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患者女,18岁。诉胸骨后疼痛,气促,平卧刺激性咳嗽明显,坐位稍好转,MRI示"右上纵隔7cm×9cm肿块",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入院后进一步检查表明患者为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拟行"胸腺瘤切除术",下列有关重症肌无力的麻醉前处理正确的是()。A麻醉前应重点检查有无延髓支配肌群受累B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C术前借助肌肉松弛监测仪测试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有助于了解肌无力的程度,为合理选用肌肉松弛药提供依据D术前镇静剂的使用应以能镇静但又不抑制呼吸为原则,保持患者情绪稳定E多数患者不需做肺

题目
多选题
患者女,18岁。诉胸骨后疼痛,气促,平卧刺激性咳嗽明显,坐位稍好转,MRI示"右上纵隔7cm×9cm肿块",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入院后进一步检查表明患者为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拟行"胸腺瘤切除术",下列有关重症肌无力的麻醉前处理正确的是()。
A

麻醉前应重点检查有无延髓支配肌群受累

B

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C

术前借助肌肉松弛监测仪测试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有助于了解肌无力的程度,为合理选用肌肉松弛药提供依据

D

术前镇静剂的使用应以能镇静但又不抑制呼吸为原则,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E

多数患者不需做肺功能测验

F

术晨停用抗胆碱酯酶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3岁,主因左眼睑下垂一周入院。X线胸部正侧位片显示前上纵隔6×6cm肿物,边界清楚。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所示你认为以下哪种疾病可能性大:A、畸胎瘤

B、淋巴瘤

C、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

D、胸骨后甲状腺肿

E、神经源性肿瘤

关于纵隔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A、纵隔是指两侧纵隔胸膜间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B、纵隔分区有很多方法

C、以胸骨上窝和第4胸椎下缘分为上下两部分

D、纵隔的前界为胸骨

E、纵隔的后界为脊柱

纵隔肿瘤中除胸腺瘤外,位于前三位的其他两种肿瘤是:A、畸胎瘤

B、淋巴瘤

C、胸骨后甲状腺肿

D、神经源性肿瘤

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表现包括:A、胸痛、胸闷

B、声音嘶哑

C、吞咽困难

D、呼吸困难

E、Horner氏综合症

有关胸腺瘤,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多为良性,包膜完整

B、半数以上合并重症肌无力

C、多位于前上纵隔

D、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

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的描述以下哪些是正确的:A、胸腺瘤病人中15%合并重症肌无力

B、重症肌无力的病人半数以上有胸腺瘤或增生

C、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预后差

D、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对预后无不良影响

经术前准备,患者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你认为哪种方法是正确的:A、行肿瘤摘除术

B、行胸腺扩大切除术

C、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D、术中良恶性的判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

术中发现肿瘤与血管粘连严重行姑息性切除术,对此患者的术后治疗你认为应该是:A、放射治疗

B、化疗

C、生物治疗

D、观察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C


问题 2 答案:ABDE


问题 3 答案:AD


问题 4 答案:ABCD


问题 5 答案:B


问题 6 答案:ABD


问题 7 答案:B


问题 8 答案:A

第2题:

重症肌无力拟行胸腺瘤切除患者,下列术前用药哪些是正确的

A、对于有焦虑的患者可给予小剂量咪达唑仑

B、避免使用可降低通气的阿片类药

C、重症患者胆碱酯酶抑制剂应维持至早晨常规用量

D、激素治疗的患者诱导前可用氢化可的松

E、肌松剂剂量要减少


参考答案:ABCDE

第3题:

患者女,18岁。诉胸骨后疼痛,气促,平卧刺激性咳嗽明显,坐位稍好转,MRI示"右上纵隔7cm×9cm肿块",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有关纵隔肿瘤的叙述,正确的是A、胸腺瘤、畸胎瘤和神经源性肿瘤发生率居纵隔肿瘤前三位

B、100%胸腺瘤患者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C、大多数为良性,但可恶性变

D、纵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肿瘤,明确其部位与表面情况

E、纵隔肿瘤主要行手术切除治疗

F、胸腺瘤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压迫和肿瘤本身特有的症状--合并综合征

入院后进一步检查表明患者为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拟行"胸腺瘤切除术",下列有关重症肌无力的麻醉前处理正确的是A、麻醉前应重点检查有无延髓支配肌群受累

B、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C、术前借助肌肉松弛监测仪测试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有助于了解肌无力的程度,为合理选用肌肉松弛药提供依据

D、术前镇静剂的使用应以能镇静但又不抑制呼吸为原则,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E、多数患者不需做肺功能测验

F、术晨停用抗胆碱酯酶药

针对该类患者的麻醉处理正确的是A、麻醉前常规给予小剂量阿托品

B、氯化琥珀胆碱应绝对禁止使用

C、应足量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

D、术毕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肌力恢复不满意时,可静脉注射新斯的明

E、吸入麻醉剂有箭毒样作用,可能增强术后患者的呼吸麻痹

F、氯胺酮无肌松作用,止痛效果好,麻醉诱导时选用氯胺酮可使麻醉诱导期循环功能更加平稳

G、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具有较完善的局部镇痛和肌松作用,并能降低患者应激反应

关于该患者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使用琥珀胆碱,术毕使用肌力恢复不满意时,不可以静脉注射新斯的明

B、自主呼吸微弱可能存在肌松药的残余作用或新斯的明拮抗不足

C、术前哌替啶与异丙嗪的应用可能导致术后呼吸抑制延长

D、术前即有延髓性麻痹及呼吸肌麻痹的患者,甚至可能出现外周肌群肌力完全恢复却仍不易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正常的自主呼吸

E、对延迟拔管患者强调维持术前抗胆碱酯酶药与激素的治疗

F、应给予阿托品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CDEF


问题 2 答案:ABCD


问题 3 答案:ADEFG


问题 4 答案:BCDE

第4题:

患者女,18岁。诉胸骨后疼痛,气促,平卧刺激性咳嗽明显,坐位稍好转,MRI示"右上纵隔7cm×9cm肿块",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针对该类患者的麻醉处理正确的是()。

  • A、麻醉前常规给予小剂量阿托品
  • B、氯化琥珀胆碱应绝对禁止使用
  • C、应足量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
  • D、术毕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肌力恢复不满意时,可静脉注射新斯的明
  • E、吸入麻醉剂有箭毒样作用,可能增强术后患者的呼吸麻痹
  • F、氯胺酮无肌松作用,止痛效果好,麻醉诱导时选用氯胺酮可使麻醉诱导期循环功能更加平稳
  • G、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具有较完善的局部镇痛和肌松作用,并能降低患者应激反应

正确答案:A,D,E,F,G

第5题:

病历摘要:一女性患者,45岁,身高168cm,体重75公斤,入院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经手术前充分准备后,拟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手术前检查:心电图正常,生化各项检查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手术前发音无沙哑。甲亢病人的术前准备应做到的是()

  • A、术前应用抗甲状腺药物
  • B、服用碘剂,减少进入血中的激素量,腺组织退化变硬
  • C、术前充分镇静
  • D、麻醉前应用阿托品
  • E、呼吸道梗阻者,麻醉前镇静和镇痛药酌减

正确答案:A,B,C,E

第6题:

女,18岁,诉胸骨后疼痛,气促,平卧刺激性咳嗽明显,坐位稍好转,MRI示"右上纵隔7cm×9cm肿块",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有关纵隔肿瘤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胸腺瘤、畸胎瘤和神经源性肿瘤为纵隔肿瘤前三位

B、100%胸腺瘤患者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C、大多数为良性,但可恶性变

D、纵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肿瘤,明确其部位与表面情况

E、纵隔肿瘤主要行手术切除治疗

F、胸腺瘤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压迫和肿瘤本身特有的症状——合并综合征

入院后进一步检查表明患者为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拟行"胸腺瘤切除术",下列有关重症肌无力的麻醉前处理哪些正确A、麻醉前应重点检查有无延髓支配肌群受累

B、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C、术前借助肌肉松弛监测仪测试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有助于了解肌无力的程度,为合理选用肌肉松弛药提供依据

D、术前镇静剂的使用应以能镇静但又不抑制呼吸为原则,保持病人情绪稳定

E、多数病人不需做肺功能测验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CDEF


问题 2 答案:ABCD

第7题:

下列有关重症肌无力与胸腺瘤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胸腺瘤患者重症肌力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B.重症肌无力患者中半数以上合并有胸腺瘤或胸腺增生异常

C.重症肌无力,患者合并有胸腺瘤的概率男性较女性为高

D.对患有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常规都应做胸部 CT或MRI检查以了解是否合并胸腺瘤

E.重症肌无力患者无论是否合并胸腺瘤,做胸腺扩大切除手术都有意义


正确答案:ABCDE

第8题:

病历摘要:男性,35岁,主因体检发现前纵隔肿物一周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双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胸片示前上纵隔肿瘤。有关纵隔的定义及分区的正确描述是:A、纵隔是指两侧纵隔胸膜间器官和组织的总称

B、纵隔以胸骨上窝和第四胸椎下缘水平的连线分为上下两部分

C、气管心包前面的间隙为前纵隔

D、气管心包后面的间隙为后纵隔

E、以往的中纵隔称为内脏器官纵隔

纵隔肿瘤中位于前三位的是:A、淋巴瘤

B、神经源性肿瘤

C、胸腺瘤

D、胸骨后甲状腺肿

E、畸胎瘤

下列肿瘤中好发于前纵隔者包括:A、淋巴瘤

B、神经源性肿瘤

C、胸腺瘤

D、胸骨后甲状腺肿

E、畸胎瘤

对此患者进一步的检查有:A、胸部CT

B、纵隔镜检查

C、气管镜检查

D、超声心动图检查

E、食管镜

胸部CT示前上纵隔肿瘤4×4×3cm,与周围血管关系密切,考虑为胸腺瘤,决定手术治疗,可采用的术式有:A、胸腔镜下胸腺瘤切除术

B、纵隔镜下胸腺瘤切除术

C、经左胸胸腺瘤切除术

D、经右胸胸腺瘤切除术

E、胸骨正中劈开胸腺瘤切除术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采用胸骨正中劈开切口,见肿瘤侵犯左无名静脉,正确的处理为:A、行肿瘤摘除术

B、行胸腺扩大切除术及血管部分切除术

C、为安全起见行肿瘤姑息切除

D、将肿瘤从无名静脉剥离后切除

由术中所见此患者为:A、良性胸腺瘤

B、恶性胸腺瘤

C、等待术后病理确定

D、侵袭性胸腺瘤

术后处理正确的是:A、定期随访

B、放射治疗

C、化疗

D、生物治疗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CDE


问题 2 答案:BCE


问题 3 答案:ACDE


问题 4 答案:A


问题 5 答案:E


问题 6 答案:B


问题 7 答案:BD


问题 8 答案:B

第9题:

患者女,18岁。诉胸骨后疼痛,气促,平卧刺激性咳嗽明显,坐位稍好转,MRI示"右上纵隔7cm×9cm肿块",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有关纵隔肿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胸腺瘤、畸胎瘤和神经源性肿瘤发生率居纵隔肿瘤前三位
  • B、100%胸腺瘤患者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 C、大多数为良性,但可恶性变
  • D、纵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肿瘤,明确其部位与表面情况
  • E、纵隔肿瘤主要行手术切除治疗
  • F、胸腺瘤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压迫和肿瘤本身特有的症状--合并综合征

正确答案:A,C,D,E,F

第10题:

患者男,58岁。重症肌无力(MG),病变累及眼外直肌,有眼睑下垂和复视症状。平时每日服用吡斯的明660mg和泼尼松20mg,分次口服。术前检查肺活量实测值/预计值为50%,FEV/FVC80%,最大通气量(MVV)实测值/预计值为45%。拟在全身麻醉下行经颈部胸腺切除术。关于重症肌无力麻醉用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禁用氯胺酮
  • B、对去极化肌松药极为敏感,应考虑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
  • C、部分患者在采用吸入麻醉情况下,可不使用肌松药
  • D、重症肌无力患者肌松药起效时间明显延长,故应在麻醉诱导前先预用1/10诱导剂量的肌松药
  • E、为保持患者充分镇静,术前常规使用吗啡
  • F、为抑制呼吸道分泌及预防抗胆碱酯酶药副作用应常规用阿托品或东莨菪碱,但剂量宜小

正确答案:C,F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