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题目
关于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事人的追加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职权进行,也可以由当事人申请追加
B、第二审程序中,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C、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D、公民的诉讼行为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或宣告无行为能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对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理解错误的是?()

A.调解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但是在民事执行中不能进行调解

B.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可以处分自己的民事诉讼权利,也可以处分自己的民事实体权利

C.当事人提交书面的答辩状并不是辩论的形式

D.对等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享有的诉讼权利不完全一致,但却是对应的


参考答案:C

第2题:

下列哪一项关于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说 法是正确的?( )
A.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实际上是一种民事制裁
B.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只能适用于审判阶段
C.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只能对当事人适用
D.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人民法院依职权采 取的强制性手段


答案:D
解析:
。民亊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实际上是一种保障性的教育手段,而不是民亊制裁;其不仅仅适用于审判 阶段,还包括执行阶段。所以只有D项是正确的。

第3题:

下列对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叙述正确的是:( )。

A.涉外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可以就上诉的期限申请延期

B.涉外民事诉讼中,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30日内答辩

C.涉外民事诉讼中,案件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审结

D.涉外民事诉讼中,案件审结的期限没有限制


正确答案:C
《民事诉讼法》第246条规定:“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起诉状副本送迭被告,并通知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三十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申请延期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民事诉讼法》第247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有权在判决书、裁定书送达之日起三十日内提起上诉。被上诉人在收到上诉状副本后,应当在三十日内提出答辩状。当事人不能在法定期间提起上诉或者提出答辩状,申请延期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民事诉讼法》第248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的期间,不受本法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一百五十九条规定的限制。”故只有C项是正确的。

第4题:

关于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诚实信用原则主要是对当事人、代理人的要求,对法院没有要求
B.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是民事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上的体现
C.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诚信原则对其他诉讼参与人也要适用


答案:A
解析:
考点:城实信用原则
讲解:诚实信用原则不仅是对当事人、代理人的要求,对法院也有要求,例如法院得与一方当事人共谋或者辜负当事人的信赖而损害其利益;判决书应当说明判决所认定的 实和依据的法律规则;不得故意或者过失形成不利于或者有利于一方的诉讼状态;当明知自己与一方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审理时,应该主动提出回避等。此A项的说法错误,是应选项。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既是民事诚实信用原则在民诉讼法上的体现,也是民事诉讼程序自身的要求,所以B项的说法正确,不是应选项。《民诉讼法》第112条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责任,因此C项的说法正确,不是应选项。诚信原则对其他诉讼参与人也要适用,律师的诚信代理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D项的说法正确,不是应选项。答案选A。

第5题:

关于民事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下列说法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A、法定代理人与当事人在诉讼中发生的诉讼事件的法律后果相同
B、法定代理人既有可能是自然人,也有可能是单位
C、法定代理人的被代理人只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法定代理人与诉讼当事人在诉讼上具有相同的诉讼地位

答案:A,C,D
解析:
法定代理人与当事人的在诉讼中发生的诉讼事件的法律后果并不完全相同。当事人死亡可能会导致诉讼终止的法律后果,但法定代理人死亡可能会导致诉讼中止的后果。因此A选项说法不正确,当选。法定代理人可以是自然人父母等其他近亲属,还可以是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因此B项说法正确,不选。法定代理人的被代理人还包括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C选项说法不正确,当选。根据民事诉讼法的原理,法定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在诉讼上具有相当的诉讼地位,但不是相同的诉讼地位,比如,在被代理人作为原告的诉讼中,法定代理人不是原告,而只是原告的法定代理人。所以D项说法不正确,当选。

第6题:

下列关于涉外民事诉讼期间和送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涉外民事诉讼中,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60天内答辩
B:涉外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可以就上诉的期限申请延长
C:涉外民事诉讼中,案件审结的期限不受《民事诉讼法》第一审普通程序和第二审程序审理期间的限制
D: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满六个月,即视为送达

答案:C
解析: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68条的规定,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并通知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30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申请延期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所以AB项错误。根据第270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的期间,不受本法第149、176条规定的限制,所以C项正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67条第(8)项,公告送达期限为3个月,故D项错误。

第7题:

下列对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叙述错误的是:()

A:涉外民事诉讼中,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60日内答辩
B:涉外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可以就上诉的期限申请延期
C:涉外民事诉讼中,案件审结的期限没有限制
D:涉外民事诉讼中,案件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审结

答案:A,B,D
解析:
【考点】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详解:《民事诉讼法》第268条规定: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并通知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30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申请延期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可见,只有被告在我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才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30日内答辩,所以A项表述错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69条规定,当事人不能在法定期间提起上诉或者提出答辩状,申请延期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所以,涉外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就上诉的期限申请延期,故B项错误。《民事诉讼法》第27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的期间,不受本法第149条、第176条规定的限制。所以,C项正确,D项错误。所以,本题应选A、B、D项。

第8题:

下列哪一项关于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说法是正确的?( )

A.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实际上是一种民事制裁

B.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只能适用于审判阶段

C.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只能对当事人适用

D.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人民法院依职权采取的强制性手段


正确答案:D
D。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实际上是一种保障性的教育手段,而不是民事制裁;其不仅仅适用于审判阶段,还包括执行阶段。所以只有D是正确的。

第9题:

下列关于涉外民事诉讼期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涉外民事诉讼中,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60天内答辩
B:涉外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可以就上诉的期限申请延长
C:涉外民事诉讼中,案件审结的期限不受《民事诉讼法》第一审普通程序和第二审程序审理期间的限制
D:涉外民事诉讼中,案件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

答案:C
解析:
【考点】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问题。详解: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68条的规定,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并通知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30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申请延期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所以A项、B项错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70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的期间,不受本法第149条、第176条规定的限制。所以D项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项。

第10题:

关于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事人的追加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职权进行,也可以由当事人申请追加
B.第二审程序中,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C.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D.公民的诉讼行为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或宣告无行为能力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核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民事诉讼中,公民的诉讼行为能力,始于成年,终于死亡或宣告无行为能力。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