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识别客户身份
开展尽职调查
关注客户
上报可疑交易报告
第1题:
对可疑类客户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
A.与可疑类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时,应当采取标准型尽职调查措施识别客户身份,并按照本机构特定的业务处理程序进行办理
B.在可疑类客户的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应当全面了解客户的信息,加强监控其日常各项交易情况和操作行为
C.对于可疑类客户,银行应当对其身份信息以及资金交易状况进行审核,审核频率应高于关注类客户,并根据结果调整客户洗钱风险等级
D.可疑类客户及其金融交易活动如在风险等级评定周期内再出现可疑交易,应持续进行报告
第2题:
A.在关注客户的业务存续期间应当了解客户的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经济状况或者经营状况等信息关注客户的金融交易活动
B.定期对身份信息以及资金交易状况进行审核并根据审核结果更新客户身份信息资料、调整客户洗钱风险等级
C.定期审核频率可根据各银行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但应高于对正常类客户的审核频率建议审核周期不超过2年
D.关注类客户及其金融交易活动如在风险等级评定周期出现异常情况重新对客户洗钱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及时调增客户洗钱风险等级确认为可疑的应及时报告可疑交易
第3题:
A、与可疑类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时,应当采取标准型尽职调查措施识别客户身份,并按照本机构特定的业务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B、在可疑客户的业务关系续存期间,应当全面了解客户的信息,加强监控其日常各项交易情况和错作行为;
C、对于可疑类客户,应当对其身份信息及资金状况进行全面审核,审核频率应高于关注类客户,并根据结果调整客户洗分类等级;
D、可疑类客户及其金融交易活动如在风险等级评定期再出现可疑交易,应持续进行报告。
第4题:
各机构应持续关注客户身份、经营、经济状况、办理业务及交易情况,适时调整客户的风险等级。对于出现变化、异常或对先前取得的身份信息发生怀疑时,应()。
第5题:
金融机构在对客户或账户划分风险等级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并持续关注,适时调整风险等级。
第6题:
A.与可疑类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时应当采取标准型尽职调查措施识别客户身份并按照本机构特定的业务处理程序进行办理
B.在可疑类客户的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应当全面了解客户的信息加强监控其日常各项交易情况和操作行为
C.对于可疑类客户银行应当对其身份信息以及资金交易状况进行审核审核频率应高于关注类客户并根据结果调整客户洗钱风险等级
D.可疑类客户及其金融交易活动如在风险等级评定周期再出现可疑交易应持续进行报告
第7题:
A、经营活动
B、经营状况
C、金融交易情况
D、经济状况
第8题:
对关注类客户,应在标准型尽职调查措施基础上视情况采取如下加强型措施()
A在关注客户的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应当了解客户的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经济状况或者经营状况等信息,关注客户的金融交易活动
B.定期对其身份信息以及资金交易状况进行审核,并根据审核结果更新客户身份信息资料,调整客户洗钱风险等级
C.定期审核频率可根据各银行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但应高于对正常类客户的审核频率
D.关注类客户及其金融交易活动如在风险等级评定周期内出现异常情况,重新对客户洗钱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及时调增客户洗钱风险等级,确认为可疑的,应及时报告可疑交易
第9题:
在与客户的业务关系存续期间,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当对客户及其交易的风险认知程度发生变化时,金融机构应重新识别客户身份,及时调整其风险等级分类,以确认其身份和有关交易是否可疑
第10题:
重新识别客户身份后,对于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