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些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

题目
多选题
下列哪些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
A

甲将仇人杀死后,取走其身上的5000元现金

B

甲持刀拦路行抢,故意将受害人杀死后取走其财物

C

甲在抢劫过程中,为压制被害人的反抗,将被害人杀死,取走其财物

D

甲实行抢劫后,为防止受害人报案,将其杀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乙携带10万元公款潜逃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贪污罪

B、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

C、该行为属于挪用公款罪中的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

D、该行为属于挪用资金罪中的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


参考答案:BCD

第2题:

关于《刑法》分则条文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即使没有《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对于犯盗窃罪,为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的行为, 也要认定为抢劫罪 B.即使没有《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也应认定为抢劫罪 C.即使没有《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对于盗窃信用卡并在ATM取款的行为,也能认 定为盗窃罪 D.即使没有《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第四款的规定,对于保险事故的鉴定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实施保险诈骗提供条件的,也应当认定为保险诈骗罪的共犯


正确答案:AB
【考点】转化犯
【详解】《刑法》第269条规定了转化型抢劫罪,为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的,使用暴力并不是为了
取得公私财产,不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因此没有《刑法》第269条的规定是不能对于犯盗窃罪,为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的行为认定为抢劫罪的,A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人并没有使用凶器压制被害人的反抗,因此如果没有《刑法》第267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不应当认定为抢劫罪,B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盗窃罪定罪处罚,由于盗窃他人信用卡后在ATM机上使用,完全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此时,本款规定就属于是注意规定,因此,即使没有此注意规定,出现盗窃他人信用卡后在ATM机上使用的情形也是应当按照盗窃罪定罪处罚的,C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根据《刑法》第198条的规定,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这一规定属于注意规定,因为对于上述行为,即使没有此规定,按照刑法总则关于共犯的规定也应当认定为保险诈骗罪的共犯,D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两个选项。

第3题:

关于《刑法》分则条文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即使没有《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对于犯盗窃罪,为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的行为,也要认定为抢劫罪

B.即使没有《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也应认定为抢劫罪

C.即使没有《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对于盗窃信用卡并在ATM取款的行为,也能认定为盗窃罪

D.即使没有《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第四款的规定,对于保险事故的鉴定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实施保险诈骗提供条件的,也应当认定为保险诈骗罪的共犯


正确答案:AB

第4题:

甲要求好友乙与其于次日下午5时共同抢劫银行运钞车,乙碍于情面答应。但事发时乙并未前往,而是由甲独自完成。甲劫得财物后,为防押运人员报警开枪射杀押运人。甲劫得现金100万元,事后甲与乙共分赃物。对甲、乙二人的行为应认定为

A.甲与乙成立抢劫罪的共犯,甲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

B.甲构成抢劫罪,乙不构成犯罪

C.甲与乙成立抢劫罪的共犯,甲属于抢劫罪的既遂犯,乙属于抢劫罪的预备犯

D.甲与乙成立抢劫罪的共犯,且均为抢劫罪既遂,甲就故意杀人行为应加重处罚


正确答案:A

第5题:

关于乙携带l0万元公款潜逃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贪污罪

B.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

C.该行为属于挪用公款罪中的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

D.该行为属于挪用资金罪中的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


正确答案:BCD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挪用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382条、第38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即按贪污罪处罚。所以,A项正确,其余各项均错误。

第6题:

关于乙携带10万元公款潜逃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贪污罪

B.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

C.该行为属于挪用公款罪中的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

D.该行为属于挪用资金罪中的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


正确答案:BCD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挪用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382条、第38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即按贪污罪处罚。所以,A项正确,其余各项均错误。

第7题:

下列哪些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一罪?( )

A.甲将仇人杀死后,取走其身上的5 000元现金

B.甲持刀拦路抢劫,故意将被害人杀死后取走其财物

C.甲在抢劫过程中,为压制被害人的反抗,故意将被害人杀死,取走其财物

D.甲实施抢劫后,为防止受害人报案,将其杀死


正确答案:BC
[答案] BC
[评析] 如果前后两个犯罪之间具有牵连或吸收关系,定一罪,如果二罪之间没有牵连或吸收关系,后罪是另起犯意的,定两罪;为了劫财而杀人的,定抢劫罪一罪,因其他原因杀人后又取财的,以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抢劫后为了灭口又杀人的,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第8题:

下列哪些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一罪?

A.甲将仇人杀死后,取走其身上的5000元现金

B.甲持刀拦路行抢,故意将受害人杀死后取走其财物

C.甲在抢劫过程中,为压制被害人的反抗,故意将被害人杀死,取走其财物

D.甲实行抢劫罪后,为防止受害人报案,将其杀死


正确答案:BC

第9题:

关于D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D的行为仅成立非法持有枪支罪

B.D的行为成立非法持有枪支罪和抢劫罪

C.D的行为虽然不成立抢劫罪。但应对E抢劫银行的犯罪行为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

D.D的行为不成立犯罪


正确答案:BCD
《刑法》第128条第l款规定的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是指违反枪支管理法规,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按照枪支管理法规,D没有权利持有公务用枪,而D却持有,因此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则D选项自然是错误的。要成立共同犯罪,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在本案中,D将持有的枪支借给E玩耍,但D对E抢劫的行为并不知情,所以共同的故意也无从谈起。因此D不成立抢劫罪,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C选项本身就有问题,既然D的行为不成立抢劫罪,也就不应对E抢劫银行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所以C选项也是错误的。故选BCD三项。

第10题:

甲明知被害人乙当时身无分文,但使用严重暴力压制其反抗,迫使对方于次日交付财物3000元。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未遂)与敲诈勒索罪(既遂),数罪并罚
B.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未遂)
C.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既遂)
D.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既遂)

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在行为人实施暴力威胁抢劫财物的情形,如果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相威胁,使受害人不敢反抗,失去抵抗能力,而当场劫取财物应定抢劫罪。行为人扬言将要施加暴力相威胁,以后索取财物的应定敲诈勒索罪。因此正确区分两罪的关键是:如果是当场施加暴力相威胁强迫当事人将来给付财物的就是敲诈勒索罪:如果是当场施加暴力相胁迫并且当场劫取财物的,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因此,甲使用暴力手段非法取得了乙的财物,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构成了敲诈勒索罪的既遂。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