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精神产品生产和物质产品生产两个基本阶段

题目
问答题
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精神产品生产和物质产品生产两个基本阶段组成。精神产品生产在物质产品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编辑通过对作品的创作,形成适合社会和消费者需要的出版物内容。编辑过程的各个环节,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其中,选题以组稿为依据,组稿是选题的落实、完善和具体化。审稿是加工整理的前提,加工整理是审稿的依据。到审定发稿,编辑过程就结束了。编辑工作的特点决定了编辑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其中,职业素质表现为职业追求、职业敏感和职业作风,具体表现为对经济效益的不懈追求,具有文化性敏感和市场性敏感,以及一丝不苟、严谨求是的工作作风。我国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出版活动,说法错误的是()。

  • A、开展出版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具备精神文化资源
  • B、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
  • C、出版活动能推进文化创新
  • D、在出版活动中,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只负责精神产品的生产,不涉及物质产品的生产

正确答案:D

第2题:

问答题
请审读下列短稿,并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2004年实务真题]  我国的出版活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三个代表”是指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基本利益。因此,中国的出版工作者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外为内用”的方针,处理好“两个效益”的关系,坚持“繁荣第一”原则,向社会多多奉献精品出版物,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正确答案:
(1)“毛泽东思想”后应加“、邓小平理论”。
(2)[“三个代表”]后应加“重要思想”。
(3)缺“三个代表”的主体——中国共产党。
(4)“先进生产力”前缺“中国”一词。
(5)“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应改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6)“先进文化”前缺“中国”一词。
(7)“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应改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8)“基本利益”应改为“根本利益”。
(9)[为社会服务”]应改为[为社会主义服务”]。
(10)[外为内用”]应改为[洋为中用”]。
(11)[“繁荣第一”]应改为[“质量第一”]。
(12)“和物质生活”应删。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简述出版过程中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和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之间的不同之处。


正确答案: 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精神劳动。编辑人员以精神文化作品为对象进行编辑加工整理,是为了让已有的作品优化和增值。这种精神生产劳动对保证出版物的思想内容和学术、艺术、文字等方面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物质生产劳动。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工具设备,对相应的原材料进行加工,目的是为了物化精神文化内容,使精神文化内容具有一定的物质载体。它一方面能增加精神文化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另一方面能把作者、编辑的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转移到物质产品中去,使作品最终成为出版物。

第4题:

问答题
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出版是指创作、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而其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编辑工作。出版活动中的编辑工作,主要是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这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按照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选择、优化作品。在对作品进行选择、优化时,应当贯彻“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在出版过程的第一个基本阶段,编辑工作主要完成精神产品生产的任务,就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等印刷型出版物的编辑工作来说,其内容通常包括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和排版制作等。当然,作为连续出版物的图书,其编辑工作与期刊编辑工作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些区别的。出版过程的第二个基本阶段是物质产品生产阶段。这是将精神产品生产阶段形成的精神文化内容加工制作成能够广为发行的物质产品,其基本环节通常包括装帧设计、制作样本和批量生产复本,但数字出版有其特殊性。就传统出版而言,有了可以直接用于批量复制出版物的工作“母版”后,必须进行批量复制和将半成品匹配组合、包装后才能发行。而在数字出版中,“母版”制作完成后,就可以上传到发行服务器向公众发行。可以说,数字出版没有产品复制这一过程。出版过程的第三个基本阶段是产品流通阶段,也就是出版物发行阶段。在这个阶段,出版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由于出版物的本质属性是精神产品,所以出版物产品的流通一直与商品流通有本质的区别。一个完整的出版物发行过程由信息流、商流、物流构成。出版物产品通过这些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后,才能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而出版物的使用价值主要在于可以满足消费者的物质生活需求。

正确答案:
解析:

第5题:

问答题
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2013年真题]  出版是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我国在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后,就出现了最早的出版活动。因此在我国雕版印刷兴盛的宋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出版”这个词。  在当代社会,作为社会化的出版活动,必须由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企业或单位来完成。所谓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这就是说,构成出版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编辑、复制和发行。出版活动还必须具有一个前提——作品。所谓“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所有形式的作品都能作为出版活动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活动的三要素在出版过程中形成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和产品流通三个独立的阶段。  精神产品生产阶段,主要是编辑工作阶段。编辑人员依照一定的原则策划选题、组织作者创作作品、审读并加工稿件,使作品优化和增值。在出版过程中,编辑工作是出版物复制、发行的前提。作为一项社会文化工作,编辑工作具有文化工作共有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作性等特点,而作为一种社会专门职业,编辑工作又具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包括选择性、独特性、中介性等。  物质产品生产阶段是将编辑工作阶段形成的精神文化内容加工制作成能够广为传播的物质产品。物质产品生产阶段介于精神产品生产阶段和产品流通阶段之间,在整个出版活动中处于中心环节。传统出版物,如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其物质产品生产包括制作样本和批量生产复本两个基本环节;而新型的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等,其批量生产复本的过程与出版物传播过程交融在一起,不再作为独立的环节出现。  产品流通阶段即出版物发行阶段。“发行”是指发行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在市场经济下,出版物产品流通也是商品流通。作为一种商业活动,发行工作应始终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出版物发行表现为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逐步产生了新的出版形态——数字出版。目前,数字出版产品包括数字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手机报纸、手机图书、电子书、网络游戏、博客和微博等。这种新型的出版形态正推动着出版业的转型、创新和发展。

正确答案:
(1)“在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后,就出现了最早的出版活动”应改为“出版活动在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前就已存在”。
(2)“因此在……宋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出版’这个词”,应改为“在宋代人们并未使用‘出版’这个词”。
(3)“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企业或单位”应改为“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或单位”。
(4)“所有形式的作品都能作为出版活动的前提”应改为“某些形式的作品不能作为出版活动的前提”。
(5)“三个独立的阶段”应改为“三个相互依存的阶段”。
(6)“创作性”应改为“创造性”。
(7)“独特性”应改为“加工性”。
(8)“物质产品生产……在整个出版活动中处于中心环节”应改为“在整个出版活动中处于中心环节的应是以编辑工作为主的精神产品生产,不是物质产品生产”。
(9)“而新型的电子出版物……批量生产复本的过程与出版物传播过程交融在一起”应改为“电子出版物有独立的生产复本过程,不与传播过程交融在一起”。
(10)“发行单位”应改为“出版单位”。
(11)“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应改为“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12)“出版物发行……统一”应改为“出版物发行应该表现为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13)“数字出版产品包括……博客和微博”中,博客和微博不属于数字出版产品,宜删除“博客和微博”。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多选题
关于出版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1年真题]
A

出版的一般过程由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和产品流通三个阶段构成

B

书刊的整体设计属于物质产品生产阶段

C

电子出版物没有物质产品生产阶段

D

出版物产品流通属于商品流通

E

出版物发行一般由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个环节构成


正确答案: D,A
解析:
B项,书刊的整体设计是对出版物载体的艺术性、工艺性设计,它属于精神产品生产的内容。C项,就传统出版而言,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生产因载体材料与生产方式的不同,其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具体操作也各不相同。在数字出版中,批量生产复本的过程与出版物的发行过程交融在一起,不再作为独立的环节出现。

第7题:

问答题
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2015年真题]  出版是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在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后,我国就出现了最早的出版活动。因此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出版”这个词,也有称为“梓行”“雕印”“版印”的。所谓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这就是说,构成出版活动的基本要素是作品、编辑、复制、发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活动包含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和产品流通三个阶段。  精神产品生产阶段,主要是编辑工作阶段。编辑工作要以作者所创作的作品为劳动对象,其目的是通过对作品的精神文化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和完善,形成适合社会和出版者需要的出版物内容。因此,编辑工作离不开作者的支持。否则,精神产品的生产就无从谈起。  物质产品生产阶段是将编辑工作阶段形成的精神文化内容加工制作成能够广为发行的精神产品。物质产品生产阶段介于精神产品生产阶段和产品流通阶段之间,在整个出版活动中处于中心环节。就图书、报纸、期刊等印刷型出版物而言,其物质产品生产阶段包括制作样本和批量生产复本两个基本环节;而就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这两种非印刷型出版物而言,批量生产复本的过程与出版物交换过程交融在一起,不再作为独立的环节。  产品流通阶段即出版物发行阶段。“发行”是指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发行单位的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物产品流通也是商品流通,一般表现为商流、物流和资金流这三种形式。出版物发行工作虽然是一种商业活动,也不能“一切向钱看”,要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逐步产生了新的出版形态——数字出版。这种新型的出版形态正推动着出版业的转型、创新和发展。面对这种态势,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数字出版的本质仍然是“出版”,而“数字”只是反映了新技术手段的特征;从事出版活动的根本原则没变,出版活动三个阶段的主要特点仍然存在,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和先后顺序也并没有变化。因此,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要在扎实把握出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的基础上,了解数字技术的发展,熟悉数字技术已能实现的诸多功能,善于把数字技术应用于出版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为消费者提供质量更好、更适合其需求的出版物产品。

正确答案:
(1)“在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后”应改为“在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前”。
(2)“人们就开始使用‘出版’这个词,也有称为‘梓行’‘雕印’‘版印’的”应改为“人们没有使用‘出版’这个词,而是称为‘梓行’‘雕印’‘版印’”。
(3)“基本要素是作品、编辑、复制、发行”应改为“基本要素是编辑、复制、发行”。
(4)“适合社会和出版者需要”应改为“适合社会和消费者需要”。
(5)“加工制作成能够广为发行的精神产品”应改为“加工制作成能够广为发行的物质产品”。
(6)“物质产品生产……在整个出版活动中处于中心环节”应改为“在整个出版活动中处于中心环节的应是以编辑工作为主的精神产品生产,不是物质产品生产”。
(7)“批量生产复本的过程……不再作为独立的环节”应改为“有独立的生产复本环节,不与出版物交换过程交融在一起”。
(8)“‘发行’是指出版单位……将出版物传送给发行单位”应改为“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
(9)“表现为商流、物流和资金流这三种形式”应改为“表现为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四种形式”。
(10)“具体的表现形式和先后顺序也并没有变化”应改为“只是具体的表现形式和先后顺序发生了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关于出版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出版的一般过程由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和产品流通三个阶段构成
  • B、书刊的整体设计属于物质产品生产阶段
  • C、电子出版物没有物质产品生产阶段
  • D、出版物产品流通属于商品流通
  • E、出版物发行一般由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个环节构成

正确答案:A,D,E

第9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出版过程的基本阶段的是(  )
A

作者创作阶段

B

物质产品生产阶段

C

精神产品生产阶段

D

产品流通阶段


正确答案: C
解析:
出版活动的过程主要有:①精神产品生产阶段,主要是编辑工作阶段;②物质产品生产阶段,包括制作样本和批量生产复本两个基本环节;③产品流通阶段,就是出版物发行阶段。

第10题:

单选题
关于出版活动,说法错误的是(    )。
A

开展出版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具备精神文化资源

B

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

C

出版活动能推进文化创新

D

在出版活动中,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只负责精神产品的生产,不涉及物质产品的生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