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于鉴别伤寒、副伤寒()

题目
单选题
有助于鉴别伤寒、副伤寒()
A

伤寒杆菌O抗体

B

伤寒杆菌H抗体

C

伤寒杆菌Vi抗体

D

O抗体加H抗体

E

O抗体加Vi抗体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伤寒、副伤寒伤寒鉴别诊断


参考答案:1.病毒感染 起病较急,多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常无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的病原与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常在1~2周内不治而愈。2.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夏秋。一般起病较急,脉搏较速,多有明显头痛。第5-6病日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外斐氏反应阳性。治疗后退热比伤寒为快。3.钩端螺旋体病 本病的流感伤寒型在夏秋季流行期间常见,起病急,伴畏寒发热,发热与伤寒相似。但此病有疫水接触史,临床表现有眼结合膜充血,全身酸痛,尤以腓肠肌疼痛与压痛为著,以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血象白细胞数增高。进行有关病原、血清学检查即确诊。4.急性病毒性肝炎 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易与病毒性肝炎相混淆,但前肝功能损害较轻,有黄疸者黄疸出现后仍发热不退,并有伤寒的其他特征性表现,且病原及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5.布氏杆菌病 患者有与病畜(牛、羊、猪)接触史,或有饮用未消毒的乳制品史。本病起病缓慢,发热多为波浪型,多汗,并有关节痛或肌痛等症状。病程迁延,易于复发。确诊需有血液或骨髓培养出病原体、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6.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患者多有结核病史或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发热不规则,常伴盗汗、脉搏增快、呼吸急促等。发病2周后X线胸片检查可见双肺有弥漫的细小粟粒状病灶。7.败血症 败血症多有原发病灶,热型多不规则,常呈弛张热、伴寒战、无相对缓脉。白细胞总数虽可减少,但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8.其他疾病 如恶性组织细胞病、风湿热以及变应性亚败血症等,有时需进行鉴别。

第2题:

伤寒、副伤寒伤寒治疗原则


参考答案:1.一般治疗 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两次粪便培养阴性。发热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注意皮肤及口腔的护理、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腹部、粪便等变化。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避免诱发肠出血和肠穿孔。2.对症治疗(1)高热时适当应用物理降温,不宜用发汗退热药,以免虚脱。(2)便秘时用开塞露或生理盐水低压灌肠,禁用泻药。(3)腹泻时可用收敛药,忌用阿片制剂。(4)腹胀可用松节油腹部热敷及肛管排气,禁用新斯的明类药物。3.病原菌治疗(1)喹诺酮类抗菌剂孕妇和儿童慎用。疗程10~14天,或热退后7~10天。严重病例可选择联合抗生素治疗,一般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第三代头孢菌素。(2)氨苄青霉素在胆汁中浓度高,用于慢性带菌者。(3)头孢菌素。(4)氯霉素少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发生粒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在疗程中应经常检查血象。4.并发症治疗(1)肠出血 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神志变化及便血情况;禁食或进少量流质;注意水、电解质的补充并加用止血药;根据出血情况酌量输血;如患者烦躁不安可给予镇静剂;经积极治疗仍出血不止者,应考虑手术治疗。(2)肠穿孔 对局限性穿孔者禁食、胃肠减压,加强支持疗法,加强抗感染治疗。肠穿孔伴发腹膜炎的患者应及早手术治疗,同时加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第3题:

肥达试验不可协助诊断

A.伤寒

B.斑疹伤寒

C.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D.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E.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正确答案:B

第4题:

伤寒、副伤寒的病原体为()。

  • A、伤寒沙门菌
  • B、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 C、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 D、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正确答案:A,B,C,D

第5题:

肥达试验结果:H 1:640,O 1:320,A 1:80,B 1:80,该病人可能是 ( )

A、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B、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C、回忆反应

D、伤寒

E、预防注射


参考答案:D

第6题:

伤寒、副伤寒伤寒概述


参考答案:1.概念 伤寒是伤寒杆菌污染了水或食物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该病常年发病,但以夏秋季为主。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2.病原学 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中的D族。革兰染色阴性,呈短杆状,有鞭毛,能活动,不产生芽胞,无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伤寒杆菌的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在体内均能诱生相应的抗体。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生活力强,耐低温,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加热600C15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消毒饮用水余氯达0.2~0.4mg/L时迅速杀灭。3.流行病学(1)传染源 为患者及带菌者。(2)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传播。(3)人群易感性 人对伤寒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患病者极少。(4)流行特征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最多。一般以儿童及青壮年居多。4.病理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增生性反应,以回肠末端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最为显著。"伤寒细胞",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若伤寒细胞聚积成团,则称为"伤寒小结"。除肠道病变外,肝、脾也非常显著。胆囊呈轻度炎症病变。少数患者痊愈后伤寒杆菌仍可在胆囊中继续繁殖而成为慢性带菌者。心脏、肾等脏器也有轻重不一的中毒性病变。

第7题:

下列疾病中可用肥达试验进行协助诊断的是 ( )

A、伤寒

B、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C、斑疹伤寒

D、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E、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参考答案:ABDE

第8题:

下列关于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说法正确的是()

A、伤寒和副伤寒是一类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B、伤寒和副伤寒病原体相同

C、伤寒和副伤寒免疫性相同

D、伤寒和副伤寒病理变化完全不同

E、伤寒和副伤寒防治措施完全不同


参考答案:A

第9题:

有助于鉴别伤寒、副伤寒

A.伤寒杆菌O抗体

B.伤寒杆菌H抗体

C.伤寒杆菌VI抗体

D.O抗体加H抗体

E.O抗体加VI抗体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有关副伤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副伤寒是由副伤寒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 B、副伤寒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 C、各种副伤寒杆菌均有“O”和“H”抗原
  • D、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