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公司生产中使用的甲标准件,全年共需耗用9000件,该标准件通过自制方式取得。其日产量50件,单位生产成本50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200元,固定生产准备成本每年10000元;储存变动成本每件5元,固定储存成本每年20000元。假设一年按360天计算,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有()。

题目
C公司生产中使用的甲标准件,全年共需耗用9000件,该标准件通过自制方式取得。其日产量50件,单位生产成本50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200元,固定生产准备成本每年10000元;储存变动成本每件5元,固定储存成本每年20000元。假设一年按360天计算,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有()。

A.经济生产批量为1200件
B.经济生产批次为每年12次
C.经济生产批量占用资金为30000元
D.与经济生产批量相关的总成本是3000元
E.与经济生产批量相关的总成本是30000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C公司生产中使用的甲零件,全年共需耗用3 600件。该零件既可自行制造也可外购取得。

如果自制,单位制造成本为l0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34.375元,每日生产量32件。

如果外购,购入单价为9.8元,从发出定单到货物到达需要l0天时间,一次订货成本72元。外购零件时可能发生延迟交货,延迟的时间和概率如下:

到货延迟天数

0 l 2 3

概率0.6 0.25 0.1 0.05

假设该零件的单位储存变动成本为4元,单位缺货成本为5元,一年按360天计算。建立储备时,最小增量为l0件。

要求:计算并回答以下问题。

(1)假设不考虑缺货的影响,C公司自制与外购方案哪个成本低?

(2)假设考虑缺货的影响,C公司自制与外购方案哪个成本低?


正确答案:

3.【答案】
(1)

(2)

交货期内需要量(L×10)

10×10

11×10

12×10

13×10

概率

0.6

0.25

0.1

0.05

每年订货次数=3600/360=10(次)
①保险储备B=0时,再订货点R=10×10=100
S=(110-100)×0.25+(120-100)×0.1+(130-100)×0.05=6(件)
TC(S,B)=6×5×10+0×4=300(元)
②保险储备B=10时,再订货点R=100+10=110
S=(120-110)×0.1+(130-110)×0.05=2(件)
TC(S,B)=2×5×10+10×4=140(元)
③保险储备B=20时,再订货点R=100+20=120
S=(130-120)×0.05=0.5(件)
TC(S,B)=0.5×5×10+20×4=105(元)
④保险储备B=30时,再订货点R=100+30=130
S= 0
TC(S,B)=30×4=120(元)
通过比较得出,最合理的保险储备为20件,再订货点为120件。
考虑缺货情况下,外购相关总成本=36720+105=36825(元)小于自制情况下相关总成本36825+105=36930(元),所以考虑缺货情况下外购方案成本低。


第2题:

某企业生产中使用的A标准件既可自制也可外购。若自制,单位成本为6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500元,每次生产准备时间需要2天,每日产量40件;若外购,购入价格是单位自制成本的l.5倍,从发出定单到货物到达需要3天时间,一次订货成本20元。A标准件全年共需耗用7200件,储存变动成本为标准件价值的10%,假设一年有360天,设单位缺货成本为10元。

企业生产每日需要的零件数量为 需要量(件) 18 19 20 21 22 概率 0.15 0.2 0.3 0.2 0.15

要求:

(1)若不考虑缺货的影响,判断企业应自制还是外购A标准件?

(2)确定企业当库存零件水平为多少时应进行生产准备。

(3)企业平均存货占用资金为多少?


正确答案:

(1)平均每日需要量=7200÷360=20(件)
自制
Q==4899(件)
TC()==1470(元)
TC=7200×6+1470=44670(元)
外购
Q==566(件)
Tc()==509(元)
TC=7200×6×1.5+509=65309(元)
因为外购总成本大于自制总成本,所以企业应自制A标准件
(2)牛产准备期内存货需要量及概率

生产准备期内存货需要量(L×d)

36

38

40

42

44

概率

0.15

0.2

0.3

0.2

0.15

年生产准备次数=7200/4899=1.47(次)
设B=0,R=2×(7200/360)=40(件)
S=(42—40)×0.2+(44—40)×0.15=1(件)
TC(S,B)=10×1×1.47=14.70(元)
设B=2,R=40÷2=42(件)
S=(44—42)×0.15=0.3(件)
TC(S,B)=10×0.3×1.47÷2×6×10%=5.61(元)
设B=4,R=40+4=44(件)
S=0
TC(S,B)=4×6×10%=2.4(元)
再订货点=44件时,相关成本最小,此时应进行生产准备。
(3)自制存货平均占用资金=竿(1-)×6+4×6=7372.5(元)。

第3题:

C公司生产中使用的甲标准件,全年共需耗用9000件,该标准件通过自制方式取得。其日产量50件,单位生产成本50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200元,固定生产冶备成本每年10000元;储存变动成本每件5元,固定储存成本每年20000元。假设一年按360天计算,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有( )。 A.经济生产批量为1200件 B.经济生产批次为每年12次 C.经济生产批量占用资金为30000元 D.与经济生产批量相关的总成本是3000元


正确答案:AD


第4题:

C公司生产中使用甲零件,全年共需耗用3600件,该零件既可自行制造也可外购取得。
如果自制,单位制造成本为10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37.5元,每日生产量32件。
如果外购,购入单价为7.8元,从发出订单到货物到达需要8天时间,一次订货成本72元。外购零件时可能发生延迟交货,延迟的时间和概率如下:



假设该零件的单位储存变动成本为4元,单位缺货成本为5元,一年按360天计算。建立保险储备时,最小增量为10件。
要求:
(1)假设不考虑缺货的影响,计算确定C公司自制与外购方案哪个成本低并进行决策
(2)假设考虑缺货的影响,计算保险储备相关总成本最低的再订货点,并判断确定C公司自制与外购方案哪个成本低并进行决策


答案:
解析:
(1)外购方案的总成本=3600×7.8+[2×3600×72×4]1/2=29520(元)
每日平均耗用量=3600/360=10(件)
自制方案的总成本=3600×10+[2×3600×37.5×4×(1-10/32)]1/2=36861.68(元)
由于外购方案的总成本低,所以,应该选择外购方案。
(2)外购方案的经济订货批量=



每年订货次数=3600/360=10(次)
交货期内的日平均需要量=3600/360=10(件)
①保险储备B=0时,即不设置保险天数,则缺货量的期望值S=1×10×0.25+2×10×0.1+3×10×0.05=6(件)
TC(S,B)=6×5×10+0×4=300(元)
②保险储备B=10件时,即设置1天的保险天数,则缺货量的期望值S=(2-1)×10×0.1+(3-1)×10×0.05=2(件)
TC(S,B)=2×5×10+10×4=140(元)
③保险储备B=20件时,即设置2天的保险天数,则缺货量的期望值S=(3-2)×10×0.05=0.5(件)
TC(S,B)=0.5×5×10+20×4=105(元)
④保险储备B=30件时,即设置3天的保险天数,则缺货量的期望值S=0件
TC(S,B)=30×4=120(元)
通过计算结果比较得出,当保险储备量为20件时,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最低,此时的再订货点R=10×8+20=100(件)。
考虑缺货情况下,外购方案的总成本=3600×7.8+105+[2×3600×72×4]^1/2=29625(元),小于自制方案的总成本36861.68元。所以,选择外购方案。

第5题:

某生产企业使用A零件,可以外购,也可以自制。如果外购,单价4元,一次订货成本10元;如果自制,单位成本3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600元,每日产量50件。零件的全年需求量为3600件,储存变动成本为零件价值的20%,每日平均需求量为10件。
要求:
(1)计算外购情况下相关最低总成本。
(2)计算自制情况下相关最低总成本。
(3)通过比较分析,该企业使用的零件应该是自制还是外购?


答案:
解析:
 (1)根据题中资料可知,外购单价和自制单位生产成本不同,因此外购成本与自制生产成本均为相关成本。外购情况下相关最低总成本为:

(2)通过第(1)问分析可知,自制情况下相关最低总成本为:

(3)通过计算结果分析可知,自制的相关最低总成本低于外购,所以自制零件合适。

第6题:

某企业全年需用某种零件22 000件,每件价格为3元,若一次购买量达到4 000件以上时,则可获3%的价格优惠。已知固定订货成本每年为1 000元,变动订货成本每次30元,固定储存成本每年为5 000元,变动单位储存成本1.5元/年。如自行生产,每件成本为2.5元,每天可生产100件,每天耗用62.5件,固定的生产准备费用每年1 200元,变动每次生产准备费用300元,自制零件的单位变动储存成本1.4元,固定储存成本每年为5 000元。

要求:

(1)企业每次订购多少件才能使该零件的总成本最低?外购零件的总成本为多少?

(2)若自制该零件,应分多少批生产,才能使生产准备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最低?

(3)比较企业自制与外购的总成本,应选择何方案?


正确答案:
(1)经济批量= =938(件)   
按经济批量订货时存货总成本为:   
存货总成本=年订货成本+年储存成本+年购置成本   
=1 000+5 000+ +22 000×3=73 407.12(元)   
按享受折扣的最低订货数量订货时的存货总成本为:   
存货总成本=1 000+22 000/4 000×30+5 000+4 000/2×1.5+22 000×3×(1-3%)   
=73 185(元)   
因为享受折扣时的总成本比经济批量时更低,所以每次应订购4 000件。   
(2)陆续供货时的经济批量为= =5 014(件)   
22 000/5 014=4.4(批)   
自制该零件时,应分4.4批生产,才能使生产准备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最低。   
(3)自制的总成本:   
TC=22 000×2.5+1 200+5 000+    
=5 5000+1 200+5 000+2 632.49=63 832.49(元)    
因为自制的总成本低于外购的总成本,所以应选择自制方案 

第7题:


C公司生产中使用的甲零件,全年共需耗用3600件。该零件既可自行制造也可外购取得。如果自制,单位制造成本为10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34.375元,每日生产量32件。如果外购,购入单价为9.8元,从发出订单到货物到达需要10天时间,一次订货成本72元。外购零件时可能发生延迟交货,延迟的时间和概率如下:



假设该零件的单位储存变动成本为4元,单位缺货成本为5元,一年按360天计算。建立储备时,最小增量为10件。


要求:计算并回答以下问题。


(1)假设不考虑缺货的影响,C公司自制与外购方案哪个成本低?


(2)假设考虑缺货的影响,C公司自制与外购方案哪个成本低?




答案:
解析:

(1)外购:



在不考虑缺货的情况下,自制成本高,外购成本低。


(2)每年订货次数=3600/360=10(次)交货期内的平均每天需要量=3600/360=10(件)如果延迟交货1天,则交货期为10+1=11(天),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1*10=110(件),概率为0.25。如果延迟交货2天,则交货期为10+2=12(天),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2*10=120(件),概率为0.1。如果延迟交货3天,则交货期为10+3=13(天),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3*10=130(件),概率为0.05。①保险储备B=0时,再订货点R=10*10=100(件)S=(110-100)*0.25+(120-100)*0.1+(130-100)*0.05=6(件)TC(S,B)=6*5*10+0*4=300(元)②保险储备B=10时,再订货点R=100+10=110(件)S=(120-110)*0.1+(130-110)*0.05=2(件)TC(S,B)=2*5*10+10*4=140(元)。③保险储备B=20时,再订货点R=100+20=120(件)S=(130-120)*0.05=0.5(件)TC(S,B)=0.5*5*10+20*4=105(元)④保险储备B=30时,再订货点R=100+30=130(件)S=0TC(S,B)=30*4=120(元)通过比较得出,最合理的保险储备为20件,再订货点为120件。在考虑缺货情况下,外购相关总成本=36720+105=36825(元)小于自制情况下相关总成本36825+105=36930(元)。



第8题:

已知某公司与甲零件有关的信息如下: 甲零件的年需求数量为36000件(假设每年360天),购买价格每单位100元,储存变动成本为0.3元,订货成本每次600元,一次到货,订货至到货的时间间隔为26天。 要求: (1)按照基本模型计算的最优经济订货量为多少? (2)库存甲零件还剩多少时就应补充订货? (3)若该零件也可以自制,每天产量预计为200件,该公司已具备生产该零件的完全生产能力且无法转移,每次生产准备成本为4000元,单位储存变动成本为1元,单位自制变动成本为80元,求零件自制的经济批量。 (4)比较按经济批量模型外购和自制方案的总成本,并作出采用何种方案的决策。


正确答案:


第9题:

某企业生产中使用的A标准件既可自制也可外购。若自制,单位生产成本为60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500元,年固定生产准备成本为50000元,每次生产准备时间需要3天,每日产量30件;若外购,购入价格是单位自制成本的1.5倍,从发出订单至货物到达需要2天时间,一次订货运输费2600元,每次订货的检验费400元。
A标准件全年共需耗用4500件,企业存货占用资金的资本成本率为10%,单件存货保险费为1元,存货残损变质损失为每件2元,假设一年工作天数为300天,单位缺货成本为10元。
企业生产每日需要的零件数量为:

要求:
(1)计算自制存货的单位储存变动成本。
(2)计算外购存货的单位储存变动成本。
(3)若不考虑缺货的影响,分别计算自制的经济生产批量和外购的经济订货批量,并通过计算分析企业应自制还是外购A标准件。
(4)确定企业当库存零件水平为多少时应进行生产准备。
(5)若考虑缺货的影响,判断企业应自制还是外购A标准件。


答案:
解析:
(1)自制存货单位储存变动成本=单位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单位存货保险费+单位存货残损变质损失=60×10%+1+2=9(元/件)
(2)外购存货单位储存变动成本=60×1.5×10%+1+2=12(元/件)
(3)自制:
每日需用量=4500/300=15(件)

TC=4500×60×1.5+18000=423000(元)
因为外购总成本大于自制总成本,所以企业应自制A标准件。
(4)生产准备期内存货需要量及概率

年生产准备次数=4500/1000=4.5(次)
设B=0,R=3×(4500/300)=45(件)
S=(51-45)×0.2+(57-45)×0.15=3(件)
TC(S,B)=3×10×4.5=135(元)
设B=6件,R=45+6=51(件)
S=(57-51)×0.15=0.9(件)
TC(S,B)=10×0.9×4.5+6×9=94.5(元)
设B=12件,R=45+12=57(件)
S=0
TC(S,B)=12×9=108(元)
再订货点为51件时,相关成本最小。所以当库存零件水平为51件时应进行生产准备。
(5)自制:
考虑缺货影响的自制相关总成本=324500+94.5=324594.5(元)
外购:

年订货次数=4500/1500=3(次)
设B=0,R=2×(4500/300)=30(件)
S=(34-30)×0.2+(38-30)×0.15=2(件)
TC(S,B)=2×10×3=60(元)
设B=4件,R=30+4=34(件)
S=(38-34)×0.15=0.6(件)
TC(S,B)=10×0.6×3+4×12=66(元)
设B=8件,R=30+8=38(件)
S=0
TC(S,B)=8×12=96(元)
再订货点为30件时,相关成本最小。
考虑缺货影响的外购相关成本=423000+60=423060(元)
所以还是选择自制。

第10题:

C企业每年耗用某种材料72000千克,该材料可以自制也可以外购。
如果外购,单位变动储存成本为40元,每次订货成本为25元,单价为240元。
如果自制,每日送货量为400千克,单位生产成本为200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为16元,单位变动储存成本为单位生产成本的10%,一年360天。
要求:
(1)计算外购前提下的经济订货量及与经济订货批量相关的存货总成本。
(2)计算自制前提下的经济订货量及与经济订货批量相关的存货总成本。
(3)C企业应选择自制还是外购,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3)外购全年总成本=72000×240+12000=17292000(元)
自制全年总成本=72000×200+4800=14404800(元)
自制全年总成本较低,应选择自制。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