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意图杀死范某,持刀潜伏在范某家门口树林里,久等未见范某归来,因惧怕法律惩罚,弃刀回家,甲的行为应认定:

题目
甲意图杀死范某,持刀潜伏在范某家门口树林里,久等未见范某归来,因惧怕法律惩罚,弃刀回家,甲的行为应认定: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1999年10月,范某生前立下遗嘱,表示要将自己收藏的两幅古画赠送给王某,王某也表示同意接受。于同年11月,范某将其中一幅古画出卖得款两千元,为自己治病花去一千元,12月范某死亡。对该案处理正确的是()。

A.范某的遗嘱全部被撤销,王某因此也不能取得另一幅画

B.范某出卖古画的行为无效,王某除了能取得另一幅古画以外,范某所买古画的余款应全部归王某

C.范某的遗嘱部分被撤销,王某能取得另一幅古画

D.范某出卖古画的行为无效,王某可以取得另一幅古画;余款一千元,还可以从范某的其他遗产中得到补偿


参考答案:C

第2题:

汪某和范某是邻居,某天,双方因生活琐事发生争吵,范某怒而挥刀砍向汪某,致汪某死亡。事后,范某与汪某的妻子在中间人的主持下,达成私了。后汪某父母得知儿子身亡,坚决不同意私了,遂向当地公安部门告发。公安部门立案侦查之后,移送检察院。最后,法院判处范某无期徒刑,同时判决范某向汪某的家属承担民事责任。就本案而言,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该案件形成多种法律关系

引起范某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属于法律事件

该案件中,范某与检察院之间不存在法律关系

范某与汪某的家属之间不形成实体法律关系

  


B,C,D

随题解析:引起范某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属于法律事件
该案件中,范某与检察院之间不存在法律关系
范某与汪某的家属之间不形成实体法律关系

 

第3题:

2016年5月,22岁的乔某因赌博输钱,便产生杀人勒索钱财的恶念,为了达到目的,乔某教唆与其经常来往的14岁的韩某将邻居范乙的儿子范甲(14岁)诱出,杀死深埋,并许诺其勒索得逞后给韩某5000元。同年5月26日,韩某以给范甲归还磁带并还钱为由骗范甲出来,并将其杀害,尸体就地掩埋。次日,韩某将作案情况告诉乔某,乔某恐事情败露,未敢写信勒索范乙钱财。问:韩某、乔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参考答案:韩某、乔某的行为都构成故意杀人罪。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本案中,韩某在犯罪时已满14周岁,其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根据《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本案中,乔某教唆未成年人韩某实施杀人行为,与韩某属于共同犯罪,也构成故意杀人罪。

第4题:

孔某持刀冲人女友周某家,声称要砍掉周某的手指以惩罚她与人通奸的不忠行为,周某跪地苦苦哀求,孔某不忍,弃刀离去。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对孔某应如何处理?( )


正确答案:D
孔某在可以继续实施犯罪行为达到犯罪目的的情况下,主动放弃了犯罪,因此属于犯罪中止。《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秘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故本题答案办D。

第5题:

下列不属于可以调解的治安案件的是()。

A.张三与邻居李四因门口排水引起的打架斗殴,情节较轻

B.容某家饲养的宠物狗晚上经常狂吠,干扰邻居李某的正常生活

C.黄某偷开邻居范某家的小轿车

D.李某回家时发现邻居张某家的门未锁,偷偷溜进去,盗窃100元现金


参考答案:D

第6题:

第 30 题 韩某,某律师事务所律师,在一起故意杀人案中,接受被告人范某的委托担任范某的辩护人,韩某在本案的审理过程中,下列哪些行为是被法律允许的?(  )

A.为范某作无罪辩护

B.提出有利于范某的证据和主张

C.拒绝为范某继续辩护

D.帮助范某隐匿一些证据


正确答案:ABC
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第7题:

:张某与范某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张某得知范某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向范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便返回家中。张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罪表示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B

此题中张某向范某家走去的行为属于为犯罪创造条件的行为,张某的行为尚未进入犯罪实行阶段。因此属于犯罪预备。此题只要知道犯罪未遂的要件,便可得到正确答案。犯罪未遂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第8题:

田某在山上割猪草,遇见邻村的妇女范某赶集回来路过,便拿着镰刀欲对范某实施抢劫,范某见状把携带的财物扔了一地,并趁着田某弯腰拾捡东西时抓过镰刀向其头上猛砍一刀,当即将田某杀死。范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


正确答案:√
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本案中田某不是正在进行抢劫时,范某采取防卫行为,只有在特定暴力犯罪正在进行时,才有必要行使无限防卫权这一特殊救济措施。否则,就可能超过正当防卫限度,变为防卫过当。这里范某用利器向田某头上猛砍一刀,造成田某当场死亡,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范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故本题正确。

第9题:

田某在山上割猪草,遇见邻村妇女范某赶集回来路过,便拿着镰刀欲对范某实施抢劫,范某见状把携带的财物扔了一地,并趁田某弯腰拾拣东西时抓过镰刀向其头上猛砍一刀,田某当场死亡,范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 )


正确答案:√
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只有在特定暴力犯罪正在进行时,才有必要行使无限防卫权。本题中,范某明显属于防卫过当。

第10题:

张某与范某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张某得知范某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向范家走去,途中想起家中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母亲,便返回家中。张某的行为属于()
A. 犯罪未遂
B. 犯罪预备
C. 犯罪中止
D. 犯罪表示


答案:C
解析: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故选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