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题目
1.背景
某施工单位在2005年承接一项水泥厂安装工程项目,该施工项目于2005年2月开工,进行到第8个月时,施工单位对前7个月的工作进行了统计检查,统计数据如案例表2G320060—3所示。
工作完成情况统计表案例表2G320060-3



2.问题
(1)根据题中所给出的数据,求出费用偏差、进度偏差、费用绩效指数、进度绩效指数,分析该工程目前的成本和进度状况。
(2)项目部可采用哪些方法控制目前的项目成本?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对材料成本如何控制?
(3)试述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幻灯片背景有哪几种填充效果()

A.过渡背景和纹理背景

B.图案背景和图片背景

C.渐变背景、纹理背景、图案背景和图片背景

D.纹理背景、图案背景和图片背景


参考答案:C

第2题:

一、(四)结合背景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要求:1.就你论述的问题,参考背景材料,进行恰当的阐述;2.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3.字数在1000-1200字。


正确答案:

第(四)题:本题是所有申论考试的必出题目,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相反说明,这类试题的立足点都应当与所有材料相连。就本套申论材料来看,无论是食品安全、医药安全,还是网络安全、煤矿生产安全等都涉及一个词汇、一个群体——“公众”,那么全部的问题就都可以用“公共安全问题”来囊括。一旦抓住中心,就需要在提纲中围绕中心列明文章的组成架构,一般来说,这类文章的架构均可以写成:开头(引出问题)——分析原因(重点)——措施(包括已经采取的措施、尚未采取且以后应当采取的措施)——总结。
参考答案:
    浅议公共安全
    作为关系到多数人生命健康、财产损益的公共安全问题已经日益成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也越来越进入到公众视界。媒体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关注,国家制定有关公共安全的相应政策都显示出探讨公共安全问题的急迫和必要。根据目前的发展态势,公共安全问题之所以出现,主要有以下原因:
    经济利益的追逐是公共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诱因。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在为人民群众带来丰富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催生出诸多利欲熏心之辈,这些人试图以极低的代价攫取巨额利益,为此罔顾他人生命财产安全,高发的煤矿事故、医疗事故、网络安全事故,令人震惊的各类黑幕、潜规则无不有利益的指挥棒在其间左右。
    政府管理过程中的缺位也是造成公共安全事件的主因之一。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是维护市场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证竞争秩序的规范。而由于种种原因,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上力量不足。一方面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面对危机无法及时、准确做出反应,另一方面,部分政府部门人员官商勾结,为违法违规事件大开“绿色通道”,导致公共危机的爆发与升级。也有部分政府机关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为某些不良或个人企业大开方便之门,对企业运营放弃正常监管,从而导致企业管理出现“真空”状态。
    公众对公共安全认识不到位助长了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频次。不少群众对于公共安全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对破环公共安全的行为缺乏深刻认识,只要不明显危害到自身利益,往往漠然视之。这从客观上助长了不法企业与个人的违法气焰,也掩盖和隐蔽了很多“潜规则”和内幕,导致公共安全事件暗中升级,恶性膨胀。
    法制不健全为公共安全问题的发生提供了契机。我国的法制建设虽历经多年仍不完善,同时由于法律制定过程中固有的滞后性导致某些涉及公共安全的规范性文件迟迟难以出台,而社会发展的快捷所带来的各类新型问题又是现行法律所难以规范和前瞻考虑的,因此,法制建设的缺失导致防卫公共危机的最后防线出现漏洞。此外,科学技术、资金投入的约束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有关问题的防范与解决。
    要解决具有深刻社会背景、制度背景和经济背景的公共安全问题,我们必须做到:
    (1)完善法律法规。除了对现在发生的各类违法事件进行明确规定,防患于未然以外,还必须与时俱进,制定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法律法规,最大限度保证有法可依。
    (2)强化政府职责。将行政监管落实到位,切实发挥政府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对于执法人员加强素质培养,增强公共危机意识。
    (3)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引导。对企业要进行诚信教育和宣传,同时对违法犯罪者要严惩不贷,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政府机关人员更要从严要求,决不能姑息养奸。
    (4)加大科技资金投入。为公共安全的实现赋予更多硬件保障,以实现低成本、快节奏地应对公共危机的目标。
    (5)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应对体制。各单位、各人员要形成有机联动,通过制度保证在公共危机发生时能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最大程度降低损失。
    公共安全问题关涉千家万户、国泰民安,只有将公共危机纳入运行良好的预防处置轨道才能保证其不会成为人民健康、财产安全的“杀手”,才能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良好的国内环境。

第3题:

常规了解病人的就医背景时不包括()

A、个人背景

B、家庭背景

C、社区背景

D、社会背景

E、司法背景


参考答案:E

第4题:

(2014年) 背景:某水库枢纽工程总库容15000万m3,工程内容包含大坝...
问题:1.说明该水库枢纽工程的规模、等级及大坝、工作桥和围堰的级别。本工程项目经理应由几级注册建造师担任?


答案:
解析:
工程规模大(2)型,工程等别Ⅱ等;大坝级别2级,工作桥级别3级,围堰级别4级;项目经理由一级水利注册建造师担任。

第5题:

【2014 年案例】1.根据背景,指出压缩机吊装可能出现哪些方面的吊装作业失稳?


答案:
解析:
1.起重吊装失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起重机械失稳;吊装系统失稳;吊装设备或构件的失稳。

第6题:

(三)针对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 1.参考给定背景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字数在800—1000字。 解析: 本题关键考察的理论知识点: 1. 产业结构调整; 2. 构建两型社会 3.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正确答案:

(三)针对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
  1.参考给定背景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字数在800—1000字。
  解析:
  本题关键考察的理论知识点:
  1. 产业结构调整;
  2. 构建两型社会
  3.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第7题:

正常成人尿液的比重为

A.1. 010~1. 020

B.1. 015~1. 025

C.1. 025~1. 030

D.1. 030~1. 035

E.1. 040~1. 050


正确答案:B
成人正常情况下,尿比重为1.015~1.025。

第8题:

环境设置包括为场景设置背景图()。

A、背景环境

B、背景大小

C、背景渲染

D、背景颜色


答案:D

第9题:

肾性ARF,尿比重恒定于

A、1. 000-1. 009
B、1. 010-1. 014
C、1. 015-1. 019
D、1. 020-1. 024
E、、1. 025-1. 030

答案:B
解析:

第10题:

题目:将进酒
【答辩题目】
1.意象是什么?结合本首诗歌,请你谈谈如何对“意象”进行教学?
2.请说一下本诗的创作背景。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导入。
2.解题:将字的读音、字义并联系《诗经?卫风?氓》诗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将”的意思加深对诗题的理解。【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1.听古唱,感受诗歌的情感。请学生说说听后有什么感受。
明确:对李白的这首诗,大家都有了一个感性的整体把握,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认识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声调昂扬、激越)
疑问:大家读得慷慨激昂,让人听了不禁热血沸腾。但我们都知道诗人的情感是丰富的细腻的,此诗文中作者的情感是不是仅仅只是慷慨激昂,我们的朗诵是不是就只用一种昂扬的调子呢,这样是不是对诗文的理解有点肤浅呢?
2.背景了解,教师给大家提供一段背景材料:
《将进酒》约作于公元752年,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个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过于此,但此时正值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公元744年,唐玄宗“赐金还山”。此后李白仕途失意,生活困苦,流离漂泊。
(三)深入研读
1.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让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明确个别字词读音。
2.讨论问题,理解诗意和诗人情感变化。
(1)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明确:
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2)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
①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3)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学生讨论后老师明确写作背景进行解释。
(4)播放朗诵录音,让学生找出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及相关的句子。【板书:愁→悲-乐-愤-狂】
(5)全班分两部分,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作者情感。
(四)巩固提高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五)小结作业
小结:依据板书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作业:请学生在李白广为传诵的名句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出在这名句后,自己感受到怎样的一个李白。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