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 叙述《义务 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

题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 叙述《义务 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①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②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总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_______、_____的有机整体。


答案:
解析:
密切联系,相互交融。

第2题:

简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


答案:
解析: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下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②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③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④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
②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③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④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②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③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④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第3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制定的总目标是什么?总目标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的?


答案:
解析: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
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
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的,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
对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第4题:

简要阐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空间观念的含义。


答案:
解析:
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第5题:

数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的课程核心之一,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解析:
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第6题: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设计不包括( )。

A.课程理念
B.课程目标
C.实施建议
D.课程分类

答案:D
解析:
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是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第7题:

结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三维课程目标,简述物理学史上一例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见解的史实。


答案:
解析:
物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超越自己的历史。每一个划时代观点的萌芽甚至被人们接受都是在同顽固势力、以及自己狭隘思想的斗争中产生的。下面列举历史上著名的挑战权威、不迷信传统理论的例子一哥白尼的“日心说”。
在古代,坚实的大地是不动的这一观点是符合人们经验常识的,另一方面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可以很好的和当时的观测数据相吻合,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包括普通民众和学者大都认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但为了与更多的天文观测数据相吻合,地心说增加本轮的方法就显得异常繁琐。哥白尼经过详细的观察和分析,科学地阐明了天体运行的现象,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虽然以现代的观点来看,“日心说”同样是不完善的理论。但在当时,则是非常大胆、被权威所不容的。

第8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_______。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______。


答案:
解析:
认知规律,数学思想方法。

第9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四基”的课程目标,“四基”的内容是什么 分别举例说明“四基”的含义。


答案:
解析:
“四基”的内容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基础知识一般是指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法则、基本公式等。比如,说明1,0.25和25%的含义。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是重要的数概念,它们有本身的特征,又有密切的联系。真分数通常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所以理解什么是1/4:一定要知道是哪个整体的,如全班同学人数的—l-。全班同学是40人,其是10人,全班同学是32人,其。l就是8人。小数通常表示具体的数量,如一支铅笔0.25元,书桌的宽度是0.45米。百分数是同分母(统一标准)的比值,便于比较,如去年比前年增长21%,今年比去年增长25%。
基本技能内容包括基本的运算、测量、绘图等技能。如20以内加减法和九九乘法表内乘法,每分钟完成8—10题。这一要求可以看作是一个参照,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的训练完全可以达到,不排除一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这一要求,也会有一些学生要高于这一要求。这一要求可以成为平时考查学生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测验和考试的参考。
数学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和数学模型的思想。比如,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从整数、小数、分数到有理数的学习,是一个从具体事物和数量抽象为数的过程,是抽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当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把抽象的思想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最简单的l0以内数的认识,其中就蕴含了深刻的抽象的过程和抽象的思想。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要和过程性目标建立联系。如《标准(2011年版)》规定,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过程性目标和内容实现的主要标志就是学生形成活动经验.学生在经历相关的数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探究。

第10题:

简要论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课程内容”中“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