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任务和重点包括( )。

题目
《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任务和重点包括( )。
  

A.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B.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C.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D.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E.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本课程,围绕工业4.0,各国提出了哪些战略计划()。

A.美国-“再工业化”

B.英国-“英国制造2030”

C.日本-“复兴战略”

D.欧盟-“工业4.0”

E.中国-“中国制造2025”


答案:ACDE

第2题:

《中国制造2025》在战略任务和重点中剔除“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其中( )的工作内容包括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执照工艺的方针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施监测和自适应控制。

A.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
B.建立完善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
C.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D.生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工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能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属于制造工程智能化。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本题为原文概念考查,建议考前读2遍,有印象即可。

第3题: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了一系列的战略任务和重点,包括()。

A.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B.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C.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D.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答案:ABCD

第4题:

下列关于中国制造2025 战略任务和重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健全以技术交易市场为核心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
B、鼓励开展跨国知识产权许可
C、加强智能制造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D、加快建立以技术为核心载体的制造业创新网络

答案:D
解析:
【考点】中国制造2025。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

第5题:

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政府主导,市场引导
B、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C、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D、自主发展,开放合作

答案:A
解析:
[考点]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原则包括: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选项A应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第6题:

工信部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确定了两大时间节点和十个重要任务。根据规划,到()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要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到()年,中国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A.2020年

B.2021年

C.2022年

D.2025年


答案:AD

第7题:

.为了适应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我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下列对《中国制造2025》理解错误
的是( )

A.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是制定《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背景
B.《中国制造2025》的覆盖范围包括国民经济门类中的所有产业;
C.制定《中国制造2025》是为了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D.《中国制造2025》与美国工业物联网,德国的工业4.0都强调生产效率

答案:B
解析:
《中国制造2025》涉及五大工程、十大产业领域。所以B项《中国制造2025》的覆盖范围包括国民经济门类
中的所有产业说法错误。A、C、D项表述均正确。

第8题:

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发挥统筹和领导作用的是()。

A、国务院

B、工信部

C、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

D、地方政府部门


答案:C

第9题:

中国制造 2025 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政府主导,市场引导
B.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C.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D.自主发展,开放合作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制造 2025。中国制造 2025 的基本原则包括: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选项 A 应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第10题:

下列关于中国制造 2025 战略任务和重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健全以技术交易市场为核心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
B.鼓励开展跨国知识产权许可
C.加强智能制造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D.加快建立以技术为核心载体的制造业创新网络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制造 2025。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