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重力二阶效应的观点,哪一项相对准确?(  )

题目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重力二阶效应的观点,哪一项相对准确?(  )

A.当结构满足规范要求的顶点位移和层问位移限值时,高度较低的结构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较小
B.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的10%时,应计入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风荷载作用时,可不计入
C.框架柱考虑多遇地震作用产生的重力二阶效应的内力时,尚应考虑《混凝土结构规范》GB50010—2010承载力计算时需要考虑的重力二阶效应
D.重力二阶效应影响的相对大小主要与结构的侧向刚度和自重有关,随着结构侧向刚度的降低,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呈非线性关系急剧增长,结构侧向刚度满足水平位移限值要求,有可能不满足结构的整体稳定要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高层结构有侧移时,水平荷载会产生重力二阶效应。()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下列关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分析的一些观点,其中何项相对准确?(  )

A.体型复杂、结构布置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至少二个三维空间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内力位移计算.
B.计算中可不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C.6度抗震设计时,高位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宜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
D.结构楼层层间位移角控制时,不规则结构的楼层位移计算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1.12条规定,体型复杂、结构布置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也复杂,采用至少2个不同力学模型的结构分析软件进行整体计算分析,可以互相比较和分析,以确保分析力学模型的可靠性。选项A中表述为两个三维空间分析软件,表述不准确。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3.6.6条规定,地震中,楼梯的梯板具有斜撑的受力特性,因结构的不同,楼梯构件对结构的影响或大或小,因此,楼梯并不要求一律参与整体结构的计算,但楼梯构件自身应进行抗震设计。故选项B表述不准确。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7.3条及附注规定,抗震设计时,结构楼层层间位移角计算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故D项表述有误。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0.5.3条规定,高层建筑中连体结构连接体的竖向地震作用,受连体跨度、所处位置以及主体结构刚度等方面的影响较大,为了确保结构安全,对6度和7度(0.10g)抗震设计的高位连体结构宜考虑竖向地震影响,对7度(0.15g)和8度抗震设计的连体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影响。C项表述准确。

第3题:

考虑重力荷载、水平地震作用及风荷载的荷载效应组合是下列哪一情况()。

A.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均应考虑

B.9度抗震设计时考虑

C.60m以上的高层建筑考虑

D.水平悬臂和大跨度结构考虑


答案C

第4题: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及基础的设计观点,哪一项相对准确?(  )

A.基础埋置深度,无论采用天然地基还是桩基,都不应小于房屋高度的1/18
B.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尽量设在地下室顶板以下或基础顶,减小底部加强区高度,提高结构设计的经济性
C.建于8度、Ⅲ类场地的高层建筑,宜采用刚度好的基础
D.高层建筑应调整基础尺寸,基础底面不应出现零应力区

答案:C
解析:
A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2.1.8条及条文说明规定,当建筑物采用岩石地基或采取有效措施时,可以适当放松要求。
B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1.4条及条文说明规定,计算嵌固部位不能设在地下室顶板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设计要求宜延伸至计算嵌固部位。
C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2.7条规定,结构抗震计算时,建于8度、Ⅲ类场地的高层建筑宜选用箱基、刚性较好的筏基和桩箱联合基础等刚度好的基础。
D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2.1.7条及条文说明规定,高宽比不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可以出现零应力区。

第5题: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的相关论述,何项观点不符合相关规范、规程要求?(  )[2014年真题]

A. 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B. 无论采用何种结构体系,结构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质量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
C.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只要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之间的关系满足一定的限值,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D. 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中的轴向压力,采用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答案:A
解析:
考查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中一些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相关论述的理解;
【解析】
A项错误,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4.2.2条及其条文说明规定,对于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计算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一般仍可采用基本风压值确定。
B项正确,根据条文说明第3.1.5条规定,无论采用何种结构体系,结构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质量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
C项正确,根据第5.4.1条及其条文说明规定,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只要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之间的关系满足一定的限值,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D项正确,根据第6.4.2条注1规定,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中的轴向压力,采用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第6题:

下列四项观点:
Ⅰ.有端柱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其截面刚度可按端柱中混凝土截面面积加上型钢按弹性模量比折算的等效混凝土面积计算其抗弯刚度和轴向刚度;墙的抗剪刚度可不计入型钢影响;
Ⅱ.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当楼盖梁采用型钢混凝土梁时,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阻尼比可取为0.05;
Ⅲ.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型钢混凝土柱可采用埋入式柱脚,也可采用非埋入式柱脚;
Ⅳ.结构局部部位为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竖向规则剪力墙结构在7度区的最大适用高度为120m。
试问,依据《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 138—2016),针对上述观点准确性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

A. Ⅰ、Ⅳ准确
B. Ⅱ、Ⅲ准确
C. Ⅰ、Ⅱ准确
D. Ⅲ、Ⅳ准确

答案:A
解析:
根据《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 138—2016)第4.3.4条,端柱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其截面刚度可按端柱中混凝土截面面积加上型钢按弹性模量比折算的等效混凝土面积计算其抗弯刚度和轴向刚度;墙的抗剪刚度可不计入型钢作用,Ⅰ准确;
根据《组合结构设计规范》第4.3.6条,组合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阻尼比可取为0.04,房屋高度超过200m时,阻尼比可取为0.03;当楼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时,相应结构阻尼比可增加0.01;风荷载作用下楼层位移验算和构件设计时,阻尼比可取为0.02~0.04;结构舒适度验算时的阻尼比可取为0.01~0.02,Ⅱ不准确;
根据《组合结构设计规范》第6.5.1条,型钢混凝土柱可根据不同的受力特点采用型钢埋入基础底板(承台)的埋入式柱脚或非埋入式柱脚。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偏心受压柱宜采用埋入式柱脚;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偏心受压柱可采用埋入式柱脚,也可采用非埋入式柱脚;偏心受拉柱应采用埋入式柱脚,Ⅲ不准确;
根据《组合结构设计规范》第4.3.5条,采用组合结构构件作为主要抗侧力结构的各种组合结构体系,其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4.3.5的规定,Ⅳ准确。
Ⅰ、Ⅳ准确,故答案选A。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组合结构计算和构造等方面的概念及有关规定。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认真审题,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
②查找《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 138—2016)对应条款,判断各个选项的对错。

第7题: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的相关论述,何项观点不符合相关规范、规程要求?(  )

A.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B.无论采用何种结构体系,结构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质量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
C.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只要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之间的关系满足一定的限值,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D.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中的轴向压力,采用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答案:A
解析:
A项错误,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4.2.2条及其条文说明规定,对于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计算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一般仍可采用基本风压值确定。B项正确,根据条文说明第3.1.5条规定,无论采用何种结构体系,结构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质量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C项正确,根据第5.4.1条及其条文说明规定,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只要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之间的关系满足一定的限值,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D项正确,根据第6.4.2条注1规定,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中的轴向压力,采用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第8题:

下列关于重力二阶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竖向荷载引起的构件侧向变形,称为P-Δ效应

B.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产生侧移,重力荷载由于该侧移而引起的附加效应,称为P-δ效应

C.分析表明,P-δ效应对于高层建筑的影响大于P-Δ效应

D.竖向荷载在水平位移下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附加内力又增大水平位移,这种现象即为重力二阶效应,也称P-Δ效应


答案:D

第9题: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的相关论述,其中哪一项不正确?
(A) 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的建筑结构,应进行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
(B) 采用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进行薄弱层验算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所处地震动参数区划的特征周期选用不少于两组实际地震波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地震波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C) 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时,不需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D) 不超过12层且层刚度无突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薄弱层弹塑性变形计算,可采用规范规定的简化计算方法


答案:C
解析:
(C) 解答: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 3 —2002) 4.6.4条第1款,答案(A) 正确。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2002)5.5.2条第1款,答案(B)正确。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 3—2002) 5.5.1条第3款,答案(C)错误。 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5.5.1条第1款,答案(D)正确。

第10题:


在水平力作用下,计算该高层建筑结构内力、位移时,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则其顶点质心的弹性水平位移u的最大值应为(  )mm。

A.50
B.60
C.70
D.80

答案:B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