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建筑物防雷设计没有按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专用防雷引下线”,且没有利用所有柱子作为防雷引下线,仅仅是利用部分柱子内的的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审查时如何定性?

题目
问答题
建筑物防雷设计没有按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专用防雷引下线”,且没有利用所有柱子作为防雷引下线,仅仅是利用部分柱子内的的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审查时如何定性?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设计应优先利用建筑物的自然钢筋体系作防雷装置。见GB50057-2010第4.3.5条、第4.4.5条。
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5.3.8条,当建筑物内的钢筋体系被整体利用作防雷装置,且满足本规范的第4.3.5条、第4.4.5条和第4.5.6条时,尤其是满足第4.3.5条第6款时,此时设计仅指明利用部分柱子内的的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可视为满足第5.3.8条,可不要求满足专设引下线之间的间距。审查时可不提意见。
当建筑物内的钢筋体系部分可被利用作防雷装置,且满足本规范的第4.3.5条、第4.4.5条和第4.5.6条时,尤其是仅部分被利用作防雷装置的钢筋体系满足第4.3.5条第6款时,应要求此时的防雷引下线满足专设引下线之间的间距。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的有关规定,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周围均匀布设,其平均间距不应大于( )。

A.12
B.18
C.25
D.30

答案:B
解析:

第2题:

建筑物防雷引下线利用建筑外立面混凝土柱内的主钢筋作防雷引下线时,应在离地( )处做接地测试点。
A、0.4m
B、0.5m
C、0.6m
D、0.8m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建筑防雷与接地施工技术要求。利用建筑物外立面混凝土柱内的两根主钢筋作防雷引下线,并在离地0.5m处做接地测试点。参见教材P190。

第3题: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组成了()。

A.建筑物的固定防雷设施

B.建筑物内的防雷系统

C.引雷装置

D.接地装置


正确答案:A

第4题:

三类防雷建筑物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柜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不应大于25m。


正确答案:平均间距

第5题:

建筑物可利用基础内()作为接地体,利用外缘柱内外侧两根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

A钢筋网

B火线

C零线


A

第6题:

建筑物防雷引下线利用建筑外立面混凝土柱内的主钢筋作防雷引下线时,应在离地0.5m处做( )。
A、接地断接点
B、防雷测试点
C、接地测试点
D、接地连通点


答案:C
解析:
并在离地0.5m处做接地测试点。参见教材P195第一行。

第7题: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当仅利用建筑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 度设引下线,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

A. 1Om; B. 12m; C 15m; D. 18m。

答案:D
解析:

第8题:

防直击雷装置的引下线均不应少于两根,且可利用柱子中的主钢筋。其中二类建筑物防雷的引下线间距不得大于( )m。

A.18
B.20
C.25
D.30

答案:A
解析:
二类建筑物防雷的引下线间距不得大于18m。

第9题:

利用主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应如何套用定额?


正确答案:利用主钢筋作防雷引下线,因土建对主钢筋接头方法较多,故套用定额时,可按以下二种情况处理:
(1)土建对垂直主钢筋接头方法中,其中三种方法是不进行焊接的,它们是:
①铁丝扎接
②套管冷压接头
③锥螺纹接头
因此安装专业必须在钢筋接头处施焊,可套用“利用柱内主钢筋引下线”定额子目,接安装专业焊接钢筋接头的钢筋延长米计算。(93定额套用2-1246定额子目)。
(2)土建对垂直主钢筋接头方法中,另一种方法是进行焊接的,它们是:
①电焊接头
②电渣压力焊
因此如土建采用这二种方法安装专业不需再在钢筋接头处施焊,故不需计算工程量及套用定额子目。

第10题:

建筑物防雷引下线不应小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m。


正确答案:18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