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生产某种装饰用珠链,每条珠链需要珠子25颗,丝线3条,搭扣1对,以及10分钟的单个人工劳动。现有珠子4880颗,丝线

题目
单选题
人工生产某种装饰用珠链,每条珠链需要珠子25颗,丝线3条,搭扣1对,以及10分钟的单个人工劳动。现有珠子4880颗,丝线586条,搭扣200对,4个工人。则8小时最多可以生产珠链()。
A

200条

B

195条

C

193条

D

192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以下函数说明和C语言函数,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对应栏内。

[说明]

设一个环上有编号为0~n-1的n粒颜色不尽相同的珠子(每粒珠子颜色用字母表示,n粒珠子的颜色由输入的字符串表示)。从环上的某两粒珠子间剪开,则环上珠子形成一个序列然后按以下规则从序列中取走珠子:首先从序列左端取走所有连续的同色珠子;然后从序列右端在剩下的珠子中取走所有连续的同色珠子,两者之和为该剪开处可取走珠子的粒数。在不同位置剪开,能取走的珠子也不尽相同。

本程序所求的是在环上哪个位置剪开,按上述规则可取走的珠子粒数最多。程序中用数组存储字符串。例如:10粒珠子颜色对应字符串为“aaabbbadcc”,在0号珠子前剪开,序列为aaabbbadcc,从左端取走3粒a色珠子,从右端取走2粒c色珠子,共取走5粒珠子。若在3号珠子前剪开,即bbbadccaaa,共取走6粒珠子。

[C函数]

int count(char*s,int start,int end)

{inti,c=0,color=s[start],step=(start>end)?-1:1;

for(i=start;s[i]==color;i+=step){

if(step>0 && i>end || (1) ) break;

(2) ;

}

return c;

}

void main()

{ char t,s[120];

int i,j,C,len,maxc,cut=0;

printf("请输入环上代表不同颜色珠子字符串:");

scanf("%s",s );

len=strlen(s);

for(i=maxc=0;i<len;i++){ /*尝试不同的剪开方式*/

c=count(s,0,len-1);

if(c<len) C+=count( (3));

if(c>maxc){cut=i;maxc=c; )

/*数组s的元素循环向左移动一个位置*/

t=s[0];

for(j=1;i<len;i++) (4);

(5);

}

printf("在第%d号珠子前面剪开,可以取走%d个珠子.\n",cut,maxc);

}


正确答案:(1) step0&&iend (2) ++c (3) slen-1c (4) s[j-1]=s[j] (5) s[len-1]=t
(1) step0&&iend (2) ++c (3) s,len-1,c (4) s[j-1]=s[j] (5) s[len-1]=t 解析:依据取珠子个数最多的规则,count函数每次从左或从右取出相同颜色的珠子,因此从右到左的条件为step0&&iend,即(1)应填“step0&&iend”。当是同色珠子时,计数值加1,所以(2)填“++c”。从右到左计算时,函数count调用的实参次序为s,len-1,C。即(3)应填“s,len-1,c”。在尝试不同的剪开方式时,数组s的元素要循环向左移动一个位置,则(4)填“s[j-1]=s[j]”,(5)填“s[len-1]=t”。

第2题:

让4~5岁儿童用两手分别向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内投放同等数量的木珠(每次投一颗),儿童知道这两个杯子里装的木珠一样多。然后实验者将其中一杯珠子倒入另一高而窄的杯子中,问儿童:两杯珠子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部分儿童会说,矮而宽的杯子中的珠子多;另一部分儿童会说,高而窄的杯子中的珠子多。
此材料说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是()。

A.自我中心
B.他人中心
C.不可逆性
D.单向思维

答案:D
解析:
皮亚杰认为,前运算儿童只能从单向进行思维,考虑高度却不能顾及宽度。反之,考虑宽度,却忽略了高度。这种现象又叫集中偏向。故选D。

第3题:

人工生产某种装饰用珠链,每条珠链需要珠子25颗,丝线3条,搭扣1对,以及10分钟的单个人工劳动。现有珠子4880颗,丝线586条,搭扣200对,4个工人。则8小时最多可以生产珠链( )。

A. 200条 B. 195条 C. 193条 D. 192条


正确答案:D
4个工人8小时的人工劳动是1920分,而10分钟的单个人工劳动生产一条珠链,故可生产1920÷10=192(条)。

第4题:

某珠串中各粒珠子的特征都是:银白色,强珍珠光泽,有蓝白色荧光,表面上有小疙瘩,折射率1.532,它们是:()。

  • A、珍珠
  • B、玻璃仿珠
  • C、塑料珠

正确答案:A

第5题:

几个男孩在玩弄夹玻璃珠的材料。明明向老师告状:“老师,他们几个不好好夹珠子,用手拿着玩。”
老师走过去,只见他们把几个碗都倒扣着,手里抓着珠子往碗底里放呢。便很生气地把碗放正说:“好好夹珠子,看谁夹得又快又好。”
孩子们慢吞吞地用筷子把玻璃珠夹到碗里。等老师走后,他们又重新把碗倒扣过来,把珠子往碗底里放,极其小心翼翼地不让珠子掉下来,还数着珠子,看谁放得多。突然发现老师又向这里走来,赶紧把碗正过来,将珠子放到碗里,离开了操作区。
请结合有关游戏指导的理论,分析并评价上述材料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与方法。


答案:
解析:
(1)材料中教师的指导行为属于外部介入。外部介入属于显性介入,也称为直接指导。教师不参加到游戏中去,而从游戏外部以教师真实的身份做出评价和建议。外部介入这种指导策略如果运用得法,则会引发幼儿的思考,诱导出幼儿的已有经验,推进幼儿游戏的开展,但在幼儿本身缺失这一方面经验时则难以奏效,运用不得法,则可能破坏幼儿游戏主体性的体验。 (2)材料中教师的指导行为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效应,实际上导致了对幼儿游戏的干扰。因为这种指导没有建立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只是偏听了那位叫明明的幼儿的话。事实表明,这些幼儿没有按照教师的意图而进行的“瞎玩”,是在探索和进行一种新的玩法。
(3)教师对于幼儿游戏的现场指导,必须要有针对性,只有在观察和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游戏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充分鼓励和发挥幼儿的自由和自主,在以不破坏幼儿良好的活动兴趣和氛围的前提下,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自主开展。

第6题:

:现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珠子各若干颗,分给某班的52个学生,每个学生可以取1至3颗珠子,一种颜色的珠子最多只能取1颗。那么,这班学生中至少有()人取的珠子完全相同。

A.5 B.8 C.13 D.17


正确答案:B

取珠子的种类有如下7种:①红;②黄;③蓝;④红与黄;⑤红与蓝;⑥黄与蓝;⑦红、黄、蓝。从最不巧的情况想。每七个学生取的珠子的种类各不相同,因为52÷7(3),所以,至少有7+1(8)个人取的珠子完全相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7题:

人工加工某装饰用的珠帘,每幅珠帘需要珠子120颗,塑料线10条,钉子5对,以及1个工人工作20分钟,现有珠子8790颗,塑料线371条,钉子100对,3个工人,则8小时最多可以生产珠帘( )幅。
A.73 B.63 C.37 D.20


答案:D
解析:
8790÷120=73……30,371÷10=37……1;100÷5=20,8小时等于480分钟,则480×3÷20=72,综合数字看,最多可以生产20幅珠帘。

第8题:

血管吻合常选用___

A.涤纶编结线

B.医用肠线

C.滑线

D.人工合成可吸收线

E.丝线


参考答案:C

第9题:

人工生产某种装饰用珠链,每条珠链需要珠子25颗,丝绒3条,搭扣一对,以及10分钟的单个人工劳动。现有珠子4880颗,丝线586条,搭扣200对,4个工人。则8小时最多可以生产珠链()。

  • A、200条
  • B、195条
  • C、193条
  • D、192条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刺绣是指用多种手工针法或机针针法,以及不同色彩的丝线等服装材料来表示图案装饰效果的一种民间工艺。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