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试述重症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处理要点。

题目
问答题
试述重症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处理要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脱离中毒现场:立即将病人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松开衣服,注意保暖。
(2)纠正缺氧:轻度或中度中毒者用面罩或鼻导管给氧,重度者进行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应在早期,最好在4小时内进行。高压氧治疗可使血中HbCO很快消失,形成HbO,增加血液中溶解氧,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携氧功能。
(3)改善脑组织代谢:早期给三磷腺苷(ATP)、辅酶A、细胞色素C,可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
(4)预防脑水肿:应用脱水药或利尿药。按医嘱给予200g/L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
(5)对症治疗:昏迷病人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内分泌物,防止舌后坠。高热抽搐时给予降温处理。休克时纠正休克。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烧伤的急救处理要点。


正确答案: 烧伤后用冷水冷敷是很重要的。不要在烧伤部位涂药,应马上送医院。
挑破水泡,伤口不作处理者,会引起创面甚至全身感染。大面积、头面部或深度烫伤时,应立即送医院。

第2题:

试述重症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处理要点。


正确答案: (1)脱离中毒现场:立即将病人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松开衣服,注意保暖。
(2)纠正缺氧:轻度或中度中毒者用面罩或鼻导管给氧,重度者进行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应在早期,最好在4小时内进行。高压氧治疗可使血中HbCO很快消失,形成HbO,增加血液中溶解氧,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携氧功能。
(3)改善脑组织代谢:早期给三磷腺苷(ATP)、辅酶A、细胞色素C,可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
(4)预防脑水肿:应用脱水药或利尿药。按医嘱给予200g/L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
(5)对症治疗:昏迷病人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内分泌物,防止舌后坠。高热抽搐时给予降温处理。休克时纠正休克。

第3题:

试述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处理要点。


正确答案: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处理要点如下。①脱离中毒现场: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通气良好的地方。松开衣眼,注意保暖。②纠正缺氧:轻度或中度缺氧者用面罩或鼻导管给氧,重度者进行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应在早期,最好在4小时内进行。高压氧治疗可增加血中溶解氧,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携氧功能。③改善脑组织代谢:早期给ATP、辅酶A、细胞色素C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④预防脑水肿:应用脱水剂或利尿药,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静脉滴注。⑤对症治疗:昏迷患者应注意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舌后坠。高热抽搐时给予降温处理。休克时纠正休克。

第4题:

试述重症监测治疗的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 重症监测护理的要点如下:
(1)呼吸系统监测:
①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定时做血气分析,以了解体内缺氧及酸碱平衡情况,指导治疗。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供给氧气,定时拍背、吸痰。必要时进行体位引流。缺氧病人应先加大流量充分给氧后再行吸痰,痰黏稠时,可用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或2%碳酸氢钠1~2mL气管滴入或行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吸痰管一用一换,预防感染。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各种参数,以维持正常呼吸。
③行气管切开者定期行气管内套管消毒,气管内套管每天消毒3次,套管周围皮肤用75%乙醇消毒,每天3次。定时更换切口处纱布垫,保持切口清洁。
④每天消毒更换氧气湿化瓶及输氧管道,同时更换湿化瓶内液体。
⑤定时测听双肺呼吸音,以了解肺部情况。
⑥呼吸衰竭或自主呼吸停止时,应立即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
(2)循环系统监测:
①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周围循环情况,并记录。
②严密监测心电图变化、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及电解质、酶的情况,以了解心脏功能和循环情况。
③积极纠正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防止阿斯综合征的发生。
④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能,调节好输液速度,防止急性左心衰及血容量不足等。
(3)中枢神经系统监测: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及神经反射,及时发现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前驱症状,密切观察全身感觉及肢体活动情况。
(4)肾功能监测:观察病人每小时尿量、颜色、相对密度。尿、血中肌酐、尿素氮、电解质的含量和变化,如遇大量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破坏人血时,要碱化稀释尿液,防止急性肾衰竭,必要时做肾透析治疗。
(5)各种体内插管的护理:
①心导管,动、静脉切开管、血滤管等每天消毒,每天清洁创面1次,并更换消毒敷料。
②各类胸、腹、胃、膀胱等引流瓶及引流袋每天更换消毒。
③每天更换胸腔负压瓶内液体,保持胸内负压。
④每天更换静脉输液管。
⑤严密观察病情,详细做好护理记录。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记录临床及化验检查结果。记录常规治疗、用药及护理。各班交班应写护理小结,突出病情变化及护理重点。
⑥做好床旁交班。交接班重点为:病人生命体征变化。特殊治疗、特殊用药、用物及医师处理意见。各类精密仪器的使用情况。各类管道是否通畅及引流液体颜色、量。皮肤有无受压、红肿、破溃等。

第5题:

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处理要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1)脱离中毒现场;
(2)纠正缺氧;
(3)改善脑组织代谢;
(4)对症治疗。

第6题:

触电、雷击的急救处理要点。


正确答案: 不能直接去碰触电者的身体,应立即切断电源。重危者立即送医院抢救

第7题:

误服药物的急救处理要点。


正确答案: 仔细观察误服者的情况,弄清是什么药物,药量多少。患者丧失意识或者出现抽搐时,不宜催吐。不能套用土办法,让其喝盐水等带辛辣的汤水。
有些药物如果量小,无需让病人呕吐、解毒。

第8题:

请简述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护理的处理要点。


答案:
解析:
第一,改善组织缺氧,保护重要器官。一是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空气新鲜处,解开领扣,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冬季应注意保暖。二是吸氧,以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的离解。有条件者行高压氧治疗,效果最佳。鼻导管吸氧的氧流量为8~10 L/min。三是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可用细胞色素C30 mg静脉滴注(用前做皮肤试验),或将三磷腺苷20 mg、辅酶I(辅酶A)50U、普通胰岛素4U加入2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四是对有脑血管痉挛、震颤性麻痹者,可用阿托品或654-2静脉注射。
第二,防治脑水肿应用高渗脱水剂,如20%甘露醇与高渗葡萄糖液交替静脉滴注或用利尿剂及地塞米松。脑水肿多出现在中毒后2~4 h。
第三,纠正呼吸障碍。可用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等。重症缺氧、深度昏迷24 h以上者可将气管切开,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气管插管,加压给氧,使用人工呼吸器。
第四,对低血压发现休克征象者立即采取抗休克治疗。
第五,对症处理惊厥者应用苯巴比妥、地西泮(安定)镇静。震颤性麻痹服苯海索(安坦)2~4 mg、3/d。瘫痪者肌注氢溴酸加兰他敏2.5~5 mg,口服维生素B族和地巴唑,配合新针、按摩疗法。
第六,预防感染。对长期昏迷者给抗生素治疗。
第七,其他治疗如高压氧疗法,放血疗法等。

第9题:

试述重症药疹的治疗要点。


正确答案:(1)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降低死亡率的前提。一般可给氢化可的松300~400mg/d静滴,或用地塞米松10~20mg/d,分2次静滴,尽量在24小时内均衡给药;糖皮质激素如足量,病情应在3~5天内控制,如未满意控制应加大剂量(增加原剂量的1/3~1/2);待皮损颜色转淡、无新发皮损、体温下降后可逐渐减量。(2)防治继发感染: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应强调消毒隔离,抗生素并非常规预防感染的唯一手段;如有感染存在,选用抗生素时应注意避免使用易过敏药物(特别应注意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可结合细菌学检查结果选用过敏反应发生较少的抗生素(如红霉素、林可霉素等)。如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应注意有无真菌感染的可能,如确诊应尽快加用抗真菌药物。(3)加强支持疗法:可创造稳定的个体环境,同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高热、进食困难、创面大量渗出或皮肤大片剥脱等常导致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应及时加以纠正,必要时可输入血浆或白蛋白以维持胶体渗透压,可有效减少渗出;若伴有肝脏损害,应加强保肝治疗。(4)加强护理及外用药物治疗:是缩短病程、成功治疗的重要保障。对皮损面积广、糜烂渗出重者应注意保暖,可每天更换无菌被单,局部可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湿敷,同时注意防止褥疮的发生。累及黏膜者应特别注意眼睛的护理,需定期冲洗以减少感染及防止球睑结膜粘连,闭眼困难者可用油纱布覆盖以防角膜长久暴露而损伤。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重症监测治疗的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 (1)呼吸系统监测:
①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定时做血气分析,以了解体内缺氧及酸碱平衡情况,指导治疗。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供给氧气,定时拍背、吸痰。必要时进行体位引流。缺氧病人应先加大流量充分给氧后再行吸痰,痰粘稠时,可用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或2%碳酸氢钠1~2mL气管滴入或行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吸痰管一用一换,预防感染。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各种参数,以维持正常呼吸。
③行气管切开者定期行气管内套管消毒,气管内套管每天消毒3次,套管周围皮肤用75%乙醇消毒,每天3次。定时更换切口处纱布垫,保持切口清洁。
④每天消毒更换氧气湿化瓶及输氧管道,同时更换湿化瓶内液体。
⑤定时测听双肺呼吸音,以了解肺部情况。
⑥呼吸衰竭或自主呼吸停止时,应立即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
(2)循环系统监测:
①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周围循环情况,并记录。
②严密监测心电图变化、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及电解质、酶的情况,以了解心脏功能和循环情况。
③积极纠正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防止阿斯综合征的发生。
④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能,调节好输液速度,防止急性左心衰及血容量不足等。
(3)中枢神经系统监测: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及神经反射,及时发现脑水肿、颅高压及脑疝的前驱症状,密切观察全身感觉及肢体活动情况。
(4)肾功能监测:观察病人每小时尿量、颜色、相对密度。尿、血中肌酐、尿素氮、电解质的含量和变化,如遇大量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破坏入血时,要碱化稀释尿液,防止急性肾衰竭,必要时做肾透析治疗。(5)各种体内插管的护理:
①心导管:动、静脉切开管、血滤管等每天消毒,每天清洁创面1次,并更换消毒敷料。
②各类胸、腹、胃、膀胱等引流瓶及引流袋每天更换消毒。
③每天更换胸腔负压瓶内液体,保持胸内负压。
④每天更换静脉输液管。
⑤严密观察病情,详细做好护理记录: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记录临床及化验检查结果。记录常规治疗、用药及护理。各班交班应写护理小结,突出病情变化及护理重点。
⑥做好床旁交班。交接班重点为:病人生命体征变化。特殊治疗、特殊用药、用物及医师处理意见。各类精密仪器的使用情况。各类管道是否通畅及引流液体颜色、量。皮肤有无受压、红肿、破溃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