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龙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他得意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知道2

题目

龙龙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他得意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知道2加3等于5。"爸爸很高兴,问:"你怎么知道的?"龙龙说:"老师告诉我们的。"爸爸再问:"3加2等于多少?"龙龙摇摇头说:"老师没有说。" (1)请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来分析龙龙的表现。 (2)你认为应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龙龙的表现说明其明显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上面的例子体现了其思维活动具有固定性和不可逆性。
(2)在教育方式上可做以下尝试:①有意识地引导儿童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儿童无拘束地讨论问题。②让儿童在生活实践中取得丰富的知识经验。③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实践,对外界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提高判断、推理和理解的水平。④结合日常生活可以给儿童准备各种材料,引导他们进行思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这是一段爸爸和4岁多的女儿的对话。
女儿:“爸爸,我不想上幼儿园。”
爸爸:“为什么啊,幼儿园不好吗?”
女儿:“我要和熊熊玩。”
爸爸:“不上幼儿园就不是好孩子了。”
女儿:“是好孩子,不去幼儿园。”
爸爸:“不行,一定要去幼儿园。”
女儿:“不去,呜呜……”
爸爸:“别哭了,为什么哭,不是好孩子。”
女儿:“呜呜,是好孩子,爸爸不让我陪熊熊。”
爸爸:“……”
请从这段对话中,分析该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并对如何发展这段对话给予这位父亲建议,引导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答案:
解析:
(1)从这对父女的对话中,可以看到,4岁多的女儿基本符合她这个年龄段的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出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情绪体验。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特点:①自我概念的发展:7岁之前,儿童对自己的描绘仅限于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爱的活动等,还不会描述内部心理特征。早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很容易把自我、身体与心理混淆起来。 因此,幼儿的自我概念是物理概念,儿童对内在的心理体验和外在的物理体验不加区分。材料中幼儿认为,我是好孩子,和陪熊熊以及去不去幼儿园没有关系,体现此点。②自我评价的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在3岁的儿童中还不明显,自我评价开始发生转折的年龄是3.5~4岁,5岁的儿童绝大多数已能进行自我评价。总的来说,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在幼儿个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成人必须善于对儿童做出适当的评价,对儿童行为做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对儿童都是有害的。材料中幼儿对于自我评价一定程度依赖于爸爸的评价,在乎爸爸对于自己是否是好孩子的评价。③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自我情绪体验在3岁的儿童中还不明显,自我情绪体验发生的转折年龄在4岁,5~6岁的儿童大多数已表现有自我情绪体验。材料中当幼儿听爸爸说自己不是好孩子时,表现出委屈和哭闹的情绪,体现此点。④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控制能力在3~4岁的儿童中还不明显。从缺乏自我控制到有自我控制的转折年龄是4~5岁。5~6岁的儿童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由于幼儿的皮质兴奋机制相对于抑制机制仍占很大优势,所以幼儿更多地表现为冲动性,幼儿的自控能力还是较弱的。材料中当幼儿听爸爸说自己不是好孩子时,就委屈地哭起来,不能控制,体现此点。
(2)对父亲的建议:在和女儿的交往中,父亲显得过于强硬,容易伤害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父亲应该以缓和的语气,与女儿商量,怎样才能做一个更乖、更好的孩子。既不伤害她的自我评价,又能引导她上幼儿园。例如,可以跟她说,如果上幼儿园,就让她抱着熊熊到幼儿园门口。

第2题:

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心急如焚地来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招呼她坐下,她急不可待地对医生说:“医生,我的孩子4岁半了,近来表现一反常态。前几天,有位同学来到我家,问他:‘爸爸喜欢你还是妈妈喜欢你?’他说:‘爸爸喜欢你。’弄得这位尚未结婚的朋友(女)满脸尴尬。”
“昨天在公园玩滑梯,我让他回家,他却说‘让我替小狗玩一次’……唉!这孩子这么小就……真急死人啦!”心理医生说:“不用急,不是小孩有问题,而是大人有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位年轻妈妈听后,顿时开朗了许多。
根据上面的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材料中反映的情况说明了孩子的什么表现?
(2)你认为医生应对这位妈妈说些什么?


答案:
解析:
【知识点】幼儿言语的发展。
(1)让客人尴尬说明:孩子在言语发展过程中尚不能把人称代词区分开;“替小狗玩一次”说明孩子在模仿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性。
(2)这是小孩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必着急,应注意教育引导,特别是对小孩创造性,要注意保护、培养;多学习幼儿心理方面和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

第3题:

龙龙认为“儿子”就是年龄比较小的人。他知道自己是爸爸的儿子,却不能理解爸爸也是儿子。这说明他的思维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发散性思维

答案:B
解析:
幼儿主要的思维方式就是具体形象思维。幼儿主要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进行思维,思维具有绝对性和刻板性,比如认为儿子就是年龄比较小的、爷爷就是头发白的等。龙龙的思维就是一种典型的具体形象思维。

第4题:

小芳的家住在农村,是村里的困难户。小芳上二年级时,她爸爸说:“家里这么穷,你不要上学了,帮家里干点活儿吧!”小芳听了后,伤心地哭了。她想念书,但是,她又不能不听爸爸的话。老师了解到小芳的情况后,找到了小芳的爸爸,劝他让小芳上学。小芳爸爸说:“女孩子比不得男孩子,读书也没什么用,还不如让她在家里干点活儿呢。再说了,小芳是我的女儿,让不让她上学我说了算。” 问题: 小芳爸爸的说法对吗?小芳爸爸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


正确答案:小芳爸爸的说法是错误的。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是法律规定的、父母必须履 行的义务,而且相关法律规定,女孩和男孩享有平等的权利,不能歧视女孩。小芳的爸爸不让小芳上学的行为是违法的。如果小芳的爸爸执意不让小芳上学,当地政 府可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他送小芳到学校上学。
小芳爸爸违反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 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 可以推迟到七周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第5题:

有一个女孩子在下雨天时和爸爸一起走在泥地里,她问:“爸爸,地上有一道一道的是什么呀?”爸爸说:“是车轮压过的泥印儿,也叫车道沟。”孩子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道沟(指皱纹)。”这是()推理。


正确答案:类比

第6题:

龙龙认为儿子就是年龄比较小的人,他知道自己是爸爸的儿子,却不能理解爸爸也是儿子。说明他的思维(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发散性思维

答案:B
解析:
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具体形象思维,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作支柱:中班幼儿常常根据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来理解成人的语言。

第7题:

龙龙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他得意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知道2加3等于5。”爸爸很高兴,问:“你怎么知道的?”龙龙说:“老师告诉我们的。”爸爸再问:“3加2等于多少?”龙龙摇摇头说:“老师没有说。”你认为应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根据龙龙这一特点,我认为教师首先应当了解龙龙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特点,给龙龙提供多种材料,让龙龙多进行操作活动,练习点数、数的组成,并结合日常生活让他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在此基础上使他逐步掌握数的实际意义及数概念,而不是教他死记硬背。

第8题:

漫画演讲:两幅漫画,都是父亲和儿子,一幅爸爸对孩子说:“爸爸有钱,但是没文化,希望你长大上大学”,另一幅爸爸对孩子说:“爸爸有文化,但是没有钱,希望你长大做生意”。根据漫画自命题目发表演讲。


答案:
解析: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放手,让孩子选择自己的路”。
  
  看到两幅漫画让我想到一句话:“父亲的教育决定子女的性格,父亲的教育决定子女的未来。父亲是孩子人生的方向盘。父亲的理性,父亲的威严,父亲的视野等都能很好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然而,父亲给我们铺好的路一定是正确的吗?曾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5岁:父母给你报了艺术特长班;15岁:父母给你报了重点中学;18岁,父母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23岁:父母给你报了公务员……这一切都反映了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阶段,父母都很乐意替孩子的人生做主。很多人还把这种行为解释为“我太爱孩子了,舍不得孩子受苦受累”、“我都是为了孩子好”等等。可殊不知,所有这些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抉择,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大部分选择其实都是父母在为自己考虑。殊不知,这是一种伤害,不仅害了父母自己,更害了孩子一生,甚至害了一家人。“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不仅仅是代际更替上的必然,更意味着青年人迟早要掌握话语权,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如果我们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让孩子走自己的路,如果我们真的爱自己的孩子,请不要试图去霸占他。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我们只是有机会照顾而已。我们需要成为一个旁观者,我们需要为他们的成长鼓掌,我们需要扮演好一个陪伴孩子长大的父母。因此,我深切地呼唤:放手,让孩子选择自己的路。

第9题:

龙龙认为“儿子”就是年龄比较小的人,他知道自己是爸爸的儿子,却不能理解爸爸也是儿子。说明他的思维是()

  • A、盲n行动思维
  • B、具体形象思维
  • C、抽象逻辑思维
  • D、发散性思维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娃娃家里今天又很热闹,妈妈在厨房里烧菜,爸爸在陪孩子玩游戏,奶奶在给娃娃晒衣服……爸爸陪孩子玩游戏时,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当我进去时,家里已经凌乱不堪。于是我就扮演邻居来参观娃娃家,当我进去参观时,看到满地都是玩具,就对爸爸妈妈说:“你们家太乱了,我等会儿再来玩吧!”爸爸和孩子听到我这样说,立刻开始整理起来,边整理还边说:“好的,等我们整理好了,你再来我们家玩吧!”等他们整理得差不多了,我又去娃娃家,这次看到的是一个不一样的场景,家里整理好了。我开心地对着爸爸妈妈说:“你们家真干净、真整洁,我以后还愿意来做客。”爸爸妈妈、孩子们开心地笑了。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老师的做法。


正确答案: 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定位是支持者和参与者,游戏的主人是幼儿,只有幼儿主动、自愿地游戏,才能促进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教师在指导时,需要以间接的指导方式为主。在游戏中,教师可参加到游戏中并担任角色,以角色的身份通过语言或动作示范促进游戏的开展。
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来观察孩子,分析孩子的游戏,只有观察得仔细,教师才能对症下药,从而让他们玩得自由开心,并能遵守规则。需要注意的是,教育作用在游戏中的实现也不是自然而然的。例如,针对小班幼儿,应着重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同时还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只有这样,幼儿游戏的水平才会提高。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