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拟购置一套监控设备,有X和Y两种设备可供选择,二者具有同样的功用。X设备的购买成本为480000元,每年付现成本为40000元,使用寿命为6年。该设备采用直线法折旧,年折旧额为80000元,税法残值为0,最终报废残值为12000元。Y设备使用寿命为5年,经测算,年金成本为105000元。投资决策采用的折现率为10%,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题目
甲公司拟购置一套监控设备,有X和Y两种设备可供选择,二者具有同样的功用。X设备的购买成本为480000元,每年付现成本为40000元,使用寿命为6年。该设备采用直线法折旧,年折旧额为80000元,税法残值为0,最终报废残值为12000元。Y设备使用寿命为5年,经测算,年金成本为105000元。投资决策采用的折现率为10%,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有关货币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P/F,10%,6)=0.5645;(P/A,10%,6)=4.3553;(F/A,10%,6)=7.7156。
要求:
(1)计算X设备每年的税后付现成本。
(2)计算X设备每年的折旧抵税额和最后一年末的税后残值收入。
(3)计算X设备的年金成本。
(4)运用年金成本方式,判断公司应选择哪一种设备。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X设备每年的税后付现成本=40000×(1-25%)=30000(元)
(2)X设备每年的折旧抵税额=80000×25%=20000(元)
最后一年末的税后残值收入=12000-12000×25%=9000(元)
(3)X设备的年金成本=[480000-9000×(P/F,10%,6)]/(P/A,10%,6)+30000-20000=119044.04(元)
(4)选择Y设备。
由于X设备的年金成本119044.04元>Y设备的年金成本105000元,所以选择Y设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东方公司计划购买一台设备,价值120万元,使用寿命5年,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期满无残值。公司使用该设备预计每年销售收入180万元,付现成本90万元,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若公司的资金成本为12%,则该项目的现值指数为( )。 (已知资金成本为12%时,5年期年金现值系数为3.6048)

A.2.21

B.2.56

C.2.61

D.2.82


正确答案:A
解析:每年折旧额=120÷5=24(万元) 税前利润=180-90-24=66(万元) 每年现金净流量=180-90-66×25%=73.5(万元) 现值指数=(73.5×3.6048)÷120=2.21

第2题:

某公司拟投产一新产品,需要购置一套专用设备预计价款900000元,追加流动资金145822元。公司的会计政策与税法规定相同,设备按5年折旧,采用直线法计提,净残值率为零。该新产品预计销售单价2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12元/件,每年增加固定付现成本500000元。该公司所得税税率为40%;投资的最低报酬率为10%。

要求:计算净现值为零的销售量水平(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正确答案:
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第五章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第十二章息税前利润的联系。 
(1)净现值为零,即预期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应等于原始投资流出的现值: 
原始投资流出的现值为1045822元(900000+145822) 
(2)未来收回的流动资金现值=145822×(P/S,10%,5)=145822×0.6209=90541(元) 
(3)由于预期未来现金净流量的总现值=未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现值+未来收回的流动资金现值所以,未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现值=预期未来现金净流量的总现值-未来收回的流动资金现值=1045822-90541=955281(元) 
(4)由于未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现值=每年经营阶段的现金净流量×(P/A,10%,5) 
所以,每年经营阶段的现金流量=955281÷(P/A,10%,5) 
=955281÷3.7908=252000(元) 
(5)由于每年经营阶段的现金净流量=每年税后利润+每年折旧 
所以,每年税后利润=每年经营阶段的现金净流量-每年折旧 
=252000-(900000/5)=252000-180000=72000(元) 
(6)每年税前利润=每年税后利润÷(1-所得税税率) 
=72000/(1-0.4)=120000(元) 
销售量=(固定成本+税前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500000+180000+120000)÷(20-12) 
=100000(件) 
现在我们来谈一下解答本题的思路: 
1)净现值为零,很容易联想到现金流入量的现值等于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现金流出量的现值是已知条件,这样,现金流入量现值也就成为已知条件了。有了现金流入量现值很容易就得到了每年的现金净流量指标。 
2)本题要计算销售量,题中很已知条件如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付现成本等很容易让我们想到要用每年的息税前利润数据来计算销售量。 
3)题中给出了设备的折旧额,我们就可以非常方便地把现金流量数据转化为税后净利、息税前利润等数据。 
4)在计算销售量时,由于我们已经求出了每年的税前利润,我们可以通过目标利润和固定成本来求销售量,此时,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边际贡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固定成本不仅包括固定付现成本,还包括固定非付现成本,即每年的折旧额。 

第3题:

某公司拟采用新设备取代已使用3年的旧设备,旧设备原价14950元,当前估计尚可使用5年,每年操作成本2150元,预计最终残值1750元,目前变现价值8500元,购置新设备需花费13750元,预计可使用6年,每年操作成本850元,预计最终残值2500元。该公司预期报酬率12%,所得税率30%,税法规定该类设备应采用直线法折旧,折旧年限6年,残值为原值的10%。

要求:进行是否应该更换设备的分析决策,并列出计算分析过程。


正确答案:
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平均年成本的计算及其应用。 
因新旧设备使用年限不同,应运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平均年成本比较二者的优劣。 
(1)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 
每年付现操作成本的现值=2150×(1-30%)×(P/A,12%,5) 
=2150×(1-30%)×3.6048 
=5425.22(元) 
年折旧额=(14950-1495)÷6 
=2242.50(元) 
每年折旧抵税的现值=2242.50×30%×(P/A,12%,3) 
=2242.50×30%×2.4018 
=1615.81(元) 
残值收益的现值=〔1750-(1750-14950×10%)×30%〕×0.5674 
=949.54(元) 
旧设备变现收益=8500-〔8500-(14950-2242.50×3)〕×30% 
=8416.75(元) 
继续使用旧设备的现金流出总现值=5425.22+8416.75-1615.81-949.54 
=11276.62(元) 
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11276.62÷(P/A,12%,5) 
=11276.62÷3.6048 
=3128.22(元) 
(2)更换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 
购置成本=13750(元) 
每年付现操作成本现值=850×(1-30%)×(P/A,12%,6) 
=850×(1-30%)×4.1114 
=2446.28(元) 
年折旧额=(13750-1375)÷6 
=2062.50(元) 
每年折旧抵税的现值=2062.50×30%×(P/A,12%,6) 
=2062.50×30%×4.1114 
=2543.93(元) 
残值收益的现值=〔2500-(2500-13750×10%)×30%〕×(P/S,12%,6) 
=〔2500-(2500-13750×10%)×30%〕×0.5066 
=1095.52(元) 
更换新设备的现金流出总现值=13750+2446.28-2543.93-1095.52 
=12556.83(元) 
更换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12556.83÷(P/A,12%,6) 
=12556.83÷4.1114 
=3054.15(元) 
因为更换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3054.15元)低于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3128.22元),故应更换新设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固定资产更新的平均年成本的计算,应注意: 
(1)由于新旧设备方案只有现金流出,而没有现金流入,且未来使用年限不同,只能利用固定资产的年平均成本进行决策。 
(2)残值引起的现金流动问题:首先应将最终的残值全部作为现金流入,然后将最终残值与税法残值作比较,如果最终残值高于税法残值,则需补交所得税,应作为流出(新、旧设备均属于这种情况)。否则,如果最终残值低于税法残值,则可以抵减所得税,即减少现金流出,应视为现金流入。所以,残值引起了两项现金流动,即最终的残值流入和最终残值高于或低于税法残值引起的所得税流动。 
(3)如果考虑所得税影响,折旧可以抵减所得税,因此,折旧抵减的所得税应视同为一种流入。此时的折旧是指税法规定的折旧,而不是会计折旧。如继续使用旧设备的现金流量计算如下: 
(1)初始阶段流出: 
①变现价值8500元(变现即为流入,继续使用即为流出) 
②变现净收益补税〔8500-(14950-2242.50×3)〕×30%=83.25(元) 
选择变现的净流入=8500-83.25=8416.75(元),即继续使用旧设备的现金流出为8416.75元。 
(2)经营阶段流出: 
①每年操作成本引起的税后净流出2150(1-30%)=1505(元) 
②折旧抵税(流出的减项)-2242.50×30%=-672.75(元)(只能抵3年,因为税法规定该类设备应采用直线法折旧,折旧年限6年,已使用3年,再需提3年的折旧) 
(3)终结阶段流出: 
残值流入(流出的减项) 
①最终的残值1750元全部作为现金流入,即流出的减项-1750元; 
②最终的残值1750元高于税法残值1495元,则需补交所得税(1750-1495)×30%=76.5(元),应作为流出。 
残值引起的现金净流入=1750-76.5=1673.5(元),即流出的减项-1673.5元。 
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年总成本 
=未来现金流出的总现值 
=8416.75+1505×(P/A,12%,5)-672.75×(P/A,12%,3)-1673.5×(P/S,10%,5)=11276.62(元) 
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11276.62÷(P/A,12%,5) 
=11276.62÷3.6048 
=3128.22(元)

第4题:

某公司拟用新设备取代已使用2年的旧设备。旧设备原价10000元,税法规定该类设备应采用直线法折旧,折旧年限5年,残值为原价的10%,当前估计尚可使用4年,每年操作成本2000元,预计最终残值1500元,目前变现价值为7000元;购置新设备需花费9000元,预计可使用5年,每年操作成本600元,预计最终残值1500元。该公司资本成本为10%,所得税税率25%。税法规定新设备应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5年,残值为原价的10%。
要求:进行是否应该更换设备的分析决策,并列出计算分析过程。


答案:
解析:
因新、旧设备使用年限不同,应运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平均年成本法比较二者的优劣
(1)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
每年税后付现操作成本的现值=2000×(1-25%)×(P/A,10%,4)=2000×(1-25%)×3.1699=4754.85(元)
年折旧额=(10000-10000×10%)÷5=1800(元)
每年折旧抵税的现值=1800×25%×(P/A,10%,3)=1800×25%×2.4869=1119.11元)
残值收益的现值=[1500-(1500-10000×10%)×25%]×(P/F,10%,4)=1375×0.6830=939.13(元)
旧设备变现流量=7000-[7000-(10000-1800×2)]×25%=6850(元)
继续使用旧设备的现金流出总现值=4754.85+6850-1119.11-939.13=9546.61(元)
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9546.61÷(P/A,10%,4)=9546.61÷3.1699=3011.64(元)
(2)更换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
购置成本=9000元
每年税后付现操作成本现值=600×(1-25%)×(P/A,10%,5)=600×(1-25%)×3.7908=1705.86(元)
年折旧额:


残值收益的现值=[1500-(1500-9000×10%)×25%]×(P/F,10%,5)=838.22(元)
更换新设备的现金流出总现值=9000+1705.86-1632.41-838.22=8235.23(元)
更换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8235.23÷(P/A,10%,5)=8235.23÷3.7908=2172.43(元)
因为更换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2172.43元)低于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3011.64元),故应更换新设备。

第5题:

某企业计划投资购买一套设备,设备价值500万元,使用寿命为5年,直线法计提折旧,残值率为10%,与税法规定一致,使用该设备每年能给企业带来销售收入600万元,付现成本480万元,假设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则该项目第五年的现金流量为( )万元。

A.112.5

B.162.5

C.120

D.170


正确答案:B
年折旧额=500?(1-10%)/5=90(万元),税前利润=600-480-90=30(万元),所得税=30?25%=7.5(万元),第1~4年的现金流量=折旧 税后利润=90 (30-7.5)=112.5(万元),第5年的现金流量=112.5 500?10%=162.5(万元)。

第6题:

中友公司计划购买一台设备,价值为120万元,使用寿命5年,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末无残值,使用该设备每年给企业带来销售收入180万元,付现成本86万元,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则该项目的现值指数为( )。 (已知企业的资金成本为12%,5年期年金现值系数为3.6048)

A.2.13

B.2.56

C.2.61

D.2.81


正确答案:A
解析:每年折旧额=120÷5=24(万元) 税前利润=180-86-24=70(万元) 每年现金净流量=180-86-70×33%=70.9(万元) 现值指数=70.9×3.6048÷120=2.13

第7题:

A公司原有设备一台,目前出售可得收入7.5万元(设与旧设备的折余价值一致)预计使用10年,已使用5年,预计残值为0.75万元,该公司用直线法提取折旧。现该公司拟购买新设备替换原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新设备购置成本为40万元,使用年限为5年,同样用直线法提取折旧,预计残值与使用旧设备的残值一致;使用新设备后公司每年的销售额可从150万元上升到165万元,每年的付现成本将要从110万元,上升到115万元。该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资金成本率为10%。要求:通过计算数字说明该设备是否应当更新?


正确答案:
初始现金流量增加额
=-(40-7.5)=-32.5(万元)
营业现金流量增加额:
旧设备折旧=(7.5-0.75)/5=1.35(万元)
新设备折旧=(40-0.75)/5=7.85(万元)


项目

更新前

更新后

差额

销售收入

150

165

15

经营付现成本

110

115

5

折旧费

1.35

7.85

6.5

税前利润

38.65

42.15

3.5

所得税

12.75

13.91

1.16

税后利润

25.9

28.24

2.34

劳业现金流量

27.25

36.O9

8.84


终结现金流量增加额=0
差额内部收益率:
-32.5+8.84(P/A,IRR,5)=O
(P/A,AIRR,5)=3.676
(IRR-10%)/(12%-10%)=(3.676-3.7908)/(3.6048-3.7908)
IRR=11.23%
因为差额内部收益率高于资金成本率,所以应选择更新。

第8题:

M公司决定添置设备一台,其价值为100万元。该设备预计可使用5年,5年后预计残值为1万元,税法规定的残值为0。8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为购置设备而举债的债务年利率为10%,每年末等额支付本息。

W公司除了借债购买设备外,也可以向有关租赁公司以融资租赁方式租用该设备。租赁合同规定:租期5年,每年年初支付租金30万元,税法规定采用直线法提折旧,租赁期满后设备由租赁公司收回。该设备的每年日常维修保养费用为5万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40%。

要求:通过计算为该公司作出选择举债购买设备还是租赁取得。


正确答案:租赁条件下的税后现金流出量 单位:元 贷款本息偿还额=1000000÷(P/A10%5)=1000000÷3.7908=263797(元)。 举债购买条件下的税后现金流出量          单位:元 由于租赁筹资与举债筹资的现金流量的差异不涉及或很少涉及风险问题。因此只要用税后债务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计算现值即可。税后债务资本成本=10%×(1-40%)=6%。 举债购买设备现金流出量现值小于租赁设备现金流出量现值说明举债购买较为合算。因此该公司应通过举
租赁条件下的税后现金流出量 单位:元 贷款本息偿还额=1000000÷(P/A,10%,5)=1000000÷3.7908=263797(元)。 举债购买条件下的税后现金流出量          单位:元 由于租赁筹资与举债筹资的现金流量的差异不涉及或很少涉及风险问题。因此,只要用税后债务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计算现值即可。税后债务资本成本=10%×(1-40%)=6%。 举债购买设备现金流出量现值小于租赁设备现金流出量现值,说明举债购买较为合算。因此,该公司应通过举

第9题:

某公司拟采用新设备取代已使用3年的旧设备,旧设备原价14950元,当前估计尚可使用5年,每年操作成本2150元,预计最终残值1750元,目前变现价值8500元;购置新设备需花费13750元,预计可使用6年,每年操作成本850元,预计最终残值2500元。该公司预期报酬率12%,所得税税率25%,税法规定该类设备应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6年,残值为原值的10%。
要求:进行是否应该更换设备的分析决策,并列出计算分析过程。


答案:
解析:
因新旧设备使用年限不同,应运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平均年成本法比较二者的优劣。
(1)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
每年付现操作成本的现值=2150×(1-25%)×(P/A,12%,5)=2150×(1-25%)×3.6048=5812.74(元)
年折旧额=(14950-14950×10%)÷6=2242.5(元)
折旧抵税的现值=2242.50×25%×(P/A,12%,3)=2242.50×25%×2.4018=1346.51(元)
残值收益的现值=[1750-(1750-14950×10%)×25%]×(P/F,12%,5)=[1750-(1750-14950×10%)×25%]×0.5674=956.78(元)
目前旧设备变现利得=8500-[8500-(14950-2242.50×3)]×25%=8430.63(元)
继续使用旧设备的现金流出总现值=5812.74+8430.63-1346.51-956.78=11940.08(元)
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11940.08÷(P/A,12%,5)=11940.08÷3.6048=3312.27(元)。
(2)更换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
购置成本=13750元
每年付现操作成本现值=850×(1-25%)×(P/A,12%,6)=850×(1-25%)×4.1114=2621.02(元)
年折旧额=(13750-13750×10%)÷6=2062.5(元)
折旧抵税的现值=2062.50×25%×(P/A,12%,6)=2062.50×25%×4.1114=2119.94(元)
残值收益的现值=[2500-(2500-13750×10%)×25%]×(P/F,12%,6)=[2500-(2500-13750×10%)×25%]×0.5066=1124.02(元)
更换新设备的现金流出总现值=13750+2621.02-2119.94-1124.02=13127.06(元)
更换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13127.06÷(P/A,12%,6)=13127.06÷4.1114=3192.84(元)
因为更换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3192.84元)低于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3312.27元),故应更换新设备。

第10题:

甲公司购买一台新设备进行旧设备更新。新设备购买价为36000元,预计使用寿命10年,预计净残值为4000元(与最终报废残值一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与税法要求一致),每年营运成本为8000元,假设当期折现率为10%。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则新设备的年金成本为(  )元。[已知(P/A,10%,10)=6.1446;(P/F,10%,10)=0.3855]

A.10807.85
B.11545.85
C.11607.85
D.13607.85

答案:A
解析:
新设备的年金成本=[36000+8000×(1-25%)×(P/A,10%,10)-(36000-4000)/10×25%×(P/A,10%,10)-4000×(P/F,10%,10)]/(P/A,10%,10)=10807.85(元),选项A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