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给定资料6”中一则网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请你谈谈对这些观点的看法。(15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不超过

题目
问答题
三、“给定资料6”中一则网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请你谈谈对这些观点的看法。(15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给定资料3提到“机关病”源于“机制病”,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正确答案:

答案提示

“机关病”只是一种表象,其背后有着深刻的体制、机制原因。“机关病”的产生,源于机关工作方式的落后和工作作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相适应。简言之,就是人员过剩,机构臃肿,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不畅通,监督、绩效考核管理不到位。因此,清除“机关病”不能停留在一个讲字,而要抓一个“制”字,用完善的办事机制调动官员积极性,用严格的监督机制督促官员履行工作职责,克服松散懒散、敷衍塞责的工作作风。

第2题:

“给定资料3”中指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从表面看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金融发展中的问题造成的,但从我国内部看,区域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影响我们应对危机、解除困境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请对此进行分析。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不超过200字。

(2)根据“给定资料”5和6,就如何解决城乡协调发展问题谈谈你的见解。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500字。


正确答案:
(1) [答案提示]
        首先,已经形成的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协调的现状,使东部沿海地区过度依赖外部市场,忽略自身产业结构提升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改造步伐,使得东部地区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始终处于产业结构的末端,东部地区的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经济发展的环境、资源成本越来越高。这给东部地区应对危机带来不利影响。
        其次,当前在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条件下,沿海地区本可以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但是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良好的互动发展格局没有形成,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及资源加工型的产业不能合理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加快发展。这对中西部地区应对危机也是不利的。
(2) [答案提示]
        造成我国城乡分割的原因很多,既有农业农村和工业城市相比自身就处于弱势地位的自然规律,更有我国长期以来城乡有别的体制性原因,特别是城乡有别的各种社会福利、公共服务、财政税收等一系列政策。因此,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当前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种种制约因素,重点解决其中的关键问题。
        首先,建立城乡均衡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主要包括义务教育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养老保险体系。
        其次,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等在内的要素市场体系是推进城乡协调的主体内容。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要清除生产要素流动壁垒,构建城乡统一大市场,实现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信息等。
        再次,建立切实有效的支农惠农体系。主要是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农体系和农业服务体系。
        最后,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管理体系。制定出没有城乡差别、能够惠及全体人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居住机会、教育机会、社会保障和医疗制度的综合型社会制度。

第3题:

结合“给定资料4”,请你谈谈对“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分析合理,观点明确,不超过200字。


正确答案:这句话指的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缺乏科学的严密的监管体制现行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无法建立无缝隙的公共监管体系各监管部门无法进行跨界整合与协作政府、企业、第三方没有形成监管合力导致出现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监管部门疲于应付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必须打破分段监管的模式实现各部门各地区的协作和整合形成监管合力和管理链条实现食品安全无缝隙的监管。
这句话指的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缺乏科学的严密的监管体制,现行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无法建立无缝隙的公共监管体系,各监管部门无法进行跨界整合与协作,政府、企业、第三方没有形成监管合力,导致出现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监管部门疲于应付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必须打破分段监管的模式,实现各部门各地区的协作和整合,形成监管合力和管理链条,实现食品安全无缝隙的监管。

第4题:

二、“给定资料5”中提到,某网站曾组织网民进行了一场讨论。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2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据充实;

(2)语言流畅,层次清楚,有说服力;

(3)不超过400字。


正确答案:

1、导致道德失范的原因是个人缺乏信仰、政府缺乏监管和对失信者的严厉惩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够深入人心,而仅非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
2、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道德的树立。市场经济的基石是诚信,只有严守法规、诚实经营的企业才能获得成功。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为道德树立提供经济条件和制度保证。
 3、道德失范将阻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道德失范将加大市场经济的运行成本,阻碍运行速度。
4、只有个人具备理想,政府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社会加大对道德的传承,树立道德楷模,才能解决道德失范的问题,才能为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基石。


 

第5题:

试分析“给定资料6—9”对加快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15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50字。


正确答案:
第2题:这是一道比较明显的对策性试题,主要从给定材料6—9中概括出加快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方面的对策即可。“启示”的设问方式也是2008年国考试题的再现。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首先要使农民享有与城市市民相同的公共服务的权利,其次要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农村经济,再次就是政府要做好统筹规划,理顺城乡管理机制和机制方面的关系,最后要注意因地制宜,从农民意愿出发,稳步推进。
参考答案:
一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农民可以自愿放弃农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而获取在城市的住宅、社会公共服务和就业岗位,从农民转变为市民。
二是扩大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实现城乡居民全部参保。设置多种缴费基数,使城乡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参保,政府给予参保人员一定补贴。
三是推进农业规划化和集约化经营。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将分散农户集中安置,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田规划化集约经营。
四是要善于从机制和制度上进行创新,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各地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打破地域的行政界限,尝试加强区镇合作。

第6题:

给定资料3和给定资料10中提到了高考加分的问题,请针对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30分)

要求:观点明确,言简意明,不超过250字。


正确答案:

答案提示

高考加分,从制度设计层面看,是对高考制度的一种补充和“修正”,体现了“不拘一格选人才”的理念。最近几年,高考虚假加分丑闻层出不穷:四体不勤的考生,可以成为体育特长生而获得加分;一直都是汉族的考生,高考前摇身一变成了少数民族。各种各样的虚假高考加分,不但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而且让这项政策遭遇了空前的信任危机,很多考生和家长为此愤愤不平。

我认为,应该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制度改良和校正,以剥离其中的腐败成分,还其本来的面目,其核心就在于信息的公开透明,社会监督的介入。这不仅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保障所有考生平等竞争的权利,同时也是对行政权力公信力的一种救赎。

第7题:

对“给定资料4”中赵先生的心态进行分析,并指出他的心态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不超过200字。

(2)针对“给定资料6”中“药价虚高”的现象,有人认为统一药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策。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要求:观点明确,有条有理,联系实际,不超过300字。


正确答案:

(1) [答案提示]从赵先生拒绝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心态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仍然缺失的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居民大量进城务工的现象比较普遍,而“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实践中都按照各自的规定实施,这两种医疗保险制度并没有很好地衔接,由此给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实现全民拥有医疗保险的目标。目前,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这一问题将逐步得到改善。
(2) [答案提示]从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药价虚高是医疗行业不争的事实,也是导致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因素之一,“以药补医”的现象普遍存在。药价虚高问题一直是国家相关部门解决的重点,但收效不甚明显,其中既有体制上的弊端,又有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当前,实行药品统一定价销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药品价格问题。首先,药物进入医疗机构的统一招标采购的模式,显然并不足以真正把虚高的药价降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反而还会带来腐败的新风险;其次,医疗机构的进货渠道不同,各个药店的经营成本不同,以及各个地区的医疗消费水平不同,是药品价格浮动的主要原因。药品也是商品,实行“一刀切”,统一药品定价,有违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最后受到损害的还是药品消费者。只有在政府对药品价格适度干预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才能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第8题:

给定资料8中对“春节申遗”人们有着争论,有人认为应该尽快启动,也有人认为不需加以保护,请依据给定资料谈谈你对“春节申遗”的看法。(30分)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分析深入,300字左右。


正确答案:

答案提示

我认为应该支持“春节申遗”。首先,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也是传统文化中最具有普遍认同价值、最能体现民族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最能体现我国的传统文化特色,正如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其次,由于很多外国节日的入侵,目前人们对春节也有淡漠的趋势,一些习俗逐渐被人们淡忘,需要进行一定的保护。最后,“春节申遗”并不代表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不自信,而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重视,其目的是对春节这一传统进行保护,并将其发扬光大。

第9题:

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对“给定资料2”中付老汉的心态进行分析,并指出他的心态所反映的本质问题。(20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不超过200字。 (2)“给定资料6”中一些网民提出了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很多意见。请归纳网民所提意见。并对社会保险是否应当“双轨制”的问题,谈谈你的见解。(20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400字。


正确答案:

参考要点

(1)由于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公民的养老基本上还是个人行为,特别是在农村,仍然是“养儿防老”。付老汉没有儿子,年老力衰后,无力养活自己,不得已出此下策。他认为进了监狱,就有了吃饭的地方。他需要的是吃饭,所以他去犯罪。这不单纯是一个人的问题,是社会保障的缺失在逼人犯罪,如果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迟迟不能建立,将会爆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2)社会保障体系是全社会共同建立的,不应该搞双轨制。在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平等,搞双轨制在法律层面找不到依据。在经济层面,公务员作为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为社会提供服务,依靠纳税人缴纳的税款来领取工资,双轨制也没有经济上的依据。在社会层面,公务员所拥有的一些特权,已经在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网友的反对也多是因为这个原因,如果一旦将双轨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势必引发重大的社会问题。从历史上看,城乡二元体制的弊端已经明显地体现出来,不能因为过去曾经有过“二元体制”,就惯性地考虑建立“双轨制”。所以,不能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中搞双轨制。

第10题:

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对“给定资料4”中赵先生的心态进行分析,并指出他的心态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不超过200字。

(2)针对“给定资料6”中“药价虚高”的现象,有人认为统一药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策。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要求:观点明确,有条有理,联系实际,不超过1400字。


正确答案:
(1) [答案提示]
从赵先生拒绝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心态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仍然缺失的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居民天量进城务工的现象比较普遍,而“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实践中都按照各自的规定实施,这两种医疗保险制度并没有很好地衔接,由此给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实现全民拥有医疗保险的目标。目前,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这一问题将逐步得到改善。
(2) [答案提示]
从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药价虚高是医疗行业不争的事实,也是导致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因素之一,“以药补医”的现象普遍存在。药价虚高问题一直是国家相关部门解决的重点,但收效不甚明显,其中既有体制上的弊端,又有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当前,实行药品统一定价销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药品价格问题。首先,药物进入医疗机构的统一招标采购的模式,显然并不足以真正把虚高的药价降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反而还会带来腐败的新风险;其次,医疗机构的进货渠道不同,各个药店的经营成本不同,以及各个地区的医疗消费水平不同,是药品价格浮动的主要原因。药品也是商品,实行“一刀切”,统一药品定价,有违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最后受到损害的还是药品消费者。只有在政府对药品价格适度干预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才能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