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产妇乳头皲裂,哺乳结束后可用1-2滴( )涂在乳头上,促进皲裂愈合。
A.开水
B.红药水
C.奶
D.紫药水
第2题:
产妇,24岁,3天前顺产一男婴,今日护士查房发现其乳头皲裂,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A.双侧停止哺乳
B.尽量减少哺乳次数
C.保持清洁,哺乳前用肥皂水擦洗乳头和乳晕
D.哺乳后挤出少量乳汁涂在乳头和乳晕上
E.哺乳时让婴儿含住乳头
第3题:
某产妇产后第3天,血压100/60mmHg,体温38.3℃,脉搏78次/分,浆液性恶露、量少,子宫底已下降至脐下3横指。产妇乳房胀痛,手感有硬结郁积,乳头红肿、有皲裂,因此畏惧哺乳,新生儿以人工喂养为主。产妇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
A、母乳喂养无效
B、呼吸形态改变
C、体液过多
D、有受伤的危险
E、营养失衡
第4题:
催乳师在在做资料收集时望产妇乳房情况包括哪些()
A是否有大小奶
B乳头有无皲裂、内陷
C乳房皮肤有无破埙
D乳房及乳头的大小
第5题:
产妇乳头皲裂怎样护理?
开始喂奶的前几天,有些产妇会觉得乳头有些刺激,持续几秒后就会消失,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感觉乳头疼痛始终不退,并逐渐加重,说明乳头上可能有裂口,乳头是人体敏感的部位,一旦出现裂口,会感觉非常疼痛。
1.症状
乳头表面有大小不等的裂口和溃疡,或皮肤糜烂。有时沿着乳头基部发生裂痕很深的环状裂口,使乳头几乎从乳晕上脱落下来;哺乳时,疼痛难忍,宛如刀割。裂口中分泌物干燥则结成黄色痂皮,发生干燥性疼痛。严重时乳头可部分断裂,垂直的皲裂能使乳头分成两瓣。致病菌可由乳头皲裂处进入乳房组织内,引起急性乳腺炎等乳房疾患。
2.发病原因
(1)由于乳头内陷、扁平等乳头畸形,造成吸吮困难。
(2)喂奶不当,哺乳时问过长。
(3)哺乳期乳头皮肤柔嫩,不耐婴儿唾液浸渍和吸吮,或婴儿咬破乳头。
(4)小儿高热或麻疹时吮乳,乳头被病毒感染。
(5)乳汁分泌过多,乳头皮肤长期浸渍,可引起乳头糜烂或湿疹。
上述诸多原因均可引起乳头破损、糜烂及皲裂。
3.预防乳头皲裂的方法
(1)不要在新生儿特别饥饿时喂哺。
(2)注意正确的喂哺姿势。
(3)经常按摩乳房,刺激喷奶反射。
(4)喂哺时,一定要把大部分乳晕塞到新生儿口中。
(5)每次哺乳之后将乳头晾干后挤几滴奶均匀地涂在乳头上,可起到保护乳头的作用。
(6)不能使用肥皂清洗乳头。
(7)哺乳完毕后切勿从新生儿口里强拉出乳头,可用手指轻压新生儿下巴,阻止新生儿吸奶后再轻轻退出乳头。
(8)产妇应穿宽松的棉制品内衣并戴胸罩,胸罩潮湿应及时更换。
4.已经发生乳头皲裂的正确处理方法
(1)要保持局部卫生,用玻璃罩、橡皮乳头或消毒纱布保护乳头,可减轻疼痛。
(2)内衣保持干燥,勤换洗,防止被乳汁浸渍。
(3)哺乳前用温开水清洗乳头,哺乳后局部涂用10%鱼肝油。
(4)乳头皲裂严重时,暂时停止哺乳24~48小时,将乳汁挤出或吸出再喂婴儿,从而减轻炎症的发展,促进裂口愈合。
(5)对长久不愈的伤口,可用少许25%硝酸银轻涂患处,再用生理盐水洗净,促其早口痊愈。
(6)中医治疗:可去看中医,然后按照中医的要求煎药服用。
上述方法均有助于保护乳头或促使乳头破损皮肤的愈合。
5.乳头皲裂如何哺乳
(1)哺乳前应用温热毛巾敷乳房和乳头3~5分钟,同时按摩乳房以刺激泌乳,并应先挤出少量乳汁使乳晕变软再开始哺乳。
(2)损伤轻的一侧先哺,以减轻婴儿对另一侧乳房的吸吮力。哺乳体位应交替,如一次为卧位,下一次则应改为坐位。
(3)哺乳应每隔2~25小时1次,每次10~15分钟。
(4)停止哺乳时,可轻压婴儿下颌,温和地中断吸吮。
(5)平时损伤部位可涂少许乳汁、凡士林或其他洁净油脂保护皮肤,但忌用含硼酸的药水或软膏,以免引起婴儿中毒。
(6)l若疼痛剧烈,可暂停哺乳24小时,将乳汁按时挤出用小匙喂婴儿。
略
第6题:
休克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第7题:
剖腹产产妇护理的要点有哪些?
(一)尽早下床活动
孕晚期和产后比较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剖腹产的产妇更容易发生此病。引起此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不能早日下床活动、年龄较大、多胎经等。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压痛、水肿、心跳及呼吸加速。
剖腹产术后双脚恢复知觉就应该进行肢体活动,所以,月嫂应在24小时后协助产妇练习翻身、坐起,并下床慢慢活动,当导尿管拔除后更应多走动,这样不仅能增加胃肠蠕动,还可预防肠粘连及静脉血栓形成等。下床活动前可用束腹带绑住腹部,这样走动时就会减少因震动碰到伤口而引起的疼痛。
(二)及时大小便
一般剖腹产术后第二天,在静脉滴注结束后导尿管会被拔掉,拔掉后3~4小时应提醒产妇排尿,以起到自然冲洗尿路的作用。如果产妇不习惯卧床小便,则可协助其下床去厕所,若再解不出小便,则应告诉医生,直至能畅通排尿为止,否则易引起尿路感染。
剖腹产后,由于伤口疼痛使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顺利排泄,易造成尿潴留和便秘,如果有痔疮,情况将会变得更加严重,所以手术后,应嘱咐产妇按照平时的习惯及时大小便。
(三)清淡饮食
剖腹产产妇术后6小时内因麻醉药药效尚未消失,全身反应低下,为避免引起呛咳、呕吐等,应暂时禁食,若产妇确实口渴,可间隔一定时间喂少量温水。术后6小时,可进食流食,如鸡鸭、鱼、骨头汤等。进食之前可用少量温水润喉,每次大约50毫升,若有腹胀或呕吐应多下床活动,或者用薄荷油涂抹肚脐周围。第一餐以清淡、简单、少量为宜,如稀饭、清汤。若无任何肠胃不适,则可在下餐恢复正常的食量,哺喂母乳的妈妈可多食用鱼场及多喝水。
术后尽量避免摄取容易产气的食物,其他则依个人喜好适量摄取。避免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多摄取高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帮助组织修复。此外多摄取纤维素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其他饮食口可以和自然产产妇的相同。
(四)密切观察恶露
不管是自然产还是剖腹产,产后都应密切观察恶露。剖腹产时,子宫出血比较多。所以应注意阴道出血量,如发现阴道大量出血或卫生棉垫2小时内就湿透,且超过月经量很多时,就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正常情况下,恶露10天内会从暗红色变为淡黄色,分娩后两周变为白色,4~6周会停止,若超过4周还有暗红色的分泌物或产后两个月恶露量仍很多时,应到医院检查。看子宫恢复是否不佳,或子宫腔内是否残留有胎盘、胎膜,或是否发生合并感染。
(五)保持伤口清洁
要特别注意腹部伤口愈合及护理。腹部伤口分为两种,直切口与横切口。产后第2天,伤口换敷料,检查有无渗血及红肿,一般情况下术后伤口要换药两次,第7天拆线。如为肥胖病人,或患有糖尿病、贫血及其他影响伤口愈合的疾病要延迟拆线。术后如果产妇体温高,而且伤口痛,则要及时检查伤口,发现红肿可用95%的酒精纱布湿敷,每天两次。如果敷后仍无好转,伤口红肿处有波动感,就确认有感染,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如果产妇本身存在下列情况,则需特别注意伤口的状况:
(1)产程或破水时间过长。
(2)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出血较多。
(3)产妇本身抵抗力差,如患有糖尿病或营养不良。
(4)剖腹产之前已有羊膜绒毛膜炎。
(5)其他因素,如腹水、贫血、长期使用类固醇或以前接受过放射治疗等。
此外,产后月经恢复的时候要注意伤口是否疼痛,因为在伤口处易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经期时伤口处持续胀痛,甚至出现硬块。一旦出现此类症状,则应及早去医院就诊。
(六)擦浴较安全
剖腹产产妇原则上不要淋浴,若伤口碰到水,要立即消毒,同时盖上消毒纱布。选择擦浴较安全,至少等拆线后再淋浴。
(七)宜取半卧位卧床
剖腹产术后的产妇身体恢复较慢,不能与自然分娩者一样,在产后24小时后就可起床活动。因此,剖腹产者容易发生恶露不易排出的情况,但如果采取半卧位,配合多翻身,就会促使恶露排出,避免恶露淤积在子宫腔内,引起感染而影响子宫复位,也利于子宫切口的愈合。
(八)适当按摩子宫
生产完后,在脐下方可以摸到一团硬块,即为子宫。可适当地按摩子宫,增强子宫收缩,避免发生产后大出血。
另外,静脉滴注或口服药中,大多有子宫收缩剂,产妇应按时将药物服完。生化汤也是帮助子宫收缩的汤剂,可于三餐之后服用。一般来说,子官收缩会有稍微的疼痛感,但都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倘若服用止痛药后仍疼痛不止,应请医护人员处理。
若出现子宫异常压痛且合并有发烧症状时,可能是子宫内膜发炎。产后子宫细菌感染是剖腹产后最常见的合并症,产程过长、手术时间过长、术前产妇有贫血或术中出血较多,都容易引起感染,因此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就成为减少术后感染的方法。
由于目前抗生素药物种类较多而且药效较明显,所以一些较严重的炎症如骨盆腔脓肿、败血症性休克、盆腔静脉血栓已较少见。
略
第8题:
如果产妇有先天乳头凹陷及乳头皲裂,可以建议产妇使用乳盾(乳头保护器)协助哺乳。判断对错
第9题:
如有乳头皲裂、擦伤,错误的操作是()
A消毒
B清洗
C护理
D治疗
第10题:
产妇乳头皲裂的护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