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膜剂的制备过程及操作关键。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膜剂的制备过程及操作关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匀浆制膜法制备膜剂的工艺流程。

第2题:

简述片剂制备过程中常用的润滑剂和崩解剂。


参考答案:1.干燥淀粉:是最常用的崩解剂。用量一般为干颗粒的5%~20%,用前100℃干燥使含水量低于8%。
2.羧甲基淀粉钠(CMS-Na):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吸水后体积可膨胀200~300倍,是优良的崩解剂;亦可作为直接压片的干燥黏合剂;适用于可溶性和不溶性药物。
3.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吸水性强,吸水膨胀度达500%~700%,崩解作用好。
4.泡腾崩解剂:为碳酸氢钠与酒石酸或枸橼酸组成的崩解剂,遇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使片剂崩解。本品可用于溶液片、外用避孕片等。
5.表面活性剂:为崩解辅助剂,能增加药物的润湿性,促进水分向片内渗透,而加速疏水性或不溶性药物片剂崩解。润滑剂:压片前必须加入的能增加颗粒(或粉末)流动性,减少颗粒(或粉末)与冲模内摩擦力,具有润滑作用的物料称为润滑剂。润滑剂的作用:①助流性。用以降低颗粒间摩擦力,增加颗粒的流动性,保证片重恒定。②抗黏着性。减轻压片物料对冲模表面的黏附性,使片剂光洁。③润滑性。降低颗粒或片剂与冲模间摩擦力,易于出片,减少冲模磨损。
常用的润滑剂有:1.硬脂酸镁:润滑性强,附着性好,抗黏着性亦好,但助流性差。适用于易吸湿的颗粒。
2.滑石粉:助流性、抗黏着性良好,润滑性及附着性较差。
3.聚乙二醇(PEG):为水溶性润滑剂,适用于溶液片或泡腾片,用量为1%~4%。
4.月桂醇硫酸镁(钠):具有良好润滑作用,并可改善片剂的崩解和药物的溶出。
5.微粉硅胶(白炭黑):具有强亲水性,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附着性。为粉末直接压片优良的助流剂、润滑剂、抗黏附剂、吸收剂。用量为0.15%~3%。

第3题:

简述渗透泵型控释片剂控释原理及制备关键。


正确答案:渗透泵片原理与构造为:①片芯为水溶性药物和水溶性聚合物或含有其他辅料。②外包有不溶性半渗透膜壳,水可渗透进人,药物不能渗透出。③片剂的一侧壳项用适当方法(如激光)开一小孔,当水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后,药物溶解成饱和溶液,由于渗透压的差别,药物由小孔释放药物,直至膜内外渗透压平衡。半透膜的厚度,孔径和孔率,片芯处方及释药小孔的直径是制备渗透泵型片剂的关键,释药小孔直径小,释药慢,反之则快。

第4题:

简述膜剂的制备工艺。


正确答案:1.匀浆制膜法:将成膜材料溶于水,滤过,加入主药,搅拌溶解;不溶于水的可预制成微晶或粉成细粉,使其均匀分散于浆液中,于玻璃板上涂成宽厚一致的涂层或用涂膜机涂膜,根据药量分成单剂量。
2.热塑制膜法:将药物细粉和成膜材料相混合,用橡皮滚筒滚碾,热压成膜;或将热融的成膜材在热融状态下加入药物细粉,使溶入或均匀混合。
3.复合制膜法:以不溶性的热塑性成膜材料为外膜,分别制成具有凹穴的底外膜带和上外膜带,另用水溶性的成膜材料用均浆制膜法制成含药的内膜带,剪切后臵于底外膜带的凹穴中;也可用易挥发性溶剂制成含药匀浆,以间隙定量注入法注入底外膜带的凹穴中。干燥后,盖上上外膜带,热封即可。

第5题:

简述滴制法制备软胶囊剂的过程?


正确答案:滴制法制备软胶囊剂由具有双层滴头的滴丸机完成,以明胶为主的软质囊材与药液分别在双层滴头的外层与内层以不同速度流出,使一定量的明胶液将定量的药液包裹后,滴入另一种不相混溶的冷却液中,明胶液在冷却液中因表面张力作用而形成球形,并逐渐凝固而成软胶囊剂。

第6题:

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原理。


正确答案:基本原理:小鼠骨髓瘤细胞在体外适当条件下可无限增殖,但不能分泌抗体,而抗原免疫小鼠的脾细胞(B细胞)能产生抗体,但不能在体外无限增值。将两种细胞融合和就同时具有了无限增殖和分泌抗体的功能。
过程:将上述骨髓瘤细胞与免疫的B细胞融合后,用含HAT(黄嘌呤(H)、氨基蝶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T))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未融合的脾细胞因不能在体外无限增值而死亡,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因缺乏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不能利用此黄嘌呤而死亡。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经筛选和克隆化建株,可获得能够产生某种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第7题:

简述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过程。


参考答案:1.原料药的提取:一般多采用煎煮法提取有效成分,也可采用渗漉法、浸渍法及回流等提取方法。
2.提取液的精制:多采用乙醇沉淀法,目前也常采用高速离心(或与醇沉法联用)、微孔滤膜或超滤膜滤过、大孔树脂吸附、絮凝沉淀等方法去除杂质。
3.辅料:目前最常用的辅料为糖粉和糊精。糖粉一般经低温(60℃)干燥,粉碎过80~100目筛。糊精宜选用可溶性糊精,β-环糊精可将芳香挥发性药物制成包合物,再混匀于其他药物制成的颗粒中,使液体药物粉末化,且增加油性药物的溶解度和颗粒剂的稳定性。
4.制颗粒(1)挤出制粒:制成“手捏成团、轻按即散”的软材。再以挤压方式通过筛网(板)(10~14目),制成均匀的颗粒。辅料的用量可根据稠膏的相对密度、黏性强弱适当调整,一般稠膏:糖粉:糊精的比例为1:3:1,辅料总用量一般不宜超过稠膏量的5倍。颗粒质量与软材的质量、过筛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若软材过软,制粒时易黏附或压出的颗粒成条状物,可加用适当辅料或药物细粉调整湿度;若软材过黏则形成团块不易压过筛网,可加用适量高浓度乙醇调整,并迅速过筛;若软材太干,粘性不足,通过筛网后呈疏松的粉粒或细粉过多,可加入适当的黏合剂(如低浓度淀粉浆等)增加粘度。同时,过筛用筛网应松紧适中,加料量不宜过多,压力亦不宜太大。(2)快速搅拌制粒:通过调整搅拌桨叶和制粒刀的转速可控制粒度的大小。(3)流化喷雾制粒:又称沸腾制粒、一步制粒,目前多用于无糖型、低糖型颗粒剂的制备。(4)干法制粒:可提高颗粒的稳定性、崩解性和溶散性,并进一步减小剂量。
5.干燥:湿颗粒制成后,应及时干燥。久置,湿粒易结块变形。干燥温度一般以60~80℃为宜。干燥时温度应逐渐上升,否则颗粒的表面干燥过快,易结成一层硬壳而影响内部水分的蒸发;且颗粒中的糖粉骤遇高温时会熔化,使颗粒变得坚硬;尤其是糖粉与柠檬酸共存时,温度稍高更易黏结成块。
6.整粒:干颗粒冷却后须再过筛,一般过12~14目筛,除去粗大颗粒(磨碎再过),然后过60目筛,除去细粉,使颗粒均匀。
7.包装:应选用不易透气、透湿的包装材料,并于阴凉干燥处贮藏。

第8题:

水丸制备过程中最最关键的操作是()。


参考答案:起模

第9题:

简述颗粒剂的制备过程。


正确答案:1.制软材:将药物与辅料、崩解剂等混合后,加水等粘合剂使"手握成团,轻压即散"混合。
2.制粒:颗粒剂常用挤出制粒法。
3.干燥:常用加热法、真空干燥法、沸腾法等除去水分,防止结块或受压变形。
4.整粒与分级:一般采用过筛的方法进行整粒分级,获得具有一定粒度的均匀颗粒。
5.质量检查与分剂量包装。

第10题:

膜剂的制备关键是()

  • A、成膜材料胶浆的配制
  • B、加入药物、附加剂等
  • C、脱泡(除气泡)
  • D、涂膜
  • E、干燥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