途径的实施


正确答案:ABCD

第3题:

结合实际谈谈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互动影响。


正确答案:

第4题:

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是().

A.德育内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目标

D.德育途径


正确答案:C
C【解析】德育目标既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贯穿于小学德育活动的始终,也是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

第5题:

请教教师资格考试简答题,结合实际谈谈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互动影响。

结合实际谈谈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互动影响。


    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这四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知,即道德认识,使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使人们对社会道德思想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使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使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道德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应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第6题:

简述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正确答案:
(1)学校为了向青少年学生施加教育影响而组织进行的各个不同方面的活动和工作都是德育的途径.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途径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 (2)德育方法是指用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品德的方法.不能把德育方法单纯归结为教师运用的方法或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方法,从整体上说,它是在教师师德影响下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具体地说,有的方法如说服、奖惩,主要是教师用来影响学生的方法,一般以教师活动为主;有的方法如锻炼、修养,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则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有的方法如陶冶,还需要教师利用环境的积极因素来影响学生.一般方法有: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以及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等.

第7题: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才能让德育的说理教育法产生实效。


正确答案:
(1)说理教育法是通过事实道理与真情实话来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教育方法。(2)说理教育法的功能在于,能以科学的理论逻辑和雄辩有力的事实,使学生系统掌握思想品德要求、准则等;消除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障碍,分清是非,促进学生思想的提高和升华;增强品德言行的理智性。(3)说理教育法的具体方式,有讲理、讲演、报告、座谈讨论、谈心、对话、阅读、参观、访问、调查等等。说理要有民主性,针对性,真实性,说理也要生动有情,富有感染力。(4)比如针对学生好动、爱说话的年龄特征,教师在教育时只能利用说理教育法来教育,讲明好动是活泼的体现,爱说话是学生的特点,但好动说话既影响自己学习,又影响别人的学习,这样学生一定会认识到他们存在的缺点并努力去改正。

第8题: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和中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正确答案:

第9题: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 )和( )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A.德育内容德育途径B.德育内容德育方法C.德育原则德育方法D.德育方法德育途径


正确答案:B
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四个方面构成。 

第10题:

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是德育对象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德育内容和(  )。


A.德育意义

B.德育原则

C.德育目标

D.德育途径

答案:C
解析:
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是德育对象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德育内容和德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