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患者男性,62岁。乏力,多汗,上腹不适2个月。查体:无贫血外观,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脾大平脐,质硬,双下肢不肿。引起该患者脾肿大的疾病有()A疟疾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晚期血吸虫病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黑热病F肝硬化脾亢

题目
多选题
患者男性,62岁。乏力,多汗,上腹不适2个月。查体:无贫血外观,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脾大平脐,质硬,双下肢不肿。引起该患者脾肿大的疾病有()
A

疟疾

B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

晚期血吸虫病

D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

黑热病

F

肝硬化脾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一位36岁的男性患者,因反复低热,左上腹饱胀感2个月入院,查体发现中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有压痛,肝肋下3cm,脾肋下8cm,血象WBC 120×109/L,分类可见中、晚幼中性粒细胞,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RBC 3.08×1012/L,Hb 85g/L,PLT 58×109/L,原始淋巴细胞25%。

如果该患者骨髓中原始淋巴细胞占25%,提示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


正确答案:C

第2题:

男性,45岁,一年前开始乏力、消瘦,曾检查发现脾大,仅服过中药,未系统检查,近一周来出现发热伴皮肤出血点。查体见贫血貌,胸部皮肤有几个出血点,双颈部各触及一个2cm×1.5cm大小淋巴结,无压痛,胸骨压痛(+),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肝肋下2.5cm,脾肋下平脐,腹水征(一),骨髓中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达80%,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慢性肝病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E.肝硬化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正确答案:C

第3题:

男性患者,45岁,因“乏力,左上腹饱胀1个月”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皮肤未见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肝肋下未及,脾肋下8cm,质硬。

引起脾肿大的病因以下可能的是

A.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脾功能亢进

C.晚期血吸虫病

D.骨髓纤维化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正确答案:ABCDE
引起脾肿大的病因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淤血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脾的疾病及原发性脾大等。

第4题:


男性患者,45岁,因"乏力,左上腹饱胀1个月"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皮肤未见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肝肋下未及,脾肋下8cm,质硬。

若患者确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目前最有效的治疗药物是
A.羟基脲
B.干扰素
C.万珂
D.反应停
E.氟达拉宾
F.格列卫

答案:F
解析:
引起脾肿大的病因有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淤血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脾的疾病及原发性脾大等。

第5题:

患者,男,22岁。面色苍白、乏力3个月。体格检查: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血象:RBC2.0×1012/L,Hb60g/L;WBC3.6×109/L,中性粒细胞0.30,淋巴细胞0.70,血小板30×109/L,网织红细胞0.004。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巨幼细胞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普通型)
E、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

答案:D
解析:
该患者全细胞减少,但中性粒细胞>0.5X109/L,血小板>20×109/L,所以最可能的诊断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普通型)。

第6题:

患者,男性,病程2年,缓慢起病,有乏力、低热、多汗、体重减轻,自觉上腹坠胀感,查体脾大已达脐,质坚实、平滑、无压痛。WBC100乘以十的九次方/L,血片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血小板减少并出现贫血,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原始细胞<10%,嗜碱性粒细胞增多,ph染色体阳性。该患者应诊断为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类白血病反应

D、骨髓纤维化

E、血吸虫病

该患者的病程分期应为A、急性期

B、加速期

C、慢性期

D、早期

E、晚期

根治性的标准治疗为A、伊马替尼

B、白消安

C、羟基脲

D、α-干扰素

E、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


问题 2 答案:C


问题 3 答案:E

第7题:

患者,男,45岁,1年前开始乏力、消瘦,曾检查发现脾大,仅服过中药,未系统检查。近1周来出现发热伴皮肤出血点,查体见贫血貌,胸部皮肤有几个出血点,双颈部各触及一个2cm×1.5cm大小淋巴结,无压痛,胸骨压痛(+),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肝肋下2.5cm,脾肋下平脐,腹水征(-),骨髓中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达80%,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慢性肝病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E.肝硬化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答案:C
解析:
骨髓中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达80%,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明确。患者1年前即开始出现乏力、消瘦、脾大等症状,而无淋巴结肿大,故考虑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近1周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肤出血点,考虑为原有疾病进入急变期。综上,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故选C。

第8题:

可出现巨脾的疾病是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肝硬化脾亢


参考答案:A

第9题:

男性患者,45岁,因"乏力,左上腹饱胀1个月"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皮肤未见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肝肋下未及,脾肋下8cm,质硬。

引起脾肿大的病因以下可能的是

A.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脾功能亢进
C.晚期血吸虫病
D.骨髓纤维化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F.疟疾

答案:A,B,C,D,E,F
解析:

第10题:

患者男,53岁,消瘦、乏力5个月。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自觉体重减轻,后出现低热,体温在37.2℃左右,自诉有盗汗。3天前行血常规发现白细胞明显高于正常,行骨穿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并无头晕头疼,无口腔或鼻出血,无腹痛腹胀腹泻症状,精神饮食睡眠可,体重下降约10kg。查体:T36.3℃,P84次/分,R18次/分,BP110/70mmHg。神清,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周身皮肤及黏膜无出血点及瘀斑,胸骨无压痛,心肺未及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脾大,平脐,质硬,无触痛,肝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

可引起脾大的疾病有
A.血吸虫病
B.钩虫病
C.慢性疟疾
D.菌痢
E.肝硬化
F.胃溃疡
G.黑热病
H.猩红热
I.脾功亢进
J.甲亢

答案:A,C,E,G,I
解析:
1.引起脾大的病因包括:①感染性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粟粒性肺结核、布鲁菌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及疟疾等。②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类风湿关节炎的Felty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结节病等。③淤血性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Budd-Chiari综合征、肝硬化、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等。④血液系统疾病: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及镰形细胞贫血等。浸润性脾大:各类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脂质贮积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及淀粉样变性等。⑤脾的疾病:脾淋巴瘤、脾囊肿及脾血管瘤等。⑥原发性脾大:发病原因不明。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象示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多在正常水平,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减低或呈阴性反应。治疗有效时NAP活性可以恢复,疾病复发时又下降,合并细菌性感染时可略升高。骨髓象示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细胞为主,粒红比例明显增高,其中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原始细胞<10%,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相对减少,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偶见Gaucher样细胞。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改变95%以上的CMI,细胞中出现Ph'染色体。
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用药:①羟基脲为细胞周期特异性抑制DNA合成的药物,起效快,但持续时间短。②白消安是一种烷化剂,作用于早期祖细胞,起效慢且后作用长。③α-干扰素起效较慢。常见毒副反应为流感样症状。④甲磺酸伊马替尼能特异性阻断ATP在ABL激酶上的结合位置,使酪氨酸残基不能磷酸化,从而抑制BCR-ABL阳性细胞的增殖。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是目前认为根治CML的标准治疗。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