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立案的表述,正确的是:()。

题目
多选题
有关立案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党的关系在地方、干部任免权限在主管部门的党员干部违犯党纪的问题,除另有规定的外,一般由地方纪检机关决定立案

B

若地方纪检机关认为由部门纪检机关立案更为适宜的,经协商可由部门纪检机关立案;根据规定应由部门纪检机关立案的违纪问题,经协商也可由地方纪检机关立案

C

对于党组织严重违犯党纪的问题,由上一级纪检机关报请同级党委批准立案,再上一级纪委在征求同级党委意见后也可直接决定立案

D

属于下级纪检机关立案范围的重大违纪问题,必要时上级纪检机关可直接决定立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有关立案监督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民检察院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的,应当由检察长决定

B.人民检察院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的,应当依法对通知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C.重大或者疑难、复杂的案件,由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D.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部门或者审查起诉部门发现本院侦查部门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报请决定立案侦查的,应当报告检察长决定


正确答案:ABCD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十章第一节立案监督的有关规定:人民检察院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应当由检察长决定;重大或者疑难、复杂的案件,由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人民检察院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的,应当依法对通知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部门或者审查起诉部门发现本院侦查部门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报请决定立案侦查的,应当报告检察长决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第2题:

下列关于立案的意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A.立案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重要的程序保障措施

B.立案有助于督促司法机关及时、准确地揭露、证实、打击犯罪

C.立案是破案必经的前奏程序,多立案会降低破案率,所以多立案不利于社会治安的稳定

D.立案有利于准确评价社会治安形势,为国家制定刑事政策提供依据


正确答案:C
36.【答案】C 【考点】 立案的意义【解析】 刑事诉讼法在总结我国长期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立案确立为刑事诉讼的开始和必经程序,对于实现刑事诉讼的任务,保障刑事诉1讼活动的正确进行具有重要意义:(1)立案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重要的程序保障措施;(2)立案有助于督促司法机关及时、准确地揭露、证实、打击犯罪;(3)立案有利于准确评价社套治安形势,为国家制定刑事政策提供依据.据此,本题选项A、B、D均表述正确,但本题是反向提问法,间.错误的选项,所以可推知选项C错误,是本题当选项.选项C 提出,立案数多,不利于破案率的提高,所以认为多立案会向社会表明公安工作成效低的印象,因而不利于社 会治安的稳定.本选项是一个经验性的表述,也是一些人的观点.但这是不准确的,不科学的说法.立案的意义就在于督促司法机关努力的工作,提高惩罚犯罪的能力,所以减少立案可能会更不利于社会治安的根本稳定.所以本题选项C错误,当选.

第3题: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刑讯逼供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B.侵犯通信自由案可以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C.贪污贿赂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

D.偷税案由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


正确答案:AD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条、《六机关规定》第1条和《高法解释》第1条的有关规定.刑讯逼供案应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偷税案应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D。

第4题:

关于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人民检察院对于直接受理的案件,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制作立案报告书,经检察长批准后予以立案。
B.人民检察院发现公安机关可能存在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情形的,应当依法进行审查。
C.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经过调查、核实有关证据材料,认为需要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的,应当要求公安机关书面说明不立案的理由,无需检察长的批准。
D.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或者立案的理由后,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部门应当进行审查。

答案:A,B
解析:
《高检规则》第183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直接受理的案件,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制作立案报告书,经检察长批准后予以立案,所以A正确;第553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公安机关可能存在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情形的,应当依法进行审查,B也正确;第555条,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经过调查、核实有关证据材料,认为需要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的,经检察长批准,应当要求公安机关书面说明不立案的理由,所以C选项错误。第558条,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或者立案的理由后,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进行审查,所以D选项也错误。

第5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的规定,以下有关调查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立案调查的决定,由商务部予以公告

B.涉及农产品保障措施的国内产业损害调查,由商务部进行

C.商务部可以自行决定立案调查

D.商务部应当将立案调查的决定及时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保障措施委员会


正确答案:B

第6题:

下列关于立案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立案是专属于公安司法机关的权力,具有专属性;其他任何机关和个人都无立案权

B.立案是我国侦查程序的一个环节,不属于独立的诉讼阶段

C.有些案件可以先行采取侦查措施,所以立案并不是刑事诉讼的必经阶段

D.立案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刑事诉讼的必经诉讼程序


正确答案:A
35.【答案】A【考点】立案 【解析】 本题是理论性考查题,考查立案的基础理论知识。根据历年司法考试的规律,一般会以单选题出现,并且多会在卷二第一道刑事诉讼法题目出现,比如作为第21题。刑事诉讼中的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职能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立案具有以下特点:(1)立案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特有的权力和职责,其他任何机关和个人都无立案权。(2)立案是我国刑事诉讼一个独立的、必经的诉讼阶段,是刑事诉讼话动开始是标志。选项A是立案的第一个特征的表述,表述正确,本题当选。选项B认为立案是侦查程序的一个环节,并认为其不是独立的诉讼阶段,这和学界对我国法律的解读是相违背的,立案是我国刑事诉讼必经的、独立的诉讼阶段.,所以选项B错误,本题不选。选项C认为因为有些案件可以在没有立案的情形下采取一些侦查措施,所以立案非刑事诉讼的必经阶段,这种表述是错误的,因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立案是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程序,是有效规制侦查权,保障人权的关键性诉讼程序。立案前的个别侦查行为,是在紧急情形下.的特殊例外情形,如果启动诉讼程序,仍然必须先启动立案程序。所以选项C错误,本题不选。选项D认为立案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这种表述是错误的。立案程序只是我国等少数国家诉讼程序的特色,并不是多数国家的必经诉讼程序。这与各个国家的诉讼模式等原因有关。我国立案具有启动侦查权,保障人权的重要功能。而在司法控权模式下的诉讼程序,侦查权的行使会受到司法权的有效制约,一般不需要立案程序来保障人权,限制侦查权的滥用。所以选项D是错误表述,本题不选 ..

第7题:

关于停职检查措施,以下表述正确的是()。党委立案,由党委决定,纪立案,纪征求同级党委意见后决定,党外职务,纪向党外组织提出建议

A . 只要立案后发现情况严重的,都应当采取

B . 纪检机关可以直接决定

C . 停止党内职务,属党委批准立案的,停职检查由党委决定

D . 停止党外职务,由党委向有关党外组织提出


参考答案: C

第8题:

以下关于立案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

A.立案是刑事诉讼的特殊程序

B.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

C.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开端程序

D.立案是刑事诉讼的独立程序


正确答案:BCD
立案,即立案程序,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接受的报案、控告、举报或自首以及自己发现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有无犯罪事实和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并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理的活动。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没有立案,就没有接下来的侦查、提起公诉、审判和执行等程序。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开端程序,标志着刑事诉讼的开始。立案是刑事诉讼中的独立诉讼阶段。立案不隶属于任何诉讼程序,而是与其他诉讼程序如侦查、起诉、审判等程序并列,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BCD。

第9题:

下列有关受益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C
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其受益权是通过指定产生的,中途可以变更。但若是投保人指定或变更受益人,必须征得被保险人的同意。

第10题:

关于立案的意义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立案越多,工作干得越好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