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氨蒸发器壳方的液氨蒸发空间,液氨在118kPa的压力下蒸发。计算并选择当液氨蒸发量为250kg/h时氨蒸发器的热负荷是

题目
单选题
在氨蒸发器壳方的液氨蒸发空间,液氨在118kPa的压力下蒸发。计算并选择当液氨蒸发量为250kg/h时氨蒸发器的热负荷是()。已知:在压力为118kPa时,氨的蒸发温度为-30℃;在-30℃下饱和氨蒸气焓为1644.3kJ/kg,在-30℃下饱和液体焓为280.3kJ/kg。
A

3.41×105kJ/h

B

4.81×105kJ/h

C

1.36×103kJ/h

D

1.36×104kJ/h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单选题
用极限平衡法计算坝基岩体抗滑稳定简明方便,又具有一定的精确度,所以得到广泛应用。根据《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2005),按抗剪断强度公式、基本荷载组合工况条件下计算坝基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时,K′应大于或等于()。
A

1.5

B

2.0

C

2.5

D

3.0


正确答案: D
解析: K′值应满足下列要求:基本组合:K′≥3.0;特殊组合2.:K′≥2.5;特殊组合2.:K′≥2.3。

第2题:

单选题
城市垃圾在焚烧炉内焚烧后,由于种种原因,在其排出的废气中会含有二噁英类有害物。为了防止二噁英类有害物产生,通常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是下列哪一项()
A

在源头控制含氯成分高的废物及含PCDDs/PCDFs物质进入炉内

B

控制余热锅炉出口烟气温度低于232℃

C

确保废气中氧含量在1%-3%之间

D

控制炉内燃烧温度800℃,保证烟气停留时间1s。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单选题
初步设计阶段拱坝坝肩及抗力岩体部位宜按(  )布置平硐。
A

每隔10~30m高差

B

每隔30~50m高差

C

每隔50~80m高差

D

每隔不超过100m高差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第6.5.2条第3款规定,两岸拱肩及抗力岩体部位勘探应以平硐为主,视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坝高,宜每隔3050m高差布设一层平硐,每层平硐的探测范围应能查明拱肩及上下游一定范围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平硐深度可根据岩体风化、卸荷、喀斯特发育、断裂、软弱(层)带等因素确定,控制性平硐长度不宜小于1.5倍坝高。

第4题:

单选题
下面对边坡应力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一般情况下,坚硬岩体地应力高,软弱岩体地应力低

B

当边坡坡角有反倾软弱带时,常表现为软弱带的最大主压力降低,并成定向排列,而剪应力增高

C

深切河谷边坡应力分布与构造作用有关,与剥蚀作用无关

D

在构造应力作用下,一般易在坡面及坡顶出现拉应力区,造成边坡松动变形


正确答案: A
解析: 影响深切河谷边坡应力分布的因素有:构造作用和剥蚀作用;岩性。在剥蚀作用下,地下不太深处存在一个地应力集忙带,在接近地面处存在一个卸荷应力带,在深部才是正常应力带。在同样条件下,坚硬岩体地应力高,软弱岩体地应力低;当边坡坡角有反倾软弱带时,常表现为软弱带的最大主压力降低,并成定向排列,而剪应力增高。在构造应力作用下,一般易在坡面及坡顶出现拉应力区,造成边坡松动变形。

第5题:

单选题
初判水库浸没范围可在各剖面潜水稳定态回水计算的基础上,绘制水库蓄水后可能浸没区()或埋深分区预测图。
A

潜水等水位线预测图

B

承压水头等值线图

C

基岩面等高线

D

基岩埋深等值线


正确答案: B
解析: 在进行潜水回水预测计算时,浸没范围可在各剖面潜水稳定态回水计算的基础上,绘制水库蓄水后或渠道过水后可能浸没区潜水等水位线预测图或埋深分区预测图,结合实际调查确定的各类地区的地下水临界深度,初步圈出涝渍、次生盐渍化、沼泽化和城镇浸没区等的范围。

第6题:

单选题
大跨度地下洞室指跨度大于(  )m的地下洞室,高水头压力管道指大于(  )m的地下压力管道,深埋洞室指埋深大于(  )m的地下洞室。
A

20、300、300

B

30、200、200

C

30、300、300

D

20、200、200


正确答案: A
解析:
大跨度地下洞室指跨度大于20m的地下洞室,高水头压力管道指大于300m的地下压力管道,深埋洞室指埋深大于300m的地下洞室。

第7题:

单选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湿润区,基础埋深2.5m,地基持力层为黏性土,含水率w=31%,地下水位埋深1.5m,年变幅1.Om,取地下水样进行化学分析结果见表。试问:地下水对基础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为下列()项。()
A

微腐蚀性

B

弱腐蚀性

C

中腐蚀性

D

强腐蚀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单选题
在某流域河段上了解各梯级坝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是否有建坝的可能性,应在(  )阶段进行。
A

规划

B

项目建议书

C

可行性研究

D

初步设计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规定,规划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了解规划河流或河段的区域地质和地震概况;②了解各梯级水库的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建库的可能性;③了解各梯级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建坝的可能性;④了解长引水线路(长度大于2km的隧洞或渠道)的工程地质条件;⑤了解各梯级坝址附近的天然建筑材料的赋存情况。

第9题:

单选题
斜板沉淀池()。
A

不宜作为二次沉淀池

B

不宜作为初次沉淀池

C

适宜已建污水处理厂扩大处理时采用

D

适宜作为初次和二次沉淀池


正确答案: D
解析: 斜板沉淀池的应用条件主要有:
①受占地面积限制的小型污水处理站,作为初次沉淀池使用;
②已建污水处理厂挖潜或扩大处理时采用;
③不宜作为二沉池使用,原因是活性污泥黏度大,易因污泥的黏附而影响沉淀效果,甚至发生堵塞斜板的现象。

第10题:

单选题
已知软塑黏性土场地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处理,正方形布桩,桩径为0.6m,桩长为12m,桩间距为2.0m,由桩周土的强度确定向单桩承载力为800kN,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10kPa,折减系数为0.5,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λ=0.8,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40kPa,桩身强度fcu不宜小于(  )MPa。
A

5.2

B

6.2

C

7.2

D

10.8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1.5条、第7.1.6条计算,过程如下:
等效圆直径为:de=1.13s=1.13×2.0=2.26m;
置换率为:m=d2/de2=0.62/2.262=0.07。
根据式(7.1.5-2),有黏结强度增强复合地基承载力为:
fspk=λmRa/Ap+β(1-m)fsk式中,fspk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Ra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Ap为桩的截面积,m2;fsk为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λ为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β为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m为面积置换率。
则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
Ra=Ap/λm[fspk-β(1-m)fsk]=(3.14×0.62)/(0.8×4×0.07)×[240-0.5×(1-0.07)×110=953kN
故桩身强度应满足:
fcu≥4λRa/Ap=4×0.8×953/(3.14×0.32)=10.8MP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