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入高中的学生易产生的负面心理不包括()。

题目
单选题
升入高中的学生易产生的负面心理不包括()。
A

嫉妒心理

B

逆反心理

C

陷入早恋

D

抑郁苦闷

E

孤独心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小学生中易产生哪些心理障碍?


正确答案:
⑴儿童多动综合症;    
⑵学习困难综合症;
⑶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⑷儿童厌学症;
⑸儿童强迫行为。  

第2题:

求职时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包括()。

A、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

B、思政工作的弱化

C、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D、高校体制的弊端


参考答案:ABCD

第3题:

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正确答案:

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有:(1)儿童多动综合症;(2)学习困难综合症;(3)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4)儿童厌学症;(5)儿童强迫行为。 :

第4题:

生产加工环节中为环境的负面影响不包括()。

  • A、产生废气
  • B、产生废水
  • C、产生废渣
  • D、降低成本

正确答案:D

第5题:

结合实际论述在品德培养中教师如何避免奖励与惩罚所产生的负面心理效应。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无论奖励还是惩罚,其前提是将学生视为具有独立的人格的人。
(2)标准一致。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一致,避免因人而异,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应一致。
(3)程度要相称,刺激物应恰当。奖励有物质的(如奖品),也有精神的(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给予奖励时,首先,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其次,应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一般常用口头表扬、书面表扬、颁发奖状、奖品等,同一种奖励物,其效用可能因人而异,应考虑个体的实际情况,选用最有效的奖励物;再次,应强调内部奖励。任何矫正不良行为的方法都强调强化的作用,但强化要注意适度,又要避免单调。
(4)惩罚必须与说服教育相结合。惩罚是对学生不良思想品德和行为给予否定的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克服缺点和改正错误,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明确努力方向,同时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惩罚应在学生认识错误的基础上实施。
(5)充分考虑惩罚的教育效果。惩罚的方式是给学生以处分。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避免用类似经济制裁、侮辱和体罚这类简单的方法。
(6)在日常教学中,要避免奖惩的饱足状态,不宜连续采用奖惩,可使用斯金纳的不定期强化的原理。多用表扬来鼓励学生的教师所带的班级学生活跃,学生敢想敢做;多用批评来教育学生的教师所带的班级学生沉默寡语,虽然班级纪律可能较好,但学生缺乏朝气。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坚持以表扬为主和以批评为辅的思想品德教育原则。

第6题:

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总是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焦虑症;    
(2)抑郁症;    
(3)强迫症:
(4)恐怖症;     
(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6)性偏差;
(7)进食障碍;   
(8)睡眠障碍。

第7题:

2008年,某省两个最大城市初中毕业生分别为13. 81,11. 76万人,其中分别有97. 48%,96. 63%升入高中段继续学习。请问这两个城市的初中毕业生当中,分别有多少万学生没有升入高中段继续学习?( )

A. 0. 35,0. 40
B. 0. 31,0. 40
C. 0. 35,0. 48
D. 0. 31,0. 48

答案:A
解析:
13.81X(1-97.48%)=13.81X2.52%≈13.81X1/40=13.81/40=0.34525,11.76X(1-96.63%)=11.76X3.37%≈11.76X1/30=11.76/30=0.392,综上分析,结合选项,选择A。

第8题:

请联系教学实践,论述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正确答案:



第9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主体是( )。

A.高中生
B.大学生
C.高中教师
D.大学教师

答案:B
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

第10题:

大众传播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态度的影响只有正面作用,不会产生负面作用。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