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批评”的含义是什么?怎样开展正常的书法批评?

题目
问答题
“书法批评”的含义是什么?怎样开展正常的书法批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历代著名的书法家们,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批评?


正确答案: 历史上没有被批评过的书家可能有两种:一种是艺术平庸,社会影响小,不屑被评论的人;另一种是艺术水平虽高,但被埋没而无人知晓的书家。除此而外,熟知书法史的人都知道,从东晋时的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欧、虞、褚、薛、颜、柳,宋代的苏、黄、米、蔡,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金农、郑板桥、邓石如、何绍基,直到近代的吴昌硕等著名的书法家,都不同程度受到当时或后世的非议。可以这样讲,在中国书法史上任何一位影响至今的书家,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批评。
书法史上出现的这种现象,其主要因素是由于审美观的不同而产生的争论。就说“书圣”王羲之吧,当以王羲之为代表创造出一种风流妍妙的新书体逐渐被社会接受时,庾翼十分气愤地称他为“野鹜”,庾翼实际上就代表了旧的审美观对新的书法美的批评。到了盛唐,社会对书法艺术的审美已转变为欣赏“雄强豪放”的风格了,因此,就出现了张怀灌在《书议》中批评王羲之:“逸少草,有女郎才,无丈夫气,不足贵也。”“逸少则格律非高,功夫又少,虽圆丰妍美,乃乏神气,无戈戟銛锐可畏,无物象生动可奇,是以劣于诸子。”而韩愈说得更明快,称:“羲之俗书趁姿媚”。又如,唐代大书家颜真卿、柳公权,他们被宋代的姜夔批评曰:“颜柳结体既异古人,用笔复溺于一偏,予评二家为书法之一变。数百年间,人争效之,字画刚劲高明,固不为书法之无助,而晋、魏之风轨,则埽地矣。”(《续书谱》)很明显,姜夔是用晋、魏时代书法审美的旧标准来评论唐代书法审美的新标准的。在清代,康有为则日:“至于有唐,虽设书学,士大夫讲之尤甚……专讲结构,几若算子,截鹤续凫,整齐过甚。欧、虞、褚、薛,笔法虽未尽已,然浇淳散朴,古意已漓;而颜、柳迭奏,澌灭尽矣!”
(《广艺舟双楫》)包世臣也说:“平原于茂字少理会。”(《艺舟双楫》)他们则代表了清代碑学崛起后,以书法审美的新标准对颜、柳二家的批评。书法史上对大书家们或是或非的评论,大抵是如此者居多。
书法批评还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就是书家在艺术上存在有不足之处。如苏轼批评宋代书家李建中,认为他书艺格调不高,是“虽可爱终可鄙,虽可鄙终不可弃”等等。对书艺缺陷的批评一般大家都能接受,而因审美观的不同产生的批评,往往会造成长期的争论和分歧。
书法批评贯穿了整个书法艺术史,成为了书法史的有机部分。凡是任何一种书法新风格和新流派的出现,都得经受批评的检验。书法批评是筛子,将筛掉它的一些缺陷而保留下可供借鉴部分;书法批评是天秤,将衡量出它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书法批评是镜子,将照出它和批评者本身的异同,及对后世的启示。只有经过了批评这一关的书法新风格和新流派,最终才能得到历史的承认。而能在书法批评的激浪中傲然屹立者,就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精英!

第2题:

被韩愈批评的那个高闲上人的书法究竟怎样?


正确答案:据《高僧传》记载,高闲上人是唐朝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与韩愈为同时代人,生卒年不详。高闲的字,在当时是比较有名的。由于韩愈是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首屈一指的大文豪,因此韩愈写的《送高闲上人序》,尽管有批评之意,却使高闲书法的知名度更高,曾被唐宣宗召入书写草书,因写得好,还赏赐给他紫衣。他用霅川白纻写的真书和草书被当时人奉作学习的楷模。据宋董逌《广川书跋》和宋叶梦得《书小史》记载说,高闲的书法,主要是学习张旭和怀素,其书“神采超逸,自成一家。”那么韩愈为什么又批评他说是“善幻多技能”而否认他的书法是艺术呢?韩愈的批评,针对佛教的宗旨而言,是没错的,因为佛教的最高宗旨是泯灭七情六欲。没有欲望的艺术是不存在的。但实际上,宗教只不过是一种被神圣化、神秘化的理性,其实质仍是人的七情六欲高度标准化的对象,亦即现实的人们的一种理想境界,对这种境界的向往的本身就是一种自灭式的反向追求而包含着最深沉的感情。即使高僧、圣僧,其被宗教理性压抑到人类意识最隐蔽处的感情仍潜在地发挥着主导作用,并通过一定的渠道,借助一定的形式进行顽强而自然的渲泄,这种压抑力越大,其渲泄程度就愈烈,其渲泄的内含感情因素就愈丰富。这就是怀素借酒酣之际充分地发泄自己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潜感情,方写得书法神品的真谛;这就是高闲之类的圣僧和尚也能创造出高超神妙的书法艺术的道理。而且,作为书法艺术,除了有充沛的感情以外,还必须有坚实的书写功夫和技巧。韩愈虽然批评了高闲上人的书法没感情,却又肯定了他的书法技巧像魔术一样,是高超的。所以,正如宋朝叶梦得《石林避暑录话》说的那样:“盖得韩愈退之序,其名益重。”高闲上人曾有草书《五原帖》、《千文》、行书《中丞帖》、《雨雪帖》等真迹传世。

第3题:

社会历史批评的真实性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社会历史批评所要求的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它是作者的真情实感、读者的真实感受与艺术形象的真实的统一。

第4题:

五代的书法大家“杨风子”的外号是怎样得来的?其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 五代书法大家杨风子就是杨凝式,其字景度,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其人面貌丑陋而天性聪慧,以能诗文、善书法为当时所重。他行事怪诞,不近常情,平日上衙门,前车后马他不要,自己策杖步行,惹得市井平民围观哄笑。有一年临近冬天,他家还没有寒衣,恰巧有朋友来洛阳送给他绵和绢,但他却将绢、绵全部转赠给寺庙。由此种种,人们认为他疯、傻,从此得了个“杨风子”的称号。其实,他不疯也不傻,而是一种隐身自保的方法。当时,朱温篡位当政,为消灭异己,广布密探,朝中大臣,言行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祸招灾,甚至祸及亲朋。杨凝式面对黑暗的统治,既有满腔愤懑,但又不敢公开言说,只好装疯卖傻。
虽说杨凝式出身世家,使他在梁、唐、晋、汉、周五代均任高官。然而实际上他很少到任,大半时间他装病闲居,纵情山水,遨游寺观,咏诗题壁,边吟边写,有时直署本名,有时自称“癸己人”、“杨虚白”、“希维居士”、“关西老农”等,不一而足。洛阳一带的庙宇道观几乎都让他写遍了。寺院内的和尚,看到哪些地方还没有留下他的题咏,就把那块墙壁粉饰好。等他一到,看见有墙光洁可爱,就旁若无人,提笔挥洒,直到把墙面写完。他的书法、笔法取之颜、欧,体势纵逸,天真烂漫,姿肆欹斜而又潇散开朗。行距特大,布白新奇,开后世董其昌法门,被人们公认为五代书家第一人。苏东坡就称他为“书中豪杰”。传世墨迹有《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夏热帖》和《卢鸿草堂十志图题跋》等。

第5题:

袁克文的书法怎样?他作书法时有何奇特之举?


正确答案: 袁克文,生于公元一八九○年,卒于一九三二年。河南项城人,是窃国大盗袁世凯的次子。字豹岑,又作抱存,号寒云。他虽然是袁世凯的儿子,但他对袁世凯称帝之举是极力反对的,曾作诗讽劝其父云:“剧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第一层。”在家中,他亦不得其志,常常以曹操的第二个儿子陈思王曹植自比。平时爱与文艺界人士交往。其书法,意在褚遂良、颜真卿之间,以颜体之笔法,求褚书之风韵,劲媚而稍有拙意,别具一格。尤其喜欢写对联,有一次他专门登报,减润鬻书,(即降低卖字的价钱)。一日之间就写了四十多幅对联,全部卖出,他用这些收入又购买了古墨,写了楹联一百余幅。以赠送亲朋好友,还写了“五九纪念扇”四十把,录其《五月九日放歌》,其文辞书法间洋溢着爱国之情,与其卖国贼父亲袁世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袁克文写书法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就是由待者在两头拉着纸,使其离桌悬空,然后他再提笔濡墨于悬空之纸上任意挥洒。所书之字,力透纸背而纸不损,其用笔力度之把握,恰到好处。他写小字的姿势更为奇特。他嗜吸鸦片烟,往往在床上吞云吐雾,吸足鸦片后,仰卧在床上,一手执笔,一手持纸,凭空仰书,写出来的小楷,娟秀挺劲而毫无歪斜、庸软之病,其把握纸、笔的能力,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第6题:

为什么要开展“书法批评”?书法批评的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文学艺术如果要进步,就离不开批评。这个批评,就是批阅和评论。批评既可对创作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者的看法,同时,也可对作品的成功之处加以分析和肯定。由此可见,批评在指出作品瑕疵的同时,又可肯定成绩,这关系是辩证的,并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认为一提到批评就是专挑毛病。由此可见,作为艺术之一的书法,如果要在创作上有所前进的话,是万万离不开书法批评的。那末,书法批评的内容有哪些呢?具体说来,一是创作上的,二是理论上的。创作上的批评包括分析作品在点画、结体、布局和意境上的成败得失;理论上的批评包括指出书法理论上的谬误和正确等等,因为谬误的理论会把创作引向岐途,而正确的理论又是指引书法创作走向成功彼岸的指路明灯。当然,创作要发展,理论也要发展,这种发展的推动力,就是所说的文艺批评了。

第7题:

我们应如何看待历代书论对颜真卿书法的批评和赞扬?


正确答案: 对颜真卿的书法,如上所述,历代褒扬溢美之辞多不盛收,而且评价之高,几乎与书圣王羲之齐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历代书论对其书法批评的辞措亦相当尖锐、激烈。如明项穆《书法雅言》在肯定“颜清臣蚕头燕尾闳伟雄深”的同时又认为其书“沉重不清畅”。最早批评颜字的实际是南唐李后主李煜。他认为颜字如“村夫大脚”,笨拙歪散。后来,米芾著《书史》虽肯定了他的“行书可观”,但认为其真书(楷书):“自以挑踢名家,作用太多,无平淡天成之趣,大抵颜柳挑踢,为后世丑怪恶扎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矣。”
关于对其赞扬,正如前条所说,其书法的美学价值是不可否认的,但由于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方面的原因,也难免有过溢之辞。关于对其批评,也可说是事出有因,首先关于“不清畅”、“过郁濁”、笨拙之评,在颜真卿的某些碑帖里是确实存在的。
其次,由于人们的先天素质、生活环境、文化教养、思想情操等方面的差异,人们的审美标准不尽相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而且任何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也不可能每个点画都写得精到完美。认为他的某些书迹“粗鲁诡异”等是不足为怪的,对此在学习颜书时是应注意的。然而米芾所评的“有失古意,终非正格”、“为丑怪恶扎之祖”等是有失偏颇的。“集古自成家”(米芾语)这种现象固然是存在的,但终难成为开宗立派的艺术大师。如果没有荡尽古法、大胆创新的精神,并将其融溶于书法创作中去,颜真卿的字是不可能在后世产生那么深远和巨大影响的,这个历史事实也是不可否认的。

第8题:

史游是怎样的一个人?其著名的书法作品是什么?


正确答案:史游是西汉元帝时人,为黄门令,生卒年月不详。因传说史游曾以草隶书写了《急就章》一篇,后人就以这《急就章》为名,将这种草隶称为章草。所以一般人认为史游是章草的创始人。唐张怀瓘《书断·章草》曾记载:“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据他考证,史游作《急就章》时,“存隶字之梗概,损隶字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义,谓之草书。”

第9题:

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蔡襄的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 蔡襄(公元一○一二——一○六七年)。兴化仙游(今福建莆田、仙游一带)人。字君谟,卒谥忠惠。
蔡襄工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四大家”。史称蔡者原指蔡京,因京为奸官,故换以襄,理由是蔡襄年长于苏轼等三家,不然不至排列第四。蔡襄的书法艺术,不像苏轼等三家,在学习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另立面貌,而是步趋前贤,融入个性,不事标新立异。所以正统派书法家评论他的书法“独步当世”,“为本朝(指宋朝)第一”。蔡襄的书法主宗颜真卿,写得宽博而整场,但他学习颜真卿书不是死效硬仿,而是在字里行间抒发出自己的个性和情趣,赵孟頫评他的书法“如周南后妃,容德兼备”。米芾说:“蔡襄书如中国少年女子,体态妖娆,行步缓慢,多饰名花”(宋米芾《宝晋英光集》补遗),道出了他的书法宽容婉约的风格特征。
“君谟书真、行、草皆优”(宋朱长文《墨池编》)。传世墨迹多尺牍之作,写得轻松圆转。世评蔡襄“小字愈小愈妙”,(宋黄庭坚《豫章先生文集》)。其实蔡襄的大字也很有特色,贵在径尺大字不失娇美本色,如所书《万安桥记》,宽厚润泽,如春风沐人,倘若写得过于慓悍,恐怕就与他建桥便民的情怀不尽一致了。蔡襄继蔡邕所创“散隶”,以飞白之法作“散草”或谓“飞草”,皆言其行笔流动而多飞白。
蔡襄传世墨迹有《谢赐御书诗》、《颜真卿自书告身跋》、《茶录》、《暑热贴》、《连日山中》等。

第10题:

唐朝著名小楷书法家钟绍京的书法成就怎样?


正确答案:钟绍京,生卒年不详,虔州赣(今江西赣州)人,字可大,是三国著名书法家钟繇的后裔,时人将其与钟繇并称号曰“小钟”。武则天当政时,宫殿、明堂的题署,及制作的九鼎铭以及武则天书《升仙太子碑》的碑阴,都是钟绍京所写。他酷爱搜存古迹字画,并不惜破产以购。据传,他收藏的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的真迹达几百卷。宋朝曾巩,明朝董其昌,清朝的包世臣等,都认为他的书法笔势圆劲、点画精研,有王献之的遗风。但宋朝朱长文认为他的字笔力怯弱,不如他的前辈。传世书迹有《灵飞经》、《升仙太子碑碑阴题名》、《遁甲神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