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作文教学的看法。  魏书生曾说:“学生批改作文的积极性高,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关

题目
单选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作文教学的看法。  魏书生曾说:“学生批改作文的积极性高,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关注教师的批语的程度。”为此,必须教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我认为魏书生的批改方法值得借鉴:(1)最基本的部分,包括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错别字几个、有几处病句、标点符号有几处等明显错误;(2)实质性部分,包括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看文章的选材、看文章结构、看表达方式、看语言是否简练、流畅、深刻。这样的批语就像批判地鉴赏一件“艺术品”,让学生更多地发现别人作文的闪光点。  对上述做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互批改,贯穿一个“赏”字。

B

作文批改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C

学生不容易吸收别人的长处,对于别人的缺点、短处学生不会引以为戒。

D

学生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既可以欣赏到不同学生的作文,又可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对作文指导的一般过程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作前范写--立意和构思--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讲评--学生修改并定稿。

B、作前指导--立意和构思--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讲评--学生修改并定稿。

C、作前指导--阅读范文--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讲评--学生修改并定稿。

D、作前指导--立意和构思--学生写作--学生修改并定稿--教师批改、讲评。


参考答案:B

第2题:

某位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进行了名为“给自己的作文找读者”的尝试。学生完成作文后。作文不是当堂收上来而是让学生保留2天,在这2天里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文给同学写评语(内容不限,字数不限)。2天后作文收上来,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评价,这项活动学生参与热情极高。
下面关于某教师作文课改尝试的评价,哪项是错误的?(  )

A.教师关注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乐于分享写作欲望
B.教师用“给作文找读者”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C.教师是作文评价的主体,教师要多改,反对学生的独立修改
D.写作评价能采用学生互评教师讲评相结合的评价形式

答案:C
解析:
某教师进行的这项尝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在这次活动中,每一位学生既是自己作文的作者,又是其他同学作文的读者,而且每一位同学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更多人的阅读?评语和肯定。这样一来,作文写作和评改就更具挑战性和鼓动性。故C项说法是错误的

第3题:

关于作文教学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有( )。

A、作文教学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B、作文教学能巩固提高从阅读课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C、作文教学对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积极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D、作文教学能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语文课上付老师让学生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作文。付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发现,其他同学在写自己的梦想时都想成为一名教师或者科学家,只有小刚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工人。上课时,付老师特意安排小刚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作文,小刚的作文赢得台下同学的阵阵掌声。付老师对小刚提出表扬并且对同学们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不一定是要成为什么了不起的人物,社会需要不同的人才,工人也可以为社会做贡献。”付老师的做法(??)。

A.不可取,应该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B.不可取,不利于学生成才
C.可取,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D.可取,社会对工人的需求量大,不需要科学家

答案:C
解析: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是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题干中付老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其做法是正确的,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第5题:

关于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下列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把作文中应注意的问题直接提出,由学生来回答,会使学生对写作的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B.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的指导单一、枯燥,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C.新课程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作文教学中也同样适用
D.打破以往由教师先做讲解提示,再由学生自由作文的做法,改为由学生分组讨论


答案:A
解析:
如果把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一一列出来,由学生回答,会使大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因为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是少数,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就可避免此弊端。

第6题:

一位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发现一篇构思精巧、立意新颖的优秀作文,于是决定利用作文评讲课朗读这篇作文。可是,老师刚把这篇文章读完,就有一位同学站起来检举这篇作文是抄袭的。此时,全班一片哗然,同学们一起把目光投向那位抄袭作文的同学,那位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老师也一下子愣住了。后来,这位教师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将话题转移到评价这篇作文好在哪里。当同学们评、赏结束后,老师问大家:“今天我们能欣赏到这样的好作文,应该谢谢谁呢 ”这时同学们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一起为那位同学送去了热烈的掌声。这位语文老师以此为契机,从那天开始,要求全班同学每周轮流推荐一篇优秀作文在班里朗读。后来,这位抄文章的同学写了一篇真情意切的感悟,最后一句话是:“我感谢我的老师,我将永远记住这次教训。”
关于语文老师的做法,正确的观点是( )

A.语文老师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化解了一次课堂危机
B.课堂突发事件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要好好利用
C.语文老师的处理欠妥当,应当严厉批评抄袭的那位同学
D.语文老师运用教学机智,以特殊的形式给了犯错的学生深刻的教育

答案:A,B,D
解析:

第7题:

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按要求答题。
批改作文.是语文老师最辛苦的事。青少年的“情感效应”极为明显,当代学者认为:“情商”甚于“智商”。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是作文教学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叶圣陶早在1963年的一封信中曾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他很注重情感的激励机制。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学生能力的发挥,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采取积极态度,则学生的能力可以发挥80%~90%,而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发挥20%~30%。这说明,其中50%~60%的潜力,是能够通过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动机而递增的。
基于材料倡导的作文批改观,下列理解或做法正确的是()。


A.作文批改重在激发青少年的智商

B.尽量依据名家的观点批改作文

C.积极评价更能提高批改作文效率

D.积极评价就是巧于点拨、精批细改

答案:C
解析:
作文讲评应该正面激励学生,评出学生练笔的信心和热情,所以积极的、正面的评价能够提高作文评改的效果和效率,选项C的说法是正确的。A项,“重在激发智商”说法不对;B项,批改作文的依据应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而非名家观点;D项,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共有四点,一是“引导自改,突出批改的主体观”;二是“肯定优点,体现批改的激励观”;三是“巧于点拨,立足批改的启发观”;四是“形式常新,实现批改的多样观”;材料中体现的是第二点,而选项是第三点,所以该选项也错误。

第8题:

两位教师上作文讲评课,教学目的同是:让学生明确如何才能把作文写得充实具体。 刘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上次作文中的六条优缺点,并订正了七个病句,还列举了几个标 点符号的错误用法。教师讲到底.学生无一人发言,课堂“秩序良好”。经检查教学效果,学生对作文究竟怎样才能写得充实具体还是不清楚。 张老师.一上课挂出两块小黑板,抄着事先选好的两篇作文,让学生边看边议,然后让 学生说说哪篇写得好。有的说这篇长的写得好,有的说那篇短的写得好,由此引起热烈争 议。张老师在总结同学争论中得出凡条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得充实具体的结论,最后翻过小黑板布置作业。经检查效果,学生对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得充实具体,思想上比较明确。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例。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张老师的课是成功的.刘老师的课是失败的。

张老师的课之所以成功,他采取了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张老师的课自始至终体现了这个精神,所以教学效果自然就好。刘老师的课采用的方法是注入式教学,老师“一讲到底”,“学生无一人发言”,挫伤了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课堂秩序虽然“良好”,但教学目的没有实现。

第9题:

关于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下列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把作文中应注意的问题直接提出,由学生来回答,会使学生对写作的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B、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的指导单一、枯燥,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C、新课程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作文教学中也同样适用

D、打破以往由教师先做讲解提示,再由学生自由作文的做法,改为由学生分组讨论


答案:A
解析:
如果把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一一列出来,由学生回答,会使大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因为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是少数,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就可避免此弊端。

第10题:

某教师在写作课上,要求学生就刚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景物描写一段进行仿写,请问她的做法是哪种作文训练方式?()

  • A、命题作文训练
  • B、单项作文训练
  • C、话题作文训练
  • D、材料作文训练括让学生练习造句、写段子。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