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分析下面初中编创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题目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分析下面初中编创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猎人合唱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对调、拍号、倚音、顿音基本乐理知识的识别和运用。
2.对歌曲情绪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领唱《苏珊娜》来集中学生注意力。
指出学生在唱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导入新课
(1)简单介绍歌剧及相关国家、代表人物及世界三大男高音。
(2)作曲家简介。
让学生看大屏幕并介绍作曲家韦伯,了解其生平及代表作品。
韦伯(1786--1826):德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音乐评论家、指挥家,代表作有《邀舞》《自由射手》等。
(3)歌剧《自由射手》的故事梗概,本剧在德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和《猎人合唱》在本剧中的位置。
(4)用多媒体来欣赏歌曲,引出今天学习的内容《猎人合唱》。
3.讲授新课
(1)教师范唱。
教师有感情地范唱一遍歌曲,在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熟悉旋律的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歌曲的强弱对比关系和歌曲感情地表达。
(2)学生回答歌曲主要表达的内容和歌曲的表达情绪。
(3)按乐句来逐步教学生唱熟这首歌曲,等学生唱熟练后还可教唱乐谱。
(4)再次聆听范唱,并指出范唱中歌曲乐句、停顿、延长以及情绪等的变化,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在演唱中落实难点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
四、巩固练习
1.以各种形式(男女分声部,左右分声部,乐句分声部,学生自由组合)唱这首歌曲,还可以进行简单的律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唱好这首歌曲。检验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重难点问题是否解决,并根据实际情况再对歌曲进行处理。
2.合唱
(1)范唱第二声部并让学生讲听过后的感受。
(2)找同学和教师分两个声部共同合唱《猎人合唱》,引导学生对《猎人合唱》的第二声部充满期待。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猎人合唱》,演唱了《猎人合唱》,掌握了歌曲的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参加合唱,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合唱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学唱《樱花》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10分)
(2)写出教学难点。(5分)
(3)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20分)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尊重艺术.体会日本民族音乐的特色.体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过程中,通过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能够体会日本歌曲的独特魅力。
【知识与技能】
能够完整地演唱歌陆.逐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并认识Et本民族音乐的特色.
【教学过程】
1.新课导人
(1)播放动画《秒速五厘米》片段,在动画的场景中感受樱花徐徐飘落、片片凋零的纯净之美。
(2)请同学分享自己搜集到有关樱花的知识。教师展示与樱花有关的图片和音像资料.
(3)教师引入介绍歌曲。
2.教授新课
(1)初步感知.聆听歌曲
①学生初昕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想象画面.并用画笔画下来。
②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歌曲的情绪(优美,抒情),并进行归纳总结。
③老师弹唱,学生感受歌曲的速度(稍慢)。
(2)对比感受.学唱歌曲
①学生识读乐谱,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注意音准的把握。教师纠正音准(注意3—4与4—3之间的小
二度,4—7之间的增四度、7—6—4,此下行学生最难把握的大二度、大三度)。
②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整地演唱歌曲。
③教师播放音频,让学生再度欣赏,并提问:本首歌曲一共出现几个音.分别是什么?
④对比都节调式和五声调式。教师弹奏或演唱特定的几个音,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建立日本“都节调式”的调式感觉。此时可带领学生复习、对比中国的五声调式。
⑤老师播放旋律,要求学生结合之前所做的画作进行讲解分享,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意境。
⑥加入歌词进行演唱,注意旋律上行渐强.下行渐弱。
【拓展延伸】
1.介绍日本乐器“三味线”“日本筝”。
2.根据日本歌舞伎视频,学习舞蹈.分组创编并进行表演。
【课堂小结】
教师:樱花的生命非常短暂,边开边落。短暂的花期正像人的生命一样转瞬即逝,日本人希望自己短暂的一生如樱花般灿烂。故赋予樱花纯洁、高雅、清秀、质朴的品格,更是勇敢独立的象征,希望同学们也具有这样的品质,带着对樱花的崇敬再来演唱一遍这首歌。

第2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七年级欣赏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 【课题名称】非洲的灵感——鼓乐
? 【教学内容】欣赏加纳鼓乐
? 【教学目标】
? 1.从欣赏中提炼节奏,并初步感受加纳鼓乐的节奏特点。
? 2.通过参与鼓乐演奏,体验加纳鼓乐的风格特点。


答案:
解析:
(1)此教学设计中缺少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环节缺少小结与作业环节。
我们可以把教学重难点设置为: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加纳鼓乐的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鼓乐演奏。
教学过程环节中的小结与作业设置为: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所学的加纳鼓乐及其风格特点,并请学生回家练习实践。
(2)本课的教学设计虽然内容丰富,导人环节更是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在欣赏体验的环节,教师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探究环节教师带领学生练习节奏,更是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加纳鼓乐的理解。这说明教师在课前也是做足了功夫,但是还是有一些环节存在问题。
①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混乱,目标应为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但此教学设计中并未这样设计,可以设计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领略非洲鼓乐的魅力,初步对非洲音乐产生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与鼓乐演奏,体验加纳鼓乐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欣赏中提炼节奏,学习敲击节奏并初步感受、了解加纳鼓乐的节奏特点。
②知识拓展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一段非洲舞蹈视频并模仿学习非洲舞蹈动作的愿望是好的,但是应该要与本课加纳鼓乐相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一下舞蹈动作的节奏特点,再去根据这三种特点编创模仿。在这一环节的第三点里学生随着加纳鼓乐音乐,一部分同学敲打鼓乐节奏,另部分同学表演非洲歌舞,这一环节设置得也很精妙。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课堂纪律的把握,可以创设一个非洲部落音乐会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第3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按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八年级。
教学内容:标题音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导人环节和学唱主题旋律的具体教学策略与过程。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主题、唱主题、模拟音响,体验音乐要素与音乐内涵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能背唱乐曲主题,并对乐曲曲式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幅油画,它的名字叫《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出示油画)。可能同学们会觉得它不论时间与空间上都离我们很远,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它离欣赏者很近,甚至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呢(提示学生可以从人的视觉与听觉人手)
那我们就来给它配乐,在配乐之前我们必须对油画的内容有些了解(出示文字),根据文字提示我们想想它可能出现哪些音乐或声音,
【设计意图】从画面进入让学生认识到标题音乐的标题来源有暗示作用,为课程的顺利展开做铺垫。
(二)新课讲授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作曲家是如何做的,欣赏以下片段音乐做出连线并说出共有几个主题。
(初听)
A.俄国卫队音乐1(主题)独奏
B.商队渐渐远去音乐2(对比复调)
C.安然无恙的当地商队音乐3(主题2)(教师简单介绍英国管)
D.二者关系融洽音乐4(主题1齐奏)
E.飘过来的俄国曲调音乐5(主题l渐漫)(教师简单介绍单簧管)
问:共有几个主题
1.为何A、B、E同为一主题而表现的音乐内涵却各不相同(A与E是力度上的变化,而A与B是节奏与力度的变化)
2.你是从哪方面感受出C的安然无恙(旋律与音色上,可以从英国管是在特定情景下才用的乐器入手进行引导)
3.你是从哪听出来二者关系融洽的呢(从旋律的层次上,它们用的是对比复调,进行得非常和谐、【设计意图】变学生被动欣赏变为主动,并感受音乐要素与音乐内涵的关系。
(三)学唱旋律、模拟音响
1.学唱主题
当它是“飘过来的俄国曲调”时它的力度是怎样的如果我们用一个音来演唱,请问用哪个音更合适呢接下来我们用“a”来演唱.注意飘的感觉。
当它描述俄国卫队时,我们用什么音会好一些呢从学生回答中选一个音来演唱,注意它的气势。
当它描述的是渐渐远去的商队时,注意它的速度与力度,接下来我们用“lu”来演唱。
2.学唱旋律主题我们用哪个音来唱注意旋律的悠闲感。
3.复调的模唱,注意两声部的和谐性。分别用“lu"与“la"演唱。
请学生自寻音源模仿马蹄声(用双响筒与舌花模仿),把以上旋律联起来。
【设计意图】使学生参与到音乐的创作中,亲身体验音乐要素与音乐内涵的关系,并轻松掌握音乐曲式结构。
【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欣赏并切身感受了这首著名的标题音乐.对音乐的要素与音乐内涵的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课下多了解下其他的标题音乐,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第4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七年级
教学内容:学唱《牧歌》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10分)
(2)针对教学目标写出教学策略与基本步骤。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激发对蒙古族民歌的兴趣以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感受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唱歌曲。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歌曲《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通过播放草原图片.将学生的思绪引入到大草原。
2.教师提问:同学们,有谁知道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蒙古族有哪些代表性的歌曲吗?(学生踊跃回答)那我们今天就来好好地学习一首蒙古族民歌《牧歌》。
(二)新课教学
1.初步感知
(1)欣赏歌曲《牧歌》,学生初步聆听后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2)复听歌曲《牧歌》,引导学生发现旋律的特点(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
2.探究学习
(1)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教师,看着乐谱和歌词哼唱,找出歌谱中的音乐符号,并探究这些符号的特点。
(2)学生根据哼唱讨论探究本首歌曲的节奏特点。
(3)再次跟钢琴哼唱旋律,之后请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诵歌词.通过旋律的哼唱和歌词的朗诵引导学生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的关系。
(4)有感情地完整演唱全曲。
(三)巩固拓展
1.欣赏著名歌唱家德玛演唱的《牧歌》与无伴奏合唱《牧歌》,比较两种演唱形式的区别。
2.欣赏舞蹈片段《牧歌》,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体会歌曲的意境美。
3.学生以五人为一组,任意选择一项任务(a.编一段歌词或编一段舞蹈律动;b.写几句赞美的语言表达此时此刻的感情;c.画一幅美图),在创作过程中,教师不停地播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蒙古族民歌《牧歌》,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更加了解,也更加热爱大草原了。同学们课下可以欣赏《嘎达梅林》,感受一下这首歌的音乐特点和我们今天学习的《牧歌》有什么同异之处,下课!

第5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初中编创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 【课题名称】老虎磨牙
? 【教学内容】打击乐器编创
? 【教学目标l通过聆听、分析打击乐曲《老虎磨牙》,学生能运用打击乐器进行编创,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
? 【教学过程】
? 1.导入
? 聆听管弦乐曲《天鹅》及打击乐曲《老虎磨牙》,归纳总结其异同。
? 2.认识并探究打击乐器
? (1)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交流并按打击乐器材料分类而坐,鼓励学生探索不同乐器的敲
? 击法,通过探索,演示不同的敲击法。
? (2)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动物形象选择音色、节奏并尝试打击乐设计。
? (3)学生探究如何用打击乐器表现老虎形象,师生共同设计图形谱。
? 3.再次欣赏《老虎磨牙》
? 老师呈现图形谱,学生随音乐做出相应的演奏乐器的动作。
? 4.编创环节
? 老师出示不同的情境标题,学生自由选题编创。学生10~12人为一组,自由组合编创打击乐合奏。
? 5.学生展示、总结


答案:
解析:
(1)优点: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自选乐器以及对乐器演奏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动物形象,选择音色、节奏并尝试打击乐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刻地去体会音乐。
(2)不足:①教学中三维目标不明确,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然后可以根据体验不同的乐器敲击法,亲自实践、探究,最后通过学习这一课有哪些音乐知识,我们再对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学习与把握;②导人设计得不好,它以《天鹅》导人,和我们要学习的《老虎磨牙》没有很大的联系;③在教学最后,没有小结。

第6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学唱《划船曲》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写出教学难点。
(3)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划船曲》了解歌曲表达的人文内涵,感受国外民歌的艺术魅力.产生浓厚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演唱的形式,提升表现能力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整首歌曲,掌握弱起小节的打拍方式。
【教学难点】
能够掌握弱起小节的打拍方式,能够准确切入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首地方的民歌,你们来猜一下。
第一首《沂蒙山小调》
生:……
第二首《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生:……
第三首《走西口》
生:……
师:今天老师再带领你们去一个地方,学习一下当地的民歌,感受一下当地民歌魅力.并想一想这与中国的民歌有什么不一样
二、新课教授
1.播放多媒体,老师带领学生对歌曲进行第一遍听赏,并请同学们说一说听完歌曲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速度如何把对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哼出来。
2.老师给学生进行范唱,学生跟着老师轻声地哼唱歌曲的旋律,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条.
3.加入划船的动作,再让学生跟着旋律学习歌曲.
4.教师弹奏钢琴,教唱第一遍。
同学们,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大家有一个地方,起拍不是特别得准确.我们下面来看一下今天的一个新的知识点——弱起节奏。
5.学习弱起节奏
(1)教师简单讲解弱起节奏,学生能够理解弱起节奏的概念,跟着老师一起打下面节奏。

(2)跟着老师对下列节奏击打之后,老师将学生四人分为一组,进行相互问的击打练习.并由每组向老师进行逐一汇报。
(3)老师弹奏钢琴,学生演唱巩固弱起部分,并多次学唱歌曲。
6.跟随多媒体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7.分析歌曲情感,速度和力度,适合加什么样的动作,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8.学生跟随伴奏,有感情地演唱全曲,并加入创编的动作。
三、拓展延伸
老师播放视频,关于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风情.介绍印度尼西亚的相关知识。

第7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学唱《划船曲》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10分)

(2)写出教学难点。(5分)

(3)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20分)


答案:
解析:
本题是一道教学设计题,共三问:

第一问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2.四个要求:①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②行为条件,如时间、场所等;③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评的;④表现程度及质量效果。3.制定的依据:①学科课标;②教材情况,即《划船曲》在教材中或单元中的作用、地位及重要性;③学生情况,即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理应达到的水平,以及学生的具体兴趣、认知情况等等。

第二问要求设计教学难点,明确教学难点的概念,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

第三问是一道教学设计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①从问题出发点寻找答案,本题的关键点为选取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②回忆教案设计步骤、内容;③回到材料中结合材料进行填充;④对设计好的教案进行检查和思考,确保完整。

第8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演唱《青春舞曲》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设定教学重难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环节和过程。


答案:
解析:
《青春舞曲》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通过学习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知道珍惜光阴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通过训练和实践活动,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在歌曲中找出音乐的基本要素,学习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型。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2.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三、教学用具
电子琴、多媒体、三角铁、碰铃、铃鼓、沙锤、手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青春舞曲》,由老师跳新疆的舞蹈。
老师设置问题:这是哪里的舞蹈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这是新疆少数民族的舞蹈,让我们插上翅膀一起飞入美丽的新疆。
老师播放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视频,学生感受新疆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了解部分新疆少数民族的歌曲。
(二)新课教授
 1.欣赏《青春舞曲》
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节奏特点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首作品的节奏感非常强,音与音之间的距离非常近,歌曲出现了连续十六分音符,节奏密集而紧凑,带给我们欢快、热情的情绪。
老师设置问题: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我们听到的这个版本的《青春舞曲》是单声部的演唱形式,
我们把这种形式叫作齐唱。
 2.练习新疆音乐典型的基本节奏型
(1)教师指出歌曲的节奏型。
(2)学生模仿、练习节奏型。
老师强调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时值记法,并做正确示范。学生依据教
师的提示分别拍击节奏。
(3)学生演奏典型的节奏型。
(4)学生根据《青春舞曲》的音乐,敲击典型的节奏型。
 3.学唱歌曲
(1)老师弹唱歌曲,学生击掌伴奏。
(2)学生朗读歌词,注意“字正”“腔圆”。
(3)练习旋律中的音准和节奏。
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哪些地方比较难唱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根据学生找出的难学的旋律重点学唱。
①通过旋律模进的练习方法解决音准问题。
②附点音符的练习。
③了解反复记号。
老师弹奏,学生演唱。
(4)学习歌唱方法。
老师示范正确和错误的两种声音,由学生判断正确的演唱方法。
老师引导:注意演唱的姿态,坐直,口腔打开,保证我们气息的通畅,我们要用气息来控制声音,让我们的声音竖起来,这样能够更有立体感,注意速度要匀速。
老师弹奏钢琴,学生演唱。
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青春如小鸟一般去而不返的道理,告诫人们要珍惜宝贵的青春,应用欢快、饱满的情绪演唱。
(5)学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三)巩固提高
 1.为歌曲创编乐器伴奏
(1)老师分发打击乐器,展示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型。
简单的介绍手鼓:手鼓是新疆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
老师做示范,用手鼓敲击节奏型。
(2)学生根据打击乐器的音色练习敲击节奏。(没拿到乐器的同学可以拍身体的某个部位)
(3)学生分组表演:一组演唱,一组乐器伴奏。
 2.为歌曲创编舞蹈
(1)学生想出老师之前展示的舞蹈动作或其他的两三个新疆典型的舞蹈动作。
(2)由老师示范,学生学习舞蹈动作。(动脖子、绕手腕、垫步)
(3)学生根据歌曲的典型节奏型跳舞。
 3.将歌曲、乐器和舞蹈融合
(1)老师将学生分为三组:演唱组、舞蹈组、器乐组。
三组同学根据音乐分别排练,老师在一旁指导,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风格。
(2)学生表演。
老师评价:大家表演得很不错,演唱组的同学演唱得不错,打击乐器组的同学创编能力很强,舞蹈组的同学动作也很美,但是要注意表情要丰富,充满热情、欢快的气氛。
(3)学生完整、热情地表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的青春和活力,我也衷心地希望同学们能喜爱新疆的民歌,热爱我们的民族。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拥有一个美好与精彩的人生!

第9题: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导入阶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
解析:
这个课例的导入存在着闪光点,但是在教学设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上述案例在导入设置上存在一些闪光点:

老师的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并归纳少数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图文音像资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一课程理念,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个前期准备做得很好,这正是本课设计的闪光点。

与此同时.课例中导人环节的设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老师让学生介绍收集并归纳的信息,学生收集来的只是一些民族的习俗和服饰,并没有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针对性地充分聆听乐曲才是本节课的关键。

(2)缺乏音乐实践。课例中老师让学生收集来的信息,学生收集来的只是民族文化和习俗。并没有体现学生进行音乐的实践,收集本身是一种实践.但是学生却偏离了音乐的航线。

(3)没有体现师生间相互交流。优秀的音乐课堂需要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推进教学。案例中并没有体现师生间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的音乐交流,对于教学进程的把握不够深入。

综上所述,该课例中的一系列问题有悖于新课程中“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的基本理念,因此,建议教师丰富、充实音乐欣赏环节,加强与学生的音乐交流,深入讲解知识点。围绕新课程的理念安排教学。

第10题: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通过对下面七年级歌唱课《雪绒花》这一课例教学过程的分析,并进行点评。


答案:
解析:
(1)优点:本教学课例逻辑严谨,教学目标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充实,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来进行了整个课堂设计教学。通过运用其他音乐表现形式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学科综合突出了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拓展了学生艺术视野,加深了学生对雪绒花的理解。在新课讲授环节能够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学生与老师能够很好地互动起来;在拓展环节能够让学生动起来。在聆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肢体语言表现强弱规律,体现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让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2)缺点:由于音乐是表达情感的一个学科,因此,在教学目标环节应分三个维度叙述。同时,应该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也就是得把其中的第2点与第1点调换一下。教学设计不要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因为新课标倡导的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把回答都设定好了,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教学课例还缺少小结与作业这一环节。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