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的行为构成(  )。[2010年真题]

题目
多选题
丙的行为构成(  )。[2010年真题]
A

受贿罪

B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C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D

诈骗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于丙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不构成犯罪

B.丙构成滥用职权罪

C.丙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

D.丙构成玩忽职守罪


正确答案:C

第2题:

甲创作的一篇杂文,发表后引起较大轰动。该杂文被多家报刊、网站无偿转载。乙将该杂文译成法文,丙将之译成维文,均在国内出版,未征得甲的同意,也未支付报酬。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A:报刊和网站转载该杂文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B:乙和丙的行为均不构成侵权
C:乙的行为不构成侵权,丙的行为构成侵权
D:乙的行为构成侵权,丙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答案:D
解析:
【考点】合理使用【详解】《著作权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报刊和网站以无偿的方式转载作品已侵犯甲获取报酬的权利,故选项A错误。根据《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15)项的规定,翻译权也属于著作权的内容之一,乙擅自翻译甲的作品的行为构成侵权。《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本题中乙的行为构成侵权,丙的行为不构成侵权,故选项BC错误。本题正确答案应当是D。

第3题:

关于丙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丙构成受贿罪共犯

B.丙构成介绍贿赂罪

C.丙构成行贿罪共犯

D.丙没有实行行为,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C

第4题:

多选题
甲向乙行贿五万元,乙收下后顺手藏于自家沙发垫下,匆忙外出办事。当晚,丙潜入乙家盗走该五万元。事后查明,该现金全部为假币。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9年真题]
A

甲用假币行贿,其行为成立行贿罪未遂,是实行终了的未遂

B

丙的行为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财产,不构成盗窃罪

C

乙虽然收受假币,但其行为仍构成受贿罪

D

丙的行为侵犯了乙的占有权,构成盗窃罪


正确答案: C,B
解析:
A项,用假币行贿的,对“行贿人”不能以行贿罪论,因为假币不具有使用价值,而“行贿人”完全是在利用欺骗手段来谋取不正当利益,应对“行贿人”以使用假币罪论处。
BD两项,除刑法有特别规定外,违禁品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而刑法并没有规定盗窃假币罪这一罪名,故盗窃假币的,可以构成盗窃罪。
C项,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这里的“财物”为假币的,并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

第5题:

多选题
对于丁的投案行为,下列何种判断是正确的?(  )[2006年真题]
A

丁虽然投案,但隐瞒了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因而不构成自首

B

丁虽然隐瞒了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但交代了本人与甲共同犯罪的事实,因而构成自首

C

丁构成自首且揭发甲与自己共同犯罪的行为成立立功

D

丁构成坦白但揭发甲与自己共同犯罪的行为成立立功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项规定,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第5条规定的构成立功的情形有:①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经查证属实。②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③阻止他人犯罪活动。④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⑤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丁投案后交代了本人与甲共同犯罪的事实可以构成自首,隐瞒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只是不构成立功而已,并不影响自首的成立。

第6题:

甲创作的一篇杂文,发表后引起较大轰动。该杂文被多家报刊、网站无偿转载。乙将该杂文译成法文,丙将之译成维文,均在国内出版,未征得甲的同意,也未支付报酬。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A.报刊和网站转载该杂文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B.乙和丙的行为均不构成侵权

C.乙的行为不构成侵权,丙的行为构成侵权

D.乙的行为构成侵权,丙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正确答案:D

第7题:

多选题
丙在甲面前说建筑公司的好话,帮助建筑公司承包工程,并接受建筑公司资助出国旅游,此行为(  )。[2013年真题]
A

不构成犯罪

B

构成受贿罪

C

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D

构成侵占罪


正确答案: A,B
解析: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牟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本案中,丙作为甲的妻子,属于对甲具有影响力的人,其收受乙的财物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第8题:

3.关于丙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丙构成受贿罪共犯

B.丙构成介绍贿赂罪

C.丙构成行贿罪共犯

D.丙没有实行行为,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行贿罪、共犯。 丙明知道甲向乙行贿还代其转托,实质上已经与甲形成了行贿的共同故意,所以丙成立行贿罪共犯。

第9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乙的行为认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3年真题]
A

给甲送去300万元,构成行贿罪

B

给甲送去300万元,构成贪污罪共犯

C

同意本公司出资安排丙出国旅游,构成单位行贿罪

D

同意本公司出资安排丙出国旅游,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 D,C
解析:
甲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单位财物,乙协助甲完成了贪污的行为,应当构成贪污罪的共犯。另外,根据《刑法》第393条规定,单位行贿罪,是指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行为。本案中,丙帮乙使其建筑公司顺利承包工程后,经乙同意,建筑公司出资安排丙到国外旅游,花费5万多元。这5万多元的费用尽管是丙帮助乙公司的好处费,但是由于丙并不是国家工作人员,因此对丙的给予财物行为不能构成单位行贿罪。(注意,题目中强调安排丙出国旅游甲并不知情)

第10题:

单选题
甲公司获得了某医用镊子的实用新型专利,不久后乙公司自行研制出相同的镊子,并通过丙公司销售给丁医院使用。乙、丙、丁都不知道甲已经获得该专利。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7年真题]
A

乙的制造行为不构成侵权

B

丙的销售行为不构成侵权

C

丁的使用行为不构成侵权

D

丙和丁能证明其产品的合法来源,不承担赔偿责任


正确答案: C
解析:
ABC三项,《专利法》第11条第1款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本题中,甲公司获得了某医用镊子的实用新型专利后,乙的制造行为、丙的销售行为、丁的使用行为,即使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实施的,依然构成专利侵权行为。
D项,《专利法》第70条规定,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本题中,丙、丁都不知道甲已经获得该专利,如果丙和丁还能证明其产品的合法来源,就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