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与张某发生矛盾,李某扬言当晚必将放火烧掉张某房屋。张某知道李某的倔脾气,言出必行,肯定李某必然来放火烧房。 同时张某为了除掉其妻,当晚故意将其妻灌醉,并将房门反锁,让人以为屋主外出。李某依其所言,当晚10点放火将张某房屋烧毁,同时也烧死了张妻。李某、张某对张妻死亡的结果的主观心态表述正确的是(  )。

题目
李某与张某发生矛盾,李某扬言当晚必将放火烧掉张某房屋。张某知道李某的倔脾气,言出必行,肯定李某必然来放火烧房。 同时张某为了除掉其妻,当晚故意将其妻灌醉,并将房门反锁,让人以为屋主外出。李某依其所言,当晚10点放火将张某房屋烧毁,同时也烧死了张妻。李某、张某对张妻死亡的结果的主观心态表述正确的是(  )。
A.李某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张某是间接故意
B.李某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张某是直接故意
C.李某没有过失,也没有故意;张某是直接故意
D.李某没有过失,也没有故意;张某是间接故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张某殴打李某,致其腿骨骨折住院。即将出院时,医院检查发现李某患有晚期癌症,不久李某便在医院死亡。下列表述巾正确的有( )。 A.张某对李某的死亡不承担民事责任 B.张某对李某的死亡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C.张某对李某的伤害应承担民事责任 D.张某对李某的伤害不承担民事责任


正确答案:AC
本题考查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中的凶果关系问题。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四个,即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具有违法性、受害人有遭受损害事实、行为人的违法行为与受害人所受的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在本案中,张某的侵权行为与李某遭受的腿骨骨折这一损害之间显然具有因果关系,张某应对此一损害承担侵权责任。至于李某的死亡,则是因其患有晚期癌症所致,与张某实施的侵权行为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故不应由张某承担责任。因此,选项AC是正确答案。

第2题:

张某与妻吵架后出走,一直未与家人联系,5年后因想家心切回到家中,得知半年前其妻王某已向法院申请其死亡并改嫁李某,张某与王某的女儿张小已由赵某收养,闲置的住房被村办工厂占有。下列关于张某的权利的表述错误的是:

A.张某可以申请法院撤销死亡宣告

B.张某不得请求确认王、李间的婚姻无效

C.张某可以请求法院解除赵某对张小已的收养关系

D.张某可以要求村办工厂归还占有的住房并赔偿损失


正确答案:C
[考点] 宣告死亡及其法律后果
[答案及解析]C。依《民法通则》第24条第l款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明确知道没有,死亡的,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其的死亡宣告。依第37、38条规定,王某与李某的婚姻合法有效,收养关系也合法有效,仅仅在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同意解除时除外。依第40条规定,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请求财产返还,原物已被第三人合法占有的,第三人可以不予以返还。亦即第三人非法取得的则应返还。综上,C项当选。

第3题:

张某、李某双方在签订一份借款合同时,李某应张某的要求,由范某对李某履行合同提供保证担保,并另行签订保证合同。则该保证合同应由( )。

A.张某与李某签订

B.张某与范某签订

C.李某与范某签订

D.张某、李某、范某共同签订


正确答案:B
解析: 《合同法》规定,保证是指第三人为债务人的债务履行作担保,由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本题中,范某是保证人,张某是债权人,所以应由张某和范某签订保证合同。

第4题:

张某因下落不明被宣告死亡,其一间私房被其配偶李某继承.李某与王某再婚,并将该房出租.后张某回来,要求李某返还房屋,引发纠纷.经查,李某共收租金2万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张某与李某的婚姻关系继续有效

B.李某应返还房屋,但无需返还租金

C.李某和王某离婚后,与张某的婚姻关系继续有效

D.李某应返还房屋和租金给张某


正确答案:B

第5题:

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致使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下列哪些判断不符合黄某对李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 )。

A.间接故意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意外事件


正确答案:ABCD
黄某意图杀张某却烧死李某的情形,属于刑法上的对象认识错误。李某的死亡虽然不是黄某所期望的,但是,值班室内人的死亡却是其期望的,因此,李某的死亡是黄某主观意图范围之内追求的内容。所以,误把甲当作乙加以侵害,而甲与乙体现相同的社会关系。

第6题:

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值班时,即放火将值班室烧毁,不料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黄某对李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不包括?

A、间接故意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意外事件


参考答案:BCD

第7题:

李某告诉王某,张某赖账不还,希望王某帮他把张某绑走以逼迫张某还债。其实张某并没有赖账不还,王某也清楚李某只是想绑架张某索要钱财,但王某仍然按李某的安排,伙同魏某(魏某被告知为索债而教训张某)将张某绑架至市郊一危房里,并将其反锁在危房里。当晚恰逢下暴雨,危房倒塌,压死张某。下列对李某、王某、魏某的行为性质表述错误的是( )。

A.李某构成绑架罪的加重情节,依法应当判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B.王某与魏某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共同犯罪

C.王某与李某构成绑架罪的共同犯罪

D.魏某构成非法拘禁罪


正确答案:B
[答案] B
[评析] 本题案例中王某与李某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绑架的故意,并共同实施了绑架的行为,故王某与李某成立绑架罪的共同犯罪;魏某虽然在客观上采取了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行为,但其主观上是为了“索债”,其没有绑架的故意,不成立绑架罪,应单独成立非法拘禁罪。故B为正确选项。

第8题:

张某为自己所有的房屋向甲保险公司投保了财产险,张某与邻居李某交恶,李某放火将张某的房屋烧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经友人调解,李某公开向张某赔礼道歉。张某表示不以任何形式追究李某的责任,则李某的损失可以由甲保险公司承担

B.保险人自接到事故通知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C.如保险公司向张某赔偿保险金后,友人调解成功,则张某依然有权表示放弃追究李某的责任

D.如张某与李某因此相爱并迅速结婚,则保险公司不能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


正确答案:ABCD
《保险法》第60~62条。第62条规定:“除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者其组成人员故意造成本法第60条第l款规定的保险事故外,保险人不得对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者其组成人员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虽张李结婚,但李先前行为为故意行为,故D选项依然错误。

第9题:

张某与李某有仇。某日,李某看见张某拿着木棒向他走来,李某以为张某要报复,遂向张某抢先出手,将张某打伤。李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行为。 ( )

参考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
《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本题显然不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故本题不正确。

第10题:

李某与张某发生矛盾,李某扬言当晚必将放火烧掉张某房屋。张某知道李某的倔脾气,言出必行,肯定李某必然来放火烧房。同时张某为了除掉其妻,当晚故意将其妻灌醉,并将房门反锁,让人以为屋主外出。李某依其所言,当晚6点放火将张某房屋烧毁,同时也烧死了张妻。下列关于李某、张某对张妻死亡的结果的主观心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李某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张某是间接故意

B.李某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张某是直接故意

C.李某没有过失,也没有故意;张某是直接故意

D.李某没有过失,也没有故意;张某是间接故意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故意和过失的类型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在没有预见到结果发生的情况下认定过失的前提是“应当预见”。按照一般人的认识水平,如果房门反锁,则屋里通常不会有人,所以李某对于“张妻醉卧家中”不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应当预见”的义务,李某对因其烧屋而致张妻死亡的结果不承担过失的责任。当然,李某也没有杀害张妻的故意,李某可以说只是张某杀妻的工具而已。张某为了达到杀害其妻的目的,将其妻灌醉,而且将房门反锁,制造了无人在屋里的假象,最终导致其妻被烧死的结果。张某对其妻死亡结果的主观心态是直接故意。C为正确答案。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