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运输企业准备从事某项投资活动,该活动的年投资收益率为10%。下面有两个投资方案供该企业选择:方案1:第一年可能要纳企业

题目
单选题
某运输企业准备从事某项投资活动,该活动的年投资收益率为10%。下面有两个投资方案供该企业选择:方案1:第一年可能要纳企业所得税为200万元、250万元或280万元,概率分别为30%、50%或20%。第二年要纳企业所得税为220元、260万元或290万元,概率分别为20%、40%或40%。方案2:第一年可能要纳的所得税为160万元、200万元或210万元,概率分别为40%、40%或20%;第二年可能要纳的所得税为260万元、300万元或320万元,概率分别为20%、50%或30%。这里的节税风险有一定的确定性,根据确定性风险节税原理,该企业应该选择哪一个方案()。
A

方案1

B

方案2

C

选择方案1并加大投资

D

选择方案2并加大投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企业计划进行某项投资活动,拟有甲、乙两个方案。有关资料为:甲方案原始投资为1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50万元,全部资金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该项目建设期为o,运营期为5年,到期残值收入5万元,预计投产后年营业收入90万元,年经营成本41万元。

乙方案原始投资为21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0万元,无形资产投资25万元,流动资产投资65万元,全部资金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该项目建设期为2年,运营期为5年,到期残值收入8万元,无形资产自投产年份起分5年摊销完毕。

该项目投资后,预计年营业收入170万元,年经营成本80万元。

该企业按直线法折旧,全部流动资金于终结点一次回收,所得税率33%,设折现率为10%。

要求(按照税后净现金流量):

(1)采用净现值指标评价甲、乙方案的可行性。

(2)若两方案为互斥方案,采用年等额回收额法确定该企业应选择哪一投资方案。

(3)若两方案为互斥方案,采用最小公倍数法和最短计算期法确定该企业应选择哪一投资方案。


正确答案:
(1)甲方案:
项目计算期5年
固定资产原值=100(万元)
固定资产年折=(100—5)/5=19(万元)
NCF0=-150(万元)
NCF1,4=(90-41—19)×(1—33%)+19=39.1(万元)
终结点回收额:55万元
NCF5=39.1+55=94.1(万元)
净现值=39.1×(P/A,10%,5)+55×(P/F,10%,5)—150=39.1×3.7908+55×O.6209=150=32.37(万元)
乙方案:
项目计算期7年
固定资产原值=120万元
固定资产年折旧=(120-8)/5=22.4(万元)
无形资产年摊销额=25/5=5(万元)
运营期不包含财务费用的年总成本费用=80+22.4+5=107.4(万元)
运营期年息税前利润=170—107.4=62.6(万元)
运营期年息前税后利润=62.6×(1—33%)=41.94(万元)
NCF0=-210(万元)
NCF3~6=41.94+22.4+5=69.34(万元)
终结点回收额=65+8=73(万元)
NCF7=69.34+73=142.34(万元)
净现值=69.34×r(P/A,10%,7)-(P/A,10%,2)]+73×(P/F,10%,7)-210=69.34×(4.8684-1.7355)+73×O.5132—210=44.70(万元)
甲、乙两方案的净现值均大于O,两方案均可行。
(2)甲方案年等额回收额=32.37/3.7908=8.54(万元)
乙方案年等额回收额=44.70/4.8684=9.18(万元)
乙方案年等额回收额大于甲方案年等额回收额,因此,该企业应选择乙方案。
(3)①两方案计算期的最小公倍数为35,甲方案重复7次,乙方案重复5次。
甲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32.37+32.37×(P/F,10%,5)+32.37×(P/F,10%,10)+32.37×(P/F,10%,15)+32.37×(P/F,10%,20)+32.37×(P/F,10%,25)+32.37×(P/F,10%,30)=32.37×(1+O.6209+O.3855+O.2394+O.1486+O.0923+0.0573)=82.35(万元)
乙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44.70+44.70×(P/F,10%,7)+44.70×(P/F,10%,14)+44.70×(P/F,10%,21)+44.70X(P/F,10%,28)=44.70×(1+0.5132+O.2633+O.1351+0.0693)=88.55(万元)
因为乙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大于甲方案,所以该企业应选择乙方案。
②两方案的最短计算期为5年。
甲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32.37(万元)
乙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9.18×3.7908=34.8(万元)
因为乙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大于甲方案,所以该企业应选择乙方案。

第2题:

共用题干
某企业从事某项投资活动的年投资收益率为10%。现有两个投资方案如下:甲方案:第一年缴纳企业所得税100万元的概率为20%,纳税150万元的概率为50%,纳税180万元的概率为30%;第二年纳税120万元的概率为40%,纳税160万元的概率为40%,纳税170万元的概率为20%。乙方案:第一年缴纳企业所得税120万元的概率为30%,纳税140万元的概率为30%,纳税180万元的概率为40%;第二年纳税130万元的概率为50%,纳税150万元的概率为20%,纳税160万元的概率为30%。根据案例回答50—54题。

乙方案纳税期望值的现值是()万元。
A:254.55
B:255.87
C:256.12
D:257.64

答案:A
解析:
第一年纳税期望值=100*20%+150*50%+180*30%=149(万元);第二年纳税期望值=120*40%+160*40%+170*20%=146(万元)。


第一年纳税期望值=120*30%+140*30%+180*40%=150(万元);第二年纳税期望值=130*50%+150*20%+160*30%=143(万元)。


纳税期望值的现值=149/(1+10%)+146/(1+10%)2=256.12(万元)。


纳税期望值的现值=150/(1+10%)+143/(1+10%)2=254.55(万元)。


在考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甲方案纳税现值大于乙方案纳税现值(256.12万元>254.55万元)。乙方案节税,因此应选择乙方案。但若加大了投资,对各年的应纳税额将需重新估计,并重新计算各方案的纳税现值,根据新的计算结果做出选择。

第3题:

M企业拟投资建设一条新生产线。现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A方案的原始投资为2500万元,项目计算期为11年,净现值960万元;B方案的原始投资为2200万元,项目计算期为10年,净现值940万元,该行业的基准折现率为10%,该企业运用年等额净回收额法来判断方案的可行性,则该企业( )。

A.选择B方案较为有利

B.选择A方案较为有利

C.因为原始投资额不同,所以不应用等额净回收额法来判断方案的可行性

D.因为项目计算期不同,所以不应用等额净回收额法来判断方案的可行性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的是年等额净回收法的计算。年等额净回收法适用于在原始投资额不同时,特别是项目计算期不同时的互斥方案间的比较。A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960×1/(P/A,10%,11)=960×1/6.49506=147.80(万元),B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940×1/(P/A,10%,10)=940×1/6.1446=152.98(万元)。

第4题:

某企业运用投资回收期法进行技术改造项目决策,该项目有四个互斥方案,其投资额和年净收益额如表6-3所示。

设该项目的标准投资回收期为6年,则该企业应选择()。

A:方案1
B:方案2
C:方案3
D:方案4

答案:B
解析:
本题中,方案1,T1=600/120=5(年);方案2,T2=450/100=4.5(年);方案3,T3=420/90=4.7(年);方案4,T4=400/80=5(年)。比较得到方案2投资回收期最短,应该选方案2。

第5题:

某企业运用透析投资回收期法进行技术改造项目决策,该项目有四个互斥方案,各方案的投资额和年净收益额如下表所示。若标准投资回收期为6年,则该企业应选择()。

A:方案1
B:方案2
C:方案3
D:方案

答案:C
解析:
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公式:T=(∑K)/P。式中,T表示投资回收期;K表示投资额;P表示年平均净收益额。投资回收期T越小越好,它表示用于技术改造投资将得到补偿的时间短,投资发挥的效用快。T1=600/110=5.45;T2=500/100=5;T3=420/90=4.67;T4=400/75=5.330

第6题:

某企业准备投资开发新产品,现有甲、乙两个方案可供选择,经预测,甲、乙两个方案的预期投资

收益率如下表所示: 预期投资收益率 市场状况 概率 甲方案 乙方案 繁荣 O.40 32% 40% 一般 O.40 17% 15% 衰退 O.20 一3% 一15%

要求:

(1)计算甲、乙两个方案预期收益率的期望值;

(2)计算甲、乙两个方案预期收益率的标准离差;

(3)计算甲、乙两个方案预期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率;

(4)假设无风险收益率为5%,与新产品风险基本相同的某产品的投资收益率为13%,标准离差率为O.8。计算甲、乙方案的风险收益率与投资的必要收益率,并判断是否值得投资;

(5)若企业的决策者是风险回避者,他会如何评价甲、乙方案?

(6)若企业的决策者是风险追求者,他会如何评价甲、乙方案?

(7)若企业的决策者是风险中立者,他会如何评价甲、乙方案?


正确答案:
甲方案预期收益率的期望值=O.4×32%+O.4×17%+O.2×(-3%)=19%
乙方案预期收益率的期望值=0.4×40%+O.4×15%+O.2×(-15%)=19%
乙方案预期收益率的期望值=0.4×40%+O.4× 15%+O.2×(-15%)=19%
乙方案预期收益率的期望值=0.4×40%+O.4× 15%+O.2×(-15%)=19%
(2)

(3)甲方案标准离差率=12.88%÷19%=O.68
乙方案标准离差率=20.35%÷19%=1.07
(4)风险价值系数=(13%-5%)÷O.8=O.1
甲方案的风险收益率=0.1×O.68=6.8%
乙方案的风险收益率=0.1×1.07=10.7%
甲方案的投资必要收益率=5%+6.8%=11.8%
乙方案的投资必要收益率=5%+10.7%=15.7%
由于甲、乙方案的投资必要收益率均小于预期收益率的期望值(19%),所以,均值得投资。
(5)风险回避者的决策原则是预期收益率相同时,选择风险小的方案;风险相同时,选择预期收益率高的。本题中,甲、乙两个方案的预期收益率相同,但甲方案的风险小,所以,风险回避者会认为甲方案优于乙方案。
(6)风险追求者的决策原则是:当预期收益相同时,选择风险大的。因此,他会认为乙方案优于甲方案。
(7)风险中立者的决策原则是:选择资产的惟一标准是预期收益的大小,而不管风险状况如何。因此,他会认为两个方案等效。

第7题:

共用题干
某企业从事某项投资活动的年投资收益率为10%。现有两个投资方案如下:甲方案:第一年缴纳企业所得税100万元的概率为20%,纳税150万元的概率为50%,纳税180万元的概率为30%;第二年纳税120万元的概率为40%,纳税160万元的概率为40%,纳税170万元的概率为20%。乙方案:第一年缴纳企业所得税120万元的概率为30%,纳税140万元的概率为30%,纳税180万元的概率为40%;第二年纳税130万元的概率为50%,纳税150万元的概率为20%,纳税160万元的概率为30%。根据案例回答50—54题。

根据确定性风险节税原理,该企业应作出的选择是()。
A:选择甲方案
B:选择乙方案
C:选择甲方案并加大投资
D:选择乙方案并加大投资

答案:B
解析:
第一年纳税期望值=100*20%+150*50%+180*30%=149(万元);第二年纳税期望值=120*40%+160*40%+170*20%=146(万元)。


第一年纳税期望值=120*30%+140*30%+180*40%=150(万元);第二年纳税期望值=130*50%+150*20%+160*30%=143(万元)。


纳税期望值的现值=149/(1+10%)+146/(1+10%)2=256.12(万元)。


纳税期望值的现值=150/(1+10%)+143/(1+10%)2=254.55(万元)。


在考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甲方案纳税现值大于乙方案纳税现值(256.12万元>254.55万元)。乙方案节税,因此应选择乙方案。但若加大了投资,对各年的应纳税额将需重新估计,并重新计算各方案的纳税现值,根据新的计算结果做出选择。

第8题:

某工程施工现有两个对比的技术方案,方案1需投资200万元,年生产成本120万元;方案2与方案1应用环境相同的情形下,需投资300万元,年生产成本100万元。设基准投资收益率为10%,采用增量投资收益率法选择方案,正确的有()。

A.方案2与方案1相比,增量投资收益率为10%

B.方案2与方案1相比,在经济上可行C.方案2比方案1投资高出50%,超过基准收益率,经济上不可行

D.当基准投资收益提高为15%时,方案2优于方案1

E.当基准投资收益率降低为8%时,方案1优于方案2


正确答案:BD

第9题:

某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项目决策时,有四互斥方案备选,投资额和年净收益额如下表所示:

根据投资回收期法(该项目的标准投资回收期为7年),该企业应选择

A.方案1
B.方案2
C.方案3
D.方案4

答案:B
解析:

第10题:

某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项目决策,该项目由四个互斥方案,其投资额和年净收益额如下表所示:

依据投资回收期法,该企业应选择()。

A.方案1
B.方案2
C.方案3
D.方案4

答案:B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