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人甲、乙共用一宗土地,无独自使用院落。该宗地内,甲、乙分别拥有独立建筑物面积为 100 ㎡、

题目
产权人甲、乙共用一宗土地,无独自使用院落。该宗地内,甲、乙分别拥有独立建筑物面积为 100 ㎡、
200 ㎡,建筑占地总面积为 150 ㎡。不考虑其他因素,如甲分摊得到宗地院落使用面积为 100 ㎡,则该宗地面积为( )㎡。

A、150
B、300
C、450
D、600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甲分摊到的院落使用面积=100=100/(100+200)
×总院落使用面积总院落使用面积=300 宗地面积=总院落使用面积+建基面积=300+150=450。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甲、乙两宗权益、区位、面积、规划条件等相当的土地,甲土地为空地,乙土地上有一建筑物,但估价结果显示乙土地连同地上建筑物的价值低于甲土地的价值,这是由于( )。

A.该建筑物的价值低于拆除费用

B.该估价结果肯定有误

C.甲土地的价值高于乙土地的价值

D.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正确答案:A
在甲、乙两宗权益、区位、面积、实物条件等都一样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两块地的价值应当是一样的,对于一块地是空地,另一块地上有建筑物的情况来说,如果地上建筑物的价值低于它的拆迁费用,那以建筑物的价值会成为负数,从而会降低该土地的价值。

第2题:

共用题干

甲、乙二人共同创作完成《知识产权案例分析》一书,甲撰写了总论部分,乙撰写了案例部分。关于此书著作权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知识产权案例分析》系甲、乙创作的可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
B:本书的著作权应属甲、乙二人共同享有
C:甲、乙都有权单独使用对方撰写的部分
D:甲、乙各有权对自己创作的部分单独行使著作权

答案:A,B,D
解析:
《著作权法》第12条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选项A,甲对古文的注释是演绎作品,演绎人对演绎出版的新作品享有著作权,因此甲对该古文的注释本享有著作权。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选项B,乙经甲同意将该古文翻译成法语也是演绎作品,因此也享有著作权,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选项C,乙不是该古文原作的著作权人,因此无权禁止他人再将其译成外国文字。因此选项C不正确。选项D,出版社要出版乙的书应征得原古文注释作者甲的同意和其翻译者乙的同意,也就是说任何第三人在使用演绎作品时,既要取得演绎者的许可,也要取得原作品著作权人的许可,因此选项D也是正确的。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9条规定:合作作品不可以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权由各合作作者共同享有,通过协商一致行使;不能协商一致,又无正当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转让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是所得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作者。因此选项A是不正确的。《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2项指出:“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因此选项B是不正确的。合作作品的一个特殊之处在于著作权的保护期限。由单个作者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的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而在合作作品的情况下,则是最后死亡的作者的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因此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依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合作作品可以分为两种,合作作者行使著作权的方式也因此有两种:第一种是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如歌曲和歌词,一部学术著作中几位作者分别撰写的不同的章节。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就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和行使著作权,但在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第二种是合作作品不可以分割使用的。如两个人合作撰写一篇学术文章,共同讨论提纲,共同创作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合作作品的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和行使。《著作权实施条例》第9条规定:“合作作品不可以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权由各合作作者共同享有,通过协商一致行使;不能协商一致,又无正当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转让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是所得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作者。”本题中的合作作品是属于第一种情况,因此正确的选项为ABD。
《著作权法》第17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王某与张先生没有约定,该画的著作权人应当是张先生,因此选项A是不正确的,同样选项B也是不正确的。《著作权法》第18条规定:“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选项D,《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1)发表权;(2)署名权;(3)修改权;(4)保护作品完整权;(5)复制权;(6)发行权;(7)出租权;(8)展览权;(9)表演权;(10)放映权;(11)广播权;(12)信息网络传播权;(13)摄制权;(14)改编权;(15)翻译权;(16)汇编权等权利。因为该画的著作权人是张先生,因此选项D是不正确的。
依《著作权法》第21条第1款的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与本法第10条第1款第5项至第17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依据上述规定,《希望》的保护期限应至2016年12月31日,故A选项是错误的。选项B,江某的子女依法继承和享有作品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是正确的。选项C,江某的子女对该作品依法享有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刘某对《希望》进行改编应征得著作权人江某的子女的许可,电影出版社应向江某的子女支付相应的报酬。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著作权法》第11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甲的作品尽管还没有发表,但甲仍然是著作权人。乙将甲的这一作品稍加修改并署名为自己后发表,侵犯了甲的著作权。

第3题:

甲、乙两宗相邻土地,价格均为50万元,若将该两宗土地合并为一宗土地,合并后的市场价格为15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乙宗地的拥有者购买甲宗地,则甲宗地的拥有者合理的索价范围是( )万元。

A.0~50

B.50~75

C.50~10O

D.100~150


正确答案:C

第4题:

下列行为中属于转让专利权的是()

A.甲与乙订立一项合同,约定只有乙才可以使用甲的一项专利,并支付10万元使用费。甲以及其他任何人都不能使用。
B.甲与乙订立一份合同,约定乙取代甲成为其拥有的某项专利的新专利权人,但不支付任何报酬
C.甲与乙订立一份合同,约定乙取代甲成为其拥有的某项专利的新专利权人,同时支付100万元
D.甲与乙订立一份合同,约定乙取代甲成为其拥有的某项专利的新专利权人;同时甲取代乙成为其所拥有的某项专利技术的新专利权人。

答案:B,C,D
解析:

第5题:

甲、乙两家企业共有一项土地使用权,土地面积为 1500平方米,甲、乙企业的实际占用比例为 3: 2。已知该土地适用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为每平方米 5元。关于甲、乙企业共用该土地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下列处理正确的有( )。

A.甲企业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1500×3/5×5=4500(元)
B.甲企业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1500×5=7500(元)
C.乙企业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1500×2/5×5=3000(元)
D.乙企业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1500×5=7500(元)

答案:A,C
解析:

第6题:

甲通过转让获得一宗国有土地的土地使用权,并委托登记代理机构乙代办该宗地的变更登记手续,按照我国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的有关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有权查询该宗地的地籍调查表和土地登记卡

B.乙有权查询该宗地的地籍调查表和土地登记卡

C.乙只有在甲的陪同下才可查询该宗地的地籍调查表

D.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依公开查询办法查询该宗地的土地登记卡和宗地图

E.国家安全机关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权查询该宗地的地籍调查表


正确答案:ABD

第7题:

甲、乙兄弟二人居住于院落中,四面南房为甲所有,无间北房为乙所有。甲在外地打工,乙独自在家。某日,院墙因连日暴雨倒塌建路人丙砸伤,丙方的损失应由( )

A.以单独承担责任
B.甲、乙承担责任
C.甲、乙承担按份责任
D.丙自己承担责任

答案:B
解析:
本题属于物件损害责任,是指因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等物件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侵权人应当承担的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85条: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建筑物倒塌致害责任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归责,甲乙两人对于院落的院墙都是所有权人,属于共同共有,对于 院墙倒塌造成的损害,如果甲乙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甲乙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所以答案选择B选项。

第8题:

某宗地位于甲机场的一端,在甲机场的享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土地的一侧,长期被认为是甲机场的土地。乙公司与甲机场协商,长期借用。后来,乙公司发现该宗地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属不明,遂向地方国土部门请求,签订了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交付了出让金,取得了该宗地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已经过登记。甲机场发现后,向乙公司主张权利,被乙公司拒绝。甲机场向法院起诉,要求对该宗地进行确权,并追究乙公司侵权责任。


参考答案:

在本案中,对于家机场原来一直使用的该争议宗地,尽管其一直在使用,但是,并没有享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在其将该宗地借给乙公司使用后,乙公司发现甲机场对该宗地不享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之后,自己直接向国土管理部门申请建设用地使用权,并且最终取得了建设用地使用权。
其行为是通过正当程序,签订了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交纳了土地出让金,取得了国家所有土地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这是通过出让的方式取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符合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的条件,已经取得该权利因此,应当承认其取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合法、有效,依法予以保护。
但同时应当对乙公司不诚信的行为进向谴责,责令其对甲机场的土地使用费以及其造成的损失给予适当的赔偿。


第9题:

甲、乙两家相邻土地,市场价格分别为50万元和70万元,若将该两家土地合并为一家土地,合并后的土地市场价格为150万元,如果乙宗地的拥有者购买甲宗地,则甲宗地的拥有者合理的要价范围是()万元。

A.0-50
B.50-65
C.50-80
D.62.5-150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造成成交价格偏离正常价格的因素。甲宗地单独的价格为50万,合并后增 值=150-(50+ 70) =30(万元)。那么土地乙的拥有着可要价50万元至80万元(50+30= 80)。参见教材P190。

第10题:

(2016 年) 产权人甲、 乙共用一宗土地, 无独自使用院落。 该宗地内, 甲、 乙分别拥有独立建筑面积为 100m2、 200m2, 建筑占地总面积为 150m2。 不考虑其他因素, 如甲分摊得到该宗地院落使用面积为 100m2, 则该宗地面积为() m2

A. 150
B. 300
C. 450
D. 600

答案:C
解析:
根据 4.2 中的公式。 设该宗地面积为 X, 可列出 100(/ 100+200)(X-150)=100, 可以求解得到 X=450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