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时,所采用的论据之一是()
第3题:
下列各句中“夫”字是指示代词的是()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B、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第4题:
翻译: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
第5题:
翻译:孔子穷乎陈蔡之间,黎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第6题:
孔子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的道理,来批驳冉有为季氏攻伐颛臾寻找借口的行为,这种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第7题:
君子疾乎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
第8题:
陈成子弑齐简公,孔子告于鲁哀公,请讨之。公日:“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左传》日:“孔子请伐齐,公日:‘鲁为齐弱久矣,子之伐之,将若之何?’对日:‘陈常弑其君,民之不与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伐也。”’说者以为孔子岂较力之强弱,但明其义而已。能顺人心而行天讨,何患不克?使鲁君从之,孔子其使于周,请命乎天子,正名其罪。至其所以胜齐者,孔子之余事也。予以为鲁之不能伐齐,三子之不欲伐齐,周之不能讨齐,通国知之矣。孔子为此举,岂真欲以鲁之半,力敌之哉?盖是时无君与陈氏等,孔子上欲悟哀公,下欲警三子。使哀公悟其意,必察三臣之擅国,思有以制之,起孔子而付以政,其正君君、臣臣之分不难也。使三子者警,必将日:鲁小于齐,齐臣弑君而欲致讨,吾三臣或如是,彼齐、晋大国,肯置而不问乎?惜其君臣皆不识圣人之深旨。自是二年,孔子亡。又十一年,哀公竟逼于三子而孙于越,比之简公,仅全其身尔。
《容斋随笔·孔子欲讨齐》
给画横线字注音
①陈成子弑齐简公
②其正君君、臣臣之分不难也
解释下列画横线词 ①之三子告,不可? 之: ②哀公竟逼于三子而孙于越? 孙:
翻译下列句子 ①至其所以胜齐者,孔子之余事也。 ②惜其君臣皆不识圣人之深旨。
洪迈认为,陈成子杀齐简公后,孔子向鲁哀公报告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shì;fe
动词,到……去;同逊,逃,流亡
第9题:
翻译: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第10题:
翻译: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事将仕矣。”(《论语·阳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