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在布置测线时,一般主测线应()构成走向;联络线应构造起向.

题目
填空题
在布置测线时,一般主测线应()构成走向;联络线应构造起向.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垂直,平行。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检测混凝土不密实区和空洞的测区应满足以下要求:( )

A.测试区域应大于可疑区域的5倍
B.测试区域应大于可疑区域的2~3倍
C.测点间的间距不宜大于100mm
D.测点间的联线(声通路)不宜与主钢筋轴线平行

答案:B,C,D
解析:
混凝土空洞和不密实区域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布置测试区域应大于可疑区域2~3倍。(2)测点间距不宜大于100mm。测点连线(声通路)不宜与主钢筋平行

第2题:

对主要线路方案所经过的采空区,当有关资料缺乏,采用勘探方法很难查明采空区的基本特征,必要时可采用定位观测方法,直接查明地表变化特征、变形规律和发展趋势。 定位观测方法指( )。
A.观测线宜平行和垂直矿层走向成直线布置,其长度应超过移动盆地的范围
B.平行矿层走向的观测线,应有一条测线通过预计最大下沉值的位置
C.垂直矿层走向的观测线,一般不应少于12条
D.观测点应等间距布置,其间距按表8- 2进行


答案:A,B
解析:
C项,垂直矿层走向的观测线,一般不应少于2条;D项,观测点间距应依次是20m、25m、30m;线路采空取勘探阶段的定位观测问题中,还应注意确定好观测周期,在观测地表变形值的同时,应观测地表裂隙、陷坑、台阶的发展情况。

第3题:

地质雷达法对单线隧道纵向布置测线时,在下列( )部位布置测线。

A.仰拱

B.拱顶 C.边墙

D.拱腰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在布置测线时,一般主测线应()构成走向;联络线应构造起向.


正确答案:垂直;平行。

第5题:

某公司计量测试中心对某铁路隧道出口段混凝土衬砌进行雷达检测,检测里程及测线布置:DK371+318.0~DK371+783.0(洞口),共465m。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质量时,测试中心工作人员需要掌握以下基本知识。(5)下列对隧道现场检测,测线布置描述错误的是( )。

A.隧道施工检测时,测线布置应以纵向布置为主,横向布置为辅
B.隧道交工检测时,测线布置应以横向布置为主,纵向布置为辅
C.隧道施工检测时,两车道隧道测线应分别在隧道的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共布置5条测线
D.隧道交工检测时,两车道隧道测线应分别在隧道的拱顶、左右拱腰共布置3条测线

答案:B
解析:
隧道交工检测时,两车道隧道测线应分别在隧道的拱顶、左右拱腰共布置3条测线

第6题:

对主要线路方案所经过的采空区,当有关资料缺乏,采用勘探方法很难查明采空区的基本特征,必要时可采用定位观测方法,直接查明地表变化特征、变形规律和发展趋势。定位观测方法是指(  )。
表4 观测点的间距取值

A.观测线宜平行和垂直矿层走向成直线布置,其长度应超过移动盆地的范围
B.平行矿层走向的观测线,应有一条测线通过预计最大下沉值的位置
C.垂直矿层走向的观测线,一般不应少于l2条
D.观测点应等间距布置,其间距按表4进行

答案:A,B
解析:
C项,垂直矿层走向的观测线,一般不应少于2条;D项,观测点间距应依次是20m、25m、30m。线路采空取勘探阶段的定位观测问题中,还应注意确定好观测周期,在观测地表变形值的同时,应观测地表裂隙、陷坑、台阶的发展情况。

第7题:

关于桥梁静载试验测点布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竖向位移纵桥向测点应布置在挠度曲线峰值位置
B.墩塔水平位移测点应布置在底部
C.裂缝测点应布置在开裂明显、宽度较大的部位
D.倾角测点宜布置在转动明显、角度较大的部位

答案:A,C,D
解析:

第8题:

垂直于构造走向的剖面称为主测线剖面,通常表示为Inline方向()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9题:

地质雷达法进行隧道混凝土衬砌内部状况检测,测线布置应以环向布置为主,纵向布置为辅。( )


答案:错
解析:
地质雷达法检测以纵向布线为主,环向(横向)布线为辅。两车道纵向测线应分别在隧道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布置测线,根据检测需要可布置5~7条测线;三车道、四车道隧道应在隧道的拱腰部位增加两条测线,遇到衬砌有缺陷的地方应加密。

第10题:

长期观测钻孔一般应沿地下水的流向,并垂直于()或()布置。需测制较大范围的水位等值线时,可布置()。若区内有自然或人工排泄点时,应以排泄点为中心布置观测线,至少应布置两条互相垂直的观测线。


正确答案:隔水边界;补给边界;观测网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