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析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法及其应用

题目
请简析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法及其应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保持、()、()。


正确答案:运动复现强化和动机

第2题:

简述班杜拉的“替代性学习”及其优点。


答案:
解析:
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外显行为,人类的大部分学习是替代学习。它通常是通过观察或者聆听下列来源中的榜样而进行的:现实生活中的象征性或非人类的电子产品或印刷品。优点: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速度。②能够避免个体经历有负面结果的行为。③学习复杂的技能需要有替代性学习的参与。

第3题:

教师资格考试: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班杜拉受过严格的行为主义的训练,但不满于极端行为主义的观点。他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的模式。而且他重视对社会学习的研究,形成了他很有特色的社会学习理论。

  (1)交互决定论。班杜拉认为个体(主要是认知等个人因素)、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它们彼此之间的影响都是相互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
  (2)观察学习。班杜拉强调,由直接经验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实现。所谓观察学习,又称为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的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观察学习的榜样。观察学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A直接的观察学习;B抽象性观察学习;C创造性观察。可见,观察并不是简单机械的模仿,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复杂的过程。
  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A注意过程。即对榜样情景各个方面的注意和知觉。B保持过程。即对示范信息的记忆,这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过程。C复制过程。即自己仿照做出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这是一个从内到外的过程。D动机过程。个体是否愿意表现出愿意实施这一行为,这取决于对行为的强化,因为行为可以导致有价值的结果,即直接强化,也可能因为替代性强化或者自我强化。
  (3)对强化的重新解释。除了直接强化外,班杜拉还提出了另外两种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A替代性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B自我强化——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惩罚自己。
  对教育的启示:
  A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榜样具有替代性强化的作用,这使人们对榜样在儿童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教育者应该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道德规范,不但注意言传,更应该注意身教,使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例如:很多父母为了防止孩子打架,就在他们斗殴时打他们,这样做往往使孩子间的格斗变本加厉了,这就是消极示范的影响。这提醒我们,品德教育中应尽量多提供正面、积极的榜样,少提供反面、消极的榜样。另外,我们从班杜拉的实验中也看到年幼儿童易于模仿地位高的人(如父母、教师、英雄模范人物);对受奖行为比受惩行为模仿的可能性大;敌对的攻击性行为最易被模仿,因此电视、电影中提供过多攻击性场面,是不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即使是好的影片,教师与家长也应该加强指导,以免儿童模仿与社会道德相悖的思想行为。
  B其次,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对我们有效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也有启发作用。比如:教学中教师认真作好示范,突出知识技能的主要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提供详细的言语解释,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表象系统和符号编码;在学生运用知识或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纠正或改正学生的错误,并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之通过自我调节来改进自己的学习。

 

第4题:

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4个阶段:注意阶段、保持阶段、再现阶段和动机阶段。

第5题:

简述班杜拉关于观察学习中动机过程的论述。


答案:
解析:
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四个过程,分别是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他认为动机过程与三种强化类型有关:(1)直接强化。班杜拉认为如果按照榜样行为去行动会导致有价值的结果,而不会导致无奖励或惩罚的后果,人们倾向于展现这一行为,属于外部强化,也叫直接强化。(2)替代强化。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同样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属于替代强化。(3)自我强化。人们倾向于做出自我满意的行为,拒绝那些个人厌恶的东西,这是一种自我强化。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内容。斯金纳认为使用强化理论解释人类的学习,强调个体的学习的发生必须依赖亲历亲为以及在此过程中获得的强化。班杜拉认为强化不是决定学习发生的关键因素,强化是决定学习的结果是否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并且他认为强化除了斯金纳论述的直接强化外,还存在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第6题:

简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是基于下面的实验提出的:
在早期的一项研究中,班杜拉及其合作者首先让儿童观察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然后儿童被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其自由活动,并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里对充气娃娃也会拳打脚踢。这说明,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在后来的一项实验中,他们对早期的实验做了进一步的延伸并重新做实验,实验结果说明,榜样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只影响到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表现,而对攻击性行为的学习几乎没有影响。
(2)据此,班杜拉总结出学习的基本过程和条件。班杜拉认为,人类大多数的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习得的,这个学习过程受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
①注意过程:调节者、观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与知觉。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首要阶段,决定着大量的榜样中选择什么作为观察对象,影响注意的因素有:榜样行为的特性;榜样的特征;观察者的特点。
②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变为符号概念,形成内部表征,这一过程有赖于表象系统、语言系统,有时还有动作演练。
③动作再现过程:以内部袁征为指导,作出反应。观察学习的第三个过程是把符号性的袁征转化为适当的行为。一个人即使充分意识到了榜样行为,并记忆在头脑中,没有适当的动作能力,个体仍不能再现这种行为。所以是否具备榜样行为所需的自己能力也是一个条件。
④动机过程:决定所习得的行为中哪一种将被表现出来。班杜拉把习得与行为表现相区分,认为行为表现是由动机变量控制的。动机过程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如果按照榜样行为行动会导致有价值的结果,而不会导致无奖励或惩罚的后果,人们倾向于展现这一行为。这是一种外部强化。
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接体验到的后果,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的,即学习者的行为表现是受替代强化影响的。
自我强化是指人们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
这就是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该理论在实际德育工作中有很多启发意义,例如:教师应该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良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适时强化。

第7题:

简述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
解析:
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他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强化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中,是一种期待强化。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班杜拉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两种。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行为结果的估计。效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即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其影响因素有:①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②替代性经验,即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信息;③言语说服;④情绪唤起,正情绪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负情绪会减弱自我效能感。

第8题: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中__________或__________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答案:
替代强化,替代惩罚;

第9题:

观察学习法是由理论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 A、华生
  • B、斯金纳
  • C、班杜拉
  • D、巴普洛夫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简述观察学习的过程(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正确答案: 1、注意过程,即注意和知觉榜样及其行为。对榜样行为的观察既取决于该行为的特点,也取决于观察着本身的特征、过去的经验与当时的意愿。
2、保持过程,以符号的形式表征所观察的行为。观察者的认知组织以及练习活动(外显的或默默进行的)都影响保持的效果。
3、复制过程,即复制所观察到的行为。此阶段,自我观察和矫正反馈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4、动机过程,指由复制行为而得到强化。这种强化不仅指外部强化,更重要的还有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间接地受到强化,自我强化是个体根据社会标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