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地震预警系统是()A在地震尚未发生时,向社会发出警报的预报系统B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与无线电波的“时间差”向尚未受到地震波及的地区发出紧急警报的系统C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P波和S波之间的“时间差”来对重要设施进行紧急安全处置的系统D是一种地震预测系统

题目
多选题
地震预警系统是()
A

在地震尚未发生时,向社会发出警报的预报系统

B

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与无线电波的“时间差”向尚未受到地震波及的地区发出紧急警报的系统

C

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P波和S波之间的“时间差”来对重要设施进行紧急安全处置的系统

D

是一种地震预测系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


参考答案: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体波和面波。

第2题:

在地震面前,科学还是大有作为的。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人们发现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前者传播速度更快,但破坏力较小,而后者则相反。因此,人们通过地震监测台网,监测到传播速度更快的地震波纵波,向监测中心发出信号,监测中心即可通过客户端用无线电波向公众和重点设施发出警报。也就是说,地震警报是无线电波和地震横波的一场“赛跑”,在地震横波尚未到达时,给人们以警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地震波横波的监测难度高于纵波
B.地震警报系统的精度和速度亟待提高
C.无线电波技术的发展是实现震前预测的前提条件
D.科学利用两种地震波的时间差可以发出有效的地震警报

答案:D
解析:
结论词“因此”引导的第三句和第四句为重点句。第四句的引导词为“也就是说”,所以第三、四句为并列关系。两句话都是在强调解释:人们先利用监测台探听到地震的纵波,然后争取在地震横波之前,通过无线电波向公众预警。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第3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 ~7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尽管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国际上主流科学界认为地震还无法准确预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在地震预报上的畏首畏脚和无所作为。欣喜的是,玉树地震后有关专家建议,我国应在不放弃研究地震预报的同时,不断加强地震多发区域的地震台网建设,逐步建立地震早期预警系统。

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虽一字之差,但反映的可能是两种思维和行为方式。如果认为地震预报不准确而不去做,是一种保守和畏难观念。然而,即使认为地震预报目前难以做到,但并不停止探索的脚步,而是尝试着有所作为,这是科学的和发展的观念。

地震预报是在地震尚未发生之前告诉人们何时何地将发生何等规模的地震,而地震预警是地震发生时或发生后,利用距离地震发生的最近的地震台快速确定地震的基本信息。在地震波还未到达另一个可能遭到破坏的地区时,告知当地人们采取应急措施。这是一个时间差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可以做到的。日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

2008年6月14日上午8点43分,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和宫城县等地发生里氏7.2级地震。日本政府称,他们提前10秒在日本部分区域实现了由电视等媒体发布的地震预警。

日本研发的一套“紧急地震速撤系统”正是通过时间差来对地震做出预警。地震发生时,一般是破坏力较小但速度较快的地震波(简称P波)先活动,接着就是破坏力大但速度慢的地震波(简称S波)出现。两种震波之间存在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差。日本研究人员使用仪器探测出P波后,迅速发出预警。在S波来临之前,人们可以得到几秒到几十秒的宝贵逃生时间,而且,利用这几秒十几秒的预警时间,可通过自动装置暂停煤气、电、水、核电站、化工厂等的运行,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当然,我国与日本相比在地震预警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如首都地区以外区域的台网密度和监测力度还非常不足,技术上也存在局限性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去尝试和探索。

地震是我们面临的庞大的未知世界的一部分。今天,人类对其探索还谈不上照亮了一个点或几个点。但是,正如法布尔所说,如果我们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移动探索之灯,随着一小片一小片的客观世界被认识清楚,我们最终也许能将地震成因的整体面貌的某个局部拼制出来,因而有可能从地震预警走向地震预报。

下列各项中,对说明对象及重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该文的说明对象是“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

B.文中用了相当多的文字,着重说明了“地震预警”。

C.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少而精,只有“举例子”。

D.文中举“日本提前10秒发布地震预警”和“日本研发的‘紧急地震速撤系统’”的例子,作用是:用具体的例子说明地震是可以成功预警的。


正确答案:A

第4题:

地震预警系统是()

  • A、在地震尚未发生时,向社会发出警报的预报系统
  • B、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与无线电波的“时间差”向尚未受到地震波及的地区发出紧急警报的系统
  • C、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P波和S波之间的“时间差”来对重要设施进行紧急安全处置的系统
  • D、是一种地震预测系统

正确答案:B,C

第5题:

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形成地震波,地震波遇到岩层()时,会产生成反射波.


正确答案:地层;传播;分界面;反射.

第6题:

究竟什么是地震预警呢?专家指出,“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已经发生,抢在严重灾难尚未形成之前发出警报,从而缩短反应时间,采取紧急措施来减少人员伤亡以及由地震引起的高铁、地铁、输油气、燃气管线、化工厂和核设施等重点工程的次生灾害。而“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的可能地震事件提前发出通知。王暾说:“地震预报在全世界范围内仍是一道难题,但地震预警是完全可行的,地震预警技术的核心就是利用地震波和电波的时间差发出警报。”
从地震知识角度看,地震预警与预报的主要区别是:

A. 时间不同
B. 内容不同
C. 科研难度不同
D. 使用的技术不同

答案:A
解析:
“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已经发生”之后做的警报,“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的可能地震事件提前发出通知,二者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发出警报减少损失,但区别是时间不同,故选A。

第7题:

所有的地震都是以P波开始的,这些P波移动快速,使地面发生上下震动,造成的破坏较小。下一个是S波,它的移动很慢,使地面前后、左右晃动,破坏性极大。早期预警系统通过测量P波沿地面移动的情况,来预测S波所造成的影响,然后发出警报。然而,从事此类系统工作的科学家们发现,事实上人们并没有多少时间为大地震做好准备。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最重要前提是:

A.地球上每年大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绝大多数的地震人们根本感觉不到
B.根据历年大地震的记载,强震大多在夜里瞬间发生,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有效的防御行动
C.地震越大,P波与S波之间的间隔越短,留给人们预警的时间不多
D.发生较大地震时,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而后才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这种晃动是由S波造成的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人们并没有多少时间为大地震做好准备。
论据:通过P波沿地面移动的情况,来预测S波所造成的影响,然后发出警报。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人们感觉不到绝大部分的地震,与论点无关,无法加强。
B项,无关选项。指出人们因为地震发生的时间在夜间而无法防御,与论点无关,无法加强。
C项,建立联系。指出P波和S波之间的间隔短,因此题干中的预测地震的方式并不能为人们提供足够的时间为大地震做好准备,具有加强作用。
D项,无关选项。只是提到人们对地震的感觉,与论点无关,无法加强。
因此,选择C选项。

第8题:

下列各项中,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目前科学还无法准确预报地震。

B.地震预警是一个时间差的问题,目前科学技术是可以做到的。

C.日本研发的“紧急地震速撤系统”,在地震发生时,可最先测得的地震波是S波。

D.玉树地震后,专家建议现阶段我国应在不放弃研究地震预报的同时,逐步建立地震早期预警系统。


正确答案:C

第9题:

地震勘探中主要利用的地震波是()

  • A、一次反射波
  • B、二次反射波
  • C、多次反射波
  • D、折射波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断裂错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这就是地震波。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