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德育过程中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能动作用。

题目
简述德育过程中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能动作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正确答案:
(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
儿童吸取社会的影响形成自己的品德,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活动.一方面,儿童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他们的现实生活、经济关系和社会交往中吸取道德思想,形成自己的善恶、是非等道德观念,产生好恶、爱憎等情感,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儿童上学后,他们作为学生在学校教育引导下,开始转向主要是从一定社会、阶级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中吸取精神营养,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活动,日益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品德,提高自我修养的能力.但是青少年学生在吸取社会和教育影响的活动中,不仅是被影响、被教育的对象,而是能动地吸取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主体.外界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内部的思想情感活动,才能被他们所理解、选择和吸取,成为他们自己的观点、需要和追求.
(2)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
将外部的教育影响顺利地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德,从根本上说,这个转化只能在学生与外在社会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才能实现,而不可能在他们处在静态中进行;而道德活动则是促进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
(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
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是外部世界的反映,所以一般来说,在德育过程中,首先要组织好学生的各种表现为外部行为的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启迪、激发和引导他们积极开展内部心理活动,以促进他们的思想认识的提高和品德的发展.德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

第2题:

联系实际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正确答案: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能动性表现在: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都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主导下逐步确立的。学生这个个体从依赖性向独立性发展,正是教师主导的结果。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经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实现培养目标。能够联系实际情况展开论述的加2分。

第3题:

论述“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并联系实例来说明其中的一个观点。


正确答案:
1.目前我国德育工作在现实的教育效果、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上都存在问题,对青少年学生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强。要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注重方法的变革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德育工作应注重“以德育人”。“以德育人”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者不仅在口头上要求学生有思想品德,更重要的是要用行动把什么是道德展示出来。
2.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3.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影响的。(2)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又要引导学生自觉进行个人内部的道德修养活动,使两者联系起来,相互促进。

第4题:

论述“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并联系实例说明其中的一个观点。


答案:
解析:
(1)目前,我国德育工作在现实的教育效果、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上都存在问题,对青少年学生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强。要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注重方法的变革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德育工作应注重“以德育人”。“以德育人”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者不仅仅在口头上要求学生有思想品德,更重要的是要用行动把什么是道德展示出来。
(2)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形成社会主义品德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3)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①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影响的。②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③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又要引导学生自觉进行个人内部的道德修养活动,使两者联系起来,相互促进。

第5题:

德育方法是()。

A.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B.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C.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

D.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正确答案:D

第6题:

论述 "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并联系一下实例来说明其中的一个观点。


正确答案:
⑴目前我国德育工作在现实的教育效果、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上都存在问题,对青少年学生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强。要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注重方法的变革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德育工作应注重“以德育人”。“以德育人”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者不仅仅在口头上要求学生有思想品德,更重要的是要用行动把什么是道德展示出来。
⑵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⑶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①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影响的。②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③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又要引导学生自觉进行个人内部的道德修养活动,使两者联系起来,相互促进。

第7题:

怎样才能做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现代教学论强调学与教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令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主导下逐步确立的。学生这个主体从依赖性向独立性发展,正是教师主导的结果。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经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实现培养目标。

第8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⑴积极作用 ⑵影响作用

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⑴积极作用 ⑵影响作用 ⑶制约作用 ⑷导向作用


 ⑷导向作用

第9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 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 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E.德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有爱心和耐心


答案:A,B,D,E
解析: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巳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 矛盾,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产生与积极转化上。

第10题:

简述德育过程中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答案:
解析: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此原则要求: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