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真题)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题目
(2009年真题)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预备犯罪过程中
B.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着手实行犯罪以后
C.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以前
D.出现了损害结果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中止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对于中止犯的处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是犯罪的一种状态

C.中止犯与未遂犯不同之处表现在主观上的主动,阶段上包括预备,放弃行为上的彻底等等


正确答案:ABC

第2题:

下列有关犯罪中止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犯罪实行过程中

B.犯罪中止必须是行为人自动且彻底的放弃犯罪

C.如果行为人实施完毕犯罪行为后,在犯罪结果发生前,自动采取措施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发生,使犯罪未完成的也成立犯罪中止

D.如果行为人采取了各种挽救措施,但未能有效地阻止法定犯罪结果发生的,也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

E.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可以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可以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ABC
本题考核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因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如果行为人采取了各种挽救措施,但未能有效地阻止法定犯罪结果发生的,不能认定为犯罪中止。所以选项D错误。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所以选项E错误。

第3题:

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预备犯罪过程中

B.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着手实行犯罪以后

C.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以前

D.出现了损害结果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A
解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可分为犯罪预备的中止、实行未终了的中止和实行终了的中止。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选项BC是错误的。选项D的表述也是错误的,因为损害结果不等于犯罪结果,比如,在实施故意杀人犯罪行为的过程中,给被害人造成的重伤害,由于行为人主动放弃犯意或者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应该认为是犯罪中止,虽然此种行为造成了某种损害结果。

第4题:

关于犯罪中止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犯罪行为实施完毕,则不可能成立犯罪中止
B.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C.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D.犯罪中止只可能出现在故意犯罪中
E.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

答案:B,C,D,E
解析:
本题属于刑法题目。
A项,行为人在实施完毕犯罪行为后、犯罪结果出现之前,自动采取措施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的发生,成立犯罪中止。故错误,排除。
B、C项,《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故正确,当选。
D项,犯罪中止,是在故意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故正确,当选。
E项,犯罪的预备阶段是指实施犯罪创造条件而进行的准备阶段。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未实行终了的中止二是实行终了的中止。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故正确,当选。

第5题:

下列关于犯罪形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故意犯罪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
B.过失犯罪也可能存在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形态
C.故意犯罪形态只能存在于犯罪过程中,在犯罪过程以外出现的某种状态,不是故意犯罪形态
D.同一犯罪行为,只有一种犯罪形态

答案:B
解析:
故意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出现结局所呈现的状态,即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其中,犯罪既遂称为犯罪完成形态,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称为犯罪未完成形态,故A项正确。过失犯罪没有犯罪目的,不可能为犯罪实施预备行为,并且过失犯罪必须要有危害结果的发生。因此,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形态,故B项错误。按照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因主客观原因停止下来而区分出了预备、未遂、中止、既遂的犯罪形态。因此,故意犯罪形态只能存在于犯罪过程中,犯意形成之后又打消犯意、犯罪既遂之后的悔罪表现等,都不是故意犯罪形态;同一犯罪行为也只能有一种犯罪形态,如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不可能出现在同一犯罪行为中。故C、D项正确。

第6题:

乙想杀甲,便约甲吃饭,趁甲还没来之即,在甲的饭菜中放入毒药,因久等未来且又惧怕法律制裁,乙遂打消杀甲的恶念,将有毒的菜倒掉。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犯罪未遂

B.犯罪预备

C.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D.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参考答案:C

第7题:

关于故意犯罪形态,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

B.间接故意不可能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

C.对过失犯罪而言,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未遂的问题

D.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


正确答案:D
解析:在犯罪预备阶段既可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也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D表述错误,故为正确选项。

第8题:

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实行阶段

B、犯罪告一段落,归于未遂之后,不可能出现犯罪既遂

C、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

D、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结果构成犯罪既遂的,应当减轻处罚。


参考答案:ABC

第9题:

甲与乙通奸后共谋杀害乙的丈夫,甲将一包毒药交给乙,乙因愧疚而没有投毒,并到公安机关自首。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A.甲成立犯罪未遂,乙成立犯罪中止
B.甲成立犯罪预备,乙成立犯罪中止
C.甲、乙均成立犯罪中止
D.甲、乙均不构成犯罪

答案:B
解析:
甲和乙已经实施了商议犯罪计划、准备犯罪工具的犯罪预备行为,超出了犯意表示阶段,进入到预备阶段,但并未进一步实施实行行为,因此甲、乙处于犯罪的预备阶段。D选项错误。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且具备有效性的,单独成立犯罪中止,中止的效力不及于其他共同犯罪人,其他共同犯罪人应认定为属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本案中,乙自动放弃犯罪并避免了犯罪结果发生,成立犯罪中止;由于乙在预备阶段中止,而整个共同犯罪的进程从属于实行犯,甲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进入实行阶段,因此属于犯罪预备。B选项正确,AC选项错误。

第10题:

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
A.自动性是中止犯与未遂犯、预备犯区别的根本标志
B.自动性不以具有悔过之心为必要
C.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D.犯罪中止也是法定量刑情节之一


答案:A,B,C,D
解析:
解析:自动性指犯罪分子在自认为能够完成犯罪的情况下,由本人自主地决定停止犯罪,是否具有悔过之心并非认定自动性的必要条件;自动性是中止犯与未遂犯、预备犯区别的根本标志;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也是法定量刑情节之一。A、B、C、D表述均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