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过程温度的选择有什么依据?

题目

发酵过程温度的选择有什么依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酱油生产过程中对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在发酵过程中,不同时期目的不同,发酵温度的控制也各异。发酵前期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蛋白水解酶作用:温度应当控制在40~45℃,发酵时间15d左右。发酵后期为了给酵母和乳酸菌的生产创造条件:温度控制在33℃左右,发酵时间25~30d。且此时,应使酱醅含盐量达到15%以上。实际生产中,发酵前期,企业可将温度控制在44~50℃,不宜超过50℃,维持10d以上;移池浸出发酵,一般都不能补盐,后期酱醅品温可控制在40~43℃,不低于40℃,维持10d以上。

第2题:

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选择发酵液预处理过程?


正确答案: 目的:
①去除部分杂质
②改善理化性质,有利于固液分离
③使产物转入便于后处理的一相中
如何选择发酵液预处理过程:
①胞外产物,发酵通过离心或过滤实现固液分离,使其转入液相;
②胞内产物,先通过离心或过滤收集细胞并洗涤,然后细胞经破碎或整体细胞萃取使目标产物释放,转入液相,再进行细胞碎片分离。
③细胞本身,通过离心或过滤获得细胞,然后对细胞进行洗涤、干燥。

第3题:

温度高对于白葡萄酒发酵有什么危害?


正确答案:(1)易于氧化,减少原葡萄品种的果香。
(2)低沸点芳香物质易于挥发,降低酒的香气。
(3)酵母活力减弱,易感染醋酸菌、乳酸菌等杂菌,造成细菌性病害。
其发酵温度一般在16~22℃为宜,主发酵期为15d左右。

第4题:

什么是发酵热,温度对发酵热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发酵热是指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影响:
1,通过影响酶而影响发酵。
2,影响菌体的合成方向。
3,影响发酵液的理化性质,从而影响产物的合成。
4,影响代谢调节机制。

第5题:

发酵液温度升高对微生物培养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不同微生物都有各自最适宜生长和代谢的温度范围,高温能使细胞的代谢活动加快,有害的代谢产物积累在细胞提前衰老,由于代谢活动加快,有害的代谢发生障碍,对抗生素合成不利。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利用冷却水不断冷却法效液的温度,使达到微生物的最适宜温度。

第6题:

啤酒低温和高温发酵对啤酒品质有何影响?为什么啤酒发酵温度远低于啤酒酵母的最适温度?


正确答案:发酵温度低:酵母增殖慢,发酵中形成的代谢副产物少,pH降低缓慢,酒花香和苦味物质损失少,酿成的啤酒细腻,柔和,浓醇性好,酵母自溶少,酵母使用代数高。
发酵温度高:酵母增殖浓度高,氨基酸同化率高,pH降低迅速,高分子蛋白质、多酚和酒花树脂沉淀较多,不但易酿成淡爽啤酒,而且啤酒非生物稳定性好。
防止或减少杂菌污染,减少代谢副产物,增加CO2溶解度,有利于啤酒风味和外观品质提高。

第7题:

试述发酵过程糖代谢、氮代谢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正确答案: 糖代谢:特别是快速利用的糖,分解成小分子酸、醇,使pH下降。糖缺乏,pH上升,是补料的标志之一氮代谢:氨基酸被利用后产生NH3,pH会上升;尿素被分解成NH3,pH上升。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与糖代谢有密切关系。糖的消耗反映产生菌的生长繁殖情况,反映产物合成的活力。菌体生长旺盛糖耗一定快,残糖也就降低得快通过糖含量的测定,可以控制菌体生长速率,可控制补糖来调节pH,促进产物合成,不致于盲目补糖,造成发酵不正常。
氮利用快慢可分析出菌体生长情况,含氮产物合成情况。但是氮源太多会促使菌体大量生长。有些产物合成受到过量铵离子的抑制,因此必须控制适量的氮。通过氨基氮和氨氮的分析可控制发酵过程,适时采取补氨措施。发酵后期氨基氮回升,这时就要放罐,否则影响提取过程。

第8题:

大渣发酵时发酵温度应符合什么要求?


正确答案: 大渣发酵管理:主要控制发酵温度。做到适时顶火7-8天,适温顶火28-30℃最高不过32℃.并符合“前缓、中挺、后缓落”的要求。①前缓:发酵升温缓,防止产酸过多。②中挺:顶火温度能保持一段时间3天左右,发酵完全。③后缓落:每天0.5℃,1-12天隔天检查。出缸,发酵结束温度24℃左右

第9题:

线材成圈温度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线材成圈温度的选择主要依据钢种的淬透性以及成品的用途,也与其碳含量,线材直径有关。

第10题:

什么是发酵最适温度,发酵过程中温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正确答案: 发酵最适温度:是指在该温度下最适于菌的生长或发酵产物的生成。
影响:
①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②温度对微生物酶的影响;
③温度对微生物培养液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④温度对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方向的影响;
⑤对代谢产物积累和细胞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