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书法的“气韵”?

题目
问答题
什么是书法的“气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叫笔势?为什么说笔势是书法艺术的审美核心?


正确答案: 所谓笔势,是指写字时毛笔的走向、趋势及书法作品的点画、结构、章法等书法的组合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动态形势。
书法艺术作品是否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关键在于其是否气韵生动,是否能表达出深刻的意象性思想情绪内含,决定气韵生动,决定意象性思想情绪内含的就是笔势。因为运笔时的趋向、动势的变化决定了所得点画的方、圆、藏、露、疾、涩、枯、润、偏、侧、大、小、粗、细等方面的变化,这些点画以不同的动态、形势在空间中的组合,又是决定书法作品险峻、平稳、雄浑、秀丽、古拙、清雅、刚健、阿娜等艺术风格的关键。此外,书法美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笔力,也是由笔势决定的,正是运笔时千变万化的趋向,动势的巧妙运用,才使点画形式具备了千变万化的力的感觉。古人早就说过:“粗不为重,细不为轻”,虽然点画的粗、细、大、小,是由运笔时生理意义上的人的力量所决定的,但其书法艺术意义上的形式上的力感,却是由行笔过程中趋向、动势的变化和点画组合时的动态形势变化亦即笔势的变化所决定的。笔势的运行和组合恰到好处,就有力感有笔力,否则,就无力感没有笔力。在这里笔力是笔势的外在形式,笔势是笔力的基础和源泉。所以,不懂笔势的大力士操笔狠书,所得书法可能如春蚓秋蛇毫无生命律动的力感,而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书法家,却由于心手相应无间地把握了笔势的运用和布置,创造出的书法艺术品,却能力敌千钧、入木三分。
因此,我们说,笔势是书法艺术审美的核心。对于这一点,古人在书论中作了大量的、精辟的说明。清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中说:“古人论书,以势为先,中郎(东汉蔡邕)曰‘九势’,卫恒曰‘书势’,羲之曰‘笔势’。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兵家重形势,拳法亦重扑势,义固相同,得势,便已操胜算。”所以,古人常以“识势”,“得势”等语来褒扬优秀的书法家和书法艺术作品,还把“取势”作为书法的主要基本功。如运笔时的“中锋以运笔,侧锋以取势”、“无往不回,无垂不缩”、“竖画横下,横画竖下”、“欲下先上,欲右先左”等,结体中的“顾盼照应”、“险中求稳”、“如杨柳迎风”、“似项羽扛鼎”等,都是讲的笔势的运用、布置和表现。“永字八法”中的“侧、勒、努、趯、策、啄、掠、磔”,实际是对“永”字的八种点画行笔势态所做的简捷明了的定义。卫夫人《笔阵图》中所说的“点若高峰坠石”、“横若千里阵云”、“百钧弩发”、“崩浪雷奔”等也是对点画势态即笔势的生动而又形象化的形容。
再如结构、章法中的疏、密、骤、散,峻严紧凑、开阔飘逸等无不是笔势的具体表现形式。正是时代、性情、学识、品德各异的书法家对笔势的独特运用、布置,才形成了其独特的书法风格。也正是笔势的千变万化,才造就了历代无数著名的书法大家。

第2题:

什么是书法传统?


正确答案: 过去讲书法传统,似乎只有二王、颜柳,以及永字八法,顶多再列一些书家、书作。其实传统是个开放的概念,它具有宽泛性和模糊性。从书法呈现的形式看,从甲骨、大小篆、隶、草、楷、行等等,并由此演变出的无数风格,都属于传统范围;从时间上看,自有文字雏形直到今天,这漫长的三千多年中,都在不停顿地进行着书艺创造,变,是个运动形态,变化、发展是传统的本质;从书家看,从远古那些不知名的文字创造者直到今天的所有书家,他们都是书法艺术传统的象征。不要只注意到古人,我们周围的书家及我们自己,都是传统的体现者;
从书法艺术的内蕴看,它所体现出来的意境、气韵、神采等这些只有通过主体才能被感知到的高而深的层次,也同样属于传统。
如果哪一个书家说他从不注重这些,而要进行一种全新的创造,那只能是痴人说梦。即使你摆脱了这些,那也是只有在你了解了这些传统之后,才有可能进行新的尝试。假如一个对中国书法传统一无所知的外国人,想写出新的书法作品,是绝对不可能的。生活在中国,传统的氛围包围着你,影响着你,要承认它对你的影响,不能像有些人,在系统地对传统进行了研究后,又彻底否定传统。那叫数典忘祖。凡是致力于书法艺术的人,先在书海的传统中尽情遨游吧,唯如此才可能在搏风击浪后,进入到新的、创造的胜境之中。

第3题:

下列能体现魏晋南北朝审美追求上“气韵生动”而不是合乎古范的代表人物,()

A.陶渊明的田园诗

B.顾恺之绘画

C.王羲之的书法

D.陆机的赋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什么叫“气韵”,怎样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


正确答案: “气韵”是指作品整体的神气和韵味,它一向被认为是文章、书、画等艺术的命脉。陈善《扪虱新话》中说:“文章以气韵为主,气韵不足,虽有词藻,要非佳作也。”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也说:“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实际上这里说的还是一个神与形的关系问题。形与神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形是外在的样式,神是蕴于形体的内在气质。有神必有形,有形不一定就有神。无神之形乃僵尸一具,何美之有?所以书法贵在有神气。
气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本,神之所依。气的存在表现为运动,谓之“气势”。一字点画之间流通贯连,谓之“得势”或“内气”,一行如此,谓之“行气”,通幅如此,谓之“一气呵成”。气势既得,自然也就生动活脱。今人多喜爱草书,其原因就是草书笔画使转相连,气势感人,和现代的生活节奏相吻合。但这并不是说其它书体不存在“气”的问题,实际上只要是好的书法,无不是气势贯连无间的,只不过不像草书那样显露罢了。初看《兰亭序》似很平淡,如若稍细观察,便觉其笔势脉脉相通,清新活泼。
神气已生,更加之以“韵味”,就更为难能可贵了。韵,本指音响的和谐,在书法中即指笔墨形体等等如同诗歌音乐般的和谐,这和谐并且具有某种意趣和风度。这当然要求对笔势笔意的熟练掌握与运用。沈尹默说:“从结字整体上来看,笔势是在笔法运用纯熟的基础上逐渐演生出来的,笔意又是在笔势进一步互相联系、活动往来的基础上显现出来的,三者都具备在一体中,才能称之为书法。”是的,技巧不纯熟,气势不相连,笔意不得心应手,还谈什么神韵?然而运笔乃是受“心”所指挥的,它的目标是实现意境构思中的情趣和格调,一切笔墨都和这一目标相统一,韵味也就产生。
王羲之《兰亭序》显现出一派封建士大夫逸然自得的神态。颜真卿《祭侄稿》,仿佛一首悲愤激昂的琵琶曲。可见,没有精深的工力和一往情深的“迁思妙得”是难以想象的。

第5题:

书法与“美育”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书法美育?


正确答案:对于书法来讲,“美育”是书法的落脚点,我们研究书法与人的审美关系,研究书法本身,最终是使书法对人们起到美育作用,为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和高尚的人类,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由于书法本身的艺术特征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其艺术形式及健康的文字内容都将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们的情思进行陶冶,从而塑造更为美好的心灵,由美而至善。美育的特点,是直接诉诸情感,是诱发而非强制、非说教。从接受者来讲,是一种创造,而非消极的接受,它是在极为浓厚、强烈的兴趣中,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接受的。书法美育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家庭、学校、社会。家庭中,要从小给幼儿一个充满艺术气氛的环境,从家庭成员到家庭陈设,要尽量使幼儿能感到书法线条的美。在学校,则应受到正确的书法指导,目前全国小学大都开书法课,这是书法美育普及的广泛基础。从中学到大学也应提倡书法美育,并逐步引向深入。要培养书法教师,组织各种各样的书法活动。至于社会的书法美育则更为宽广,可通过展览、组织书法学习班、书法交流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社会美育。组织者要为人们提供高水平的作品,而不必迁就一般水准。书法艺术家有义务为提高民族的审美情操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6题:

什么是书法的“维性”?


正确答案: “书法维性”是书法的美学现象,它从艺术审美角度出发,按科学的概念认识书法。
书法是写在平面上的艺术,它首先具有左右高低的两度空间,此不言自明,它还具有三度空间的立体感和空间感。首先笔画要求圆浑,有厚实感,凡优秀作品的线条无不具有立体的感觉,这是由书法作品与欣赏者共同创造出来的。其次,由于用笔的虚实,用墨的浓淡,使作品呈现出具有层次的空间感,线条不同程度地从纸上跳出来。这与绘画、摄影有共同之处,只不过书法所表现出的三度空间,一般无欣赏能力者是不易发现的。董其昌看到苏东坡的书法,认为“聚墨痕如黍米珠”,这种感觉是“隐隐然其实有形”,也即有立体之感的。书法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时间性,也可以说是运动感。书写者要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按顺序进行,之间由于运笔的变化,使线条显示出强烈的节奏,像音乐的旋律,有着或优美、或壮美的律动感。欣赏者不仅要把握整个作品的气势、意味、神采,还要一行行地按书写顺序进行审美观照,人们所具有的时空心理特征,会因线条的运动方向移动、用笔的轻重变化、节奏行进的快慢而随之移动、变化的。所以,中国书法的审美价值,不仅在于可视的二维间,更重要的是在平面中显出立体意味和在静止中显出时间性的运动感。它是具有四维性的独特的东方艺术。

第7题:

什么是书法的意境?


正确答案:所谓“意境”,就是在文学艺术中,作者所创造的具体的“境”所带给欣赏者的一种意念上的遐想。“意”是跟“境”跑的。“境”是物质上的,“意”是精神上的;“境”是基础,“意”是升华。什么样的“境”带给人们什么样的“意”,所以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造境的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当然,这又关系到一个艺术家思想修养的深浅了。基于这一认识,那末,书法的意境就好理解了。所谓书法的意境,其实就是一个书法家在点画和形体结构,以及笔势往来等等具体的书法造型上所带给欣赏者一种精神上的体味和想象。这种体味越无穷,想象越深远,那末创作就越成功;反之,体味越有限,想象越浅近,那末创作就越不成功。因此,书法意境的创造,也和文学及其他艺术一样,关系到书法家本身的艺术修养和思想深度,这是不言而喻的。

第8题:

关于书法问题

欧楷笔画有哪些主要特点?

楷书4大书法家的名字是什么?

《兰亭序》是哪位书法家的书迹?

书法史上“二王”是指哪两位书法家?

抬印的具体过程是什么?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 赵(赵孟頫)
欧楷笔画:笔力险劲,结构独异,骨气劲峭,法度谨严
《兰亭序》是王羲之的!原迹已失,现在的都是仿的或拓本
“二王”是指王羲之和他儿(王献之)!
抬印?是拓印吗?(以下来源于百科)
制作拓本系先将湿纸覆于铭文表面,以兔毫毛笔将其压入每一凹陷之刻痕。(另一作法 为以干纸覆盖,于压入前涂以米制或面制浆糊。) 俟纸将干时,以蘸有墨汁之垫 子覆压其上。然后将纸由石碑揭下。由于黑色墨汁未曾接触到压入凹痕部分,因此 制成之拓本遂成黑底白字。(若碑文刻成凸版而非凹版 则黑白位置互换。) 此种 拓本制作技术即使不早于中国印刷术之发明,显亦与之同时。许多学者主张,木版 印刷应系演变自刻印取模技术;用于印刷,乃先于木板上刻出反方向之凸起形像, 继于凸起部涂墨,再以纸覆盖,实即拓本制法之逆向操作。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 赵(赵孟頫)欧楷笔画:笔力险劲,结构独异,骨气劲峭,法度谨严《兰亭序》是王羲之的!原迹已失,现在的都是仿的或拓本“二王”是指王羲之和他儿(王献之)!抬印?是拓印吗?(以下来源于百科)制作拓本系先将湿纸覆于铭文表面,以兔毫毛笔将其压入每一凹陷之刻痕。(另一作法 为以干纸覆盖,于压入前涂以米制或面制浆糊。) 俟纸将干时,以蘸有墨汁之垫 子覆压其上。然后将纸由石碑揭下。由于黑色墨汁未曾接触到压入凹痕部分,因此 制成之拓本遂成黑底白字。(若碑文刻成凸版而非凹版 则黑白位置互换。) 此种 拓本制作技术即使不早于中国印刷术之发明,显亦与之同时。许多学者主张,木版 印刷应系演变自刻印取模技术;用于印刷,乃先于木板上刻出反方向之凸起形像, 继于凸起部涂墨,再以纸覆盖,实即拓本制法之逆向操作。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 赵(赵孟頫)欧楷笔画:笔力险劲,结构独异,骨气劲峭,法度谨严《兰亭序》是王羲之的!原迹已失,现在的都是仿的或拓本“二王”是指王羲之和他儿(王献之)!抬印?是拓印吗?(以下来源于百科)制作拓本系先将湿纸覆于铭文表面,以兔毫毛笔将其压入每一凹陷之刻痕。(另一作法 为以干纸覆盖,于压入前涂以米制或面制浆糊。) 俟纸将干时,以蘸有墨汁之垫 子覆压其上。然后将纸由石碑揭下。由于黑色墨汁未曾接触到压入凹痕部分,因此 制成之拓本遂成黑底白字。(若碑文刻成凸版而非凹版 则黑白位置互换。) 此种 拓本制作技术即使不早于中国印刷术之发明,显亦与之同时。许多学者主张,木版 印刷应系演变自刻印取模技术;用于印刷,乃先于木板上刻出反方向之凸起形像, 继于凸起部涂墨,再以纸覆盖,实即拓本制法之逆向操作。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 赵(赵孟頫)欧楷笔画:笔力险劲,结构独异,骨气劲峭,法度谨严《兰亭序》是王羲之的!原迹已失,现在的都是仿的或拓本“二王”是指王羲之和他儿(王献之)!抬印?是拓印吗?(以下来源于百科)制作拓本系先将湿纸覆于铭文表面,以兔毫毛笔将其压入每一凹陷之刻痕。(另一作法 为以干纸覆盖,于压入前涂以米制或面制浆糊。) 俟纸将干时,以蘸有墨汁之垫 子覆压其上。然后将纸由石碑揭下。由于黑色墨汁未曾接触到压入凹痕部分,因此 制成之拓本遂成黑底白字。(若碑文刻成凸版而非凹版 则黑白位置互换。) 此种 拓本制作技术即使不早于中国印刷术之发明,显亦与之同时。许多学者主张,木版 印刷应系演变自刻印取模技术;用于印刷,乃先于木板上刻出反方向之凸起形像, 继于凸起部涂墨,再以纸覆盖,实即拓本制法之逆向操作。

漏风入笔
欧阳询、柳宗元、颜真卿、赵孟頫
王羲之
王羲之、王献之

第9题:

什么是书法作品的“神采”?


正确答案:书法作品神采通过对作品整体的关照而显现,它是作品生命所显示出的神气、精神,要通过作品与主体的结合显现出来。所以张怀瓘说:“深识书者,惟见神采,不见字形。”对于没有艺术修养的人,再好的书法作品也不可能显示出神采。古代书论中常把书法本身看作有生命的形体,苏轼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仅有骨肉,也可能是一具僵尸,要具有生命,非有“神”不可。但神要通过血骨筋肉表现。“血”主要指用墨,枯湿浓淡应处理得当;“骨”乃是用笔提按转折达到的一定力度;“筋”为笔锋时断时连的内在联系;“肉”即笔画中圆润丰满程度。总之,应处处在流动,处处在积聚着力量,而这一切,又必须统一于一个完整的基调之内,形成和谐的节奏,就像音乐中的旋律,不能允许任何音符突然的跳出来,破坏完整性。整个旋律优美,任何一个音节才会放射出光采,才有存在的意义。古人对于“神采”的内蕴,经常用些比喻形容,如“荆柯负剑”、“壮士弯弓”、“云鹄游天、群鸿戏海”、“骨气洞达、爽爽有神”等,这些比喻尽管使人有莫名其妙之感,但其传达出的意象符号,却大致与书法的神采相似。具体说,“神采”即书法作品的各种形式因素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后所显示出的整体精神面貌。

第10题:

什么是“书法心理学”?


正确答案:“书法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对书法影响的学科,它的论证原理是心理现象如何受书法艺术活动的制约及心理活动对书法活动的规范与限制。它研究从事书法艺术创作、欣赏的人和人群心理形成过程的机制、心理气氛、情感、舆论以及书法心理现象的产生、变化和发展。其具体内容有:①书法创造、欣赏过程及书法作品如何引起人的心理活动,即实践活动及客观物体如何转化为主观意识;②上述心理活动发生及运动中的高级神经活动及其机制;③书法家及欣赏者个体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如果能论证出以上基本问题,那么将有助于揭示世界三大难题之一:意识的起源,并可直接指导书法创作与欣赏,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