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题目

试述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问答题
试述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肠套叠临床表现:
(1)婴儿肠套叠(2岁以内):①阵发性腹痛:此病开始异常急骤,往往为一肥胖健康的婴儿忽然哭闹不安,面色苍白,手足乱动,呈异常痛苦的表情,呈阵发性发作。②呕吐:是早期症状之一,疼痛开始发作不久就发生,这是一种反射性作用所致。呕吐物为乳汁及乳块或其他食物,以后带有胆汁。③便血:最多发生在疾病开始的8~12小时,肛门排出一种稀薄带黏性果酱色液体,几小时后又可以重复排出几次。也有一部分婴儿来院时尚未有便血,在作直肠指检时,可发现指套上染有果酱色黏液。④腹腔内肿块:肿块多位于右侧上腹部肝下,形状像一条腊肠,不太硬,带弹性,稍可活动,并有压痛。晚期病例常沿结肠而移至腹部左侧,最严重者可达到直肠内,甚至套入部可由肛门脱出。右髂窝有空虚感。
(2)儿童肠套叠:儿童肠套叠的临床症状与婴儿肠套叠的区别不大,但年龄越大,发病的过程多较缓慢,呈亚急性肠梗阻症状。
解析: 暂无解析

第2题:

问答题
试述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及手术指征。

正确答案: 典型症状:腹痛、便血和腹部肿块。
手术指征:①复位失败;②病程超过48小时或疑有肠坏死;③空气灌肠后出现腹膜刺激征或全身情况恶化。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问答题
试述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表现为:
(1)腹痛:突然发作剧烈的阵发性肠绞痛,哭闹不安,拒食、出汗,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时间后腹痛缓解,间歇10~20分钟反复发作;
(2)呕吐;初为乳汁,乳块和食物残渣,后可含胆汁,晚期可吐粪便样液体;
(3)血便:在发病后6~12h排出果酱样黏液血便,或作直肠指检时发现血便;
(4)腹部包块:多数病例在右上腹季肋下可触及有轻微触痛的套叠包块,呈腊肠样,稍可移动;
(5)全身情况:早期无全身中毒症状,并发肠坏死或腹膜炎时常有严重脱水、高热、嗜睡昏迷等中毒症状。
解析: 暂无解析

第4题:

试述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及手术指征。


正确答案:典型症状:腹痛、便血和腹部肿块。手术指征:①复位失败;②病程超过48小时或疑有肠坏死;③空气灌肠后出现腹膜刺激征或全身情况恶化。

第5题:

试述小儿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小儿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表现:
(1)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眼球突出、声音改变、吞咽困难、呼吸梗阻、咳嗽及外耳道有分泌物。如侵及神经则发生疼痛,出现脑症状,如发生转移则出现相应的症状。
(2)泌尿生殖系统横纹肌肉瘤:
①膀胱横纹肌肉瘤:常出现膀胱出口梗阻,偶尔伴发尿路感染、急性尿潴留或有组织碎屑从尿道排出,血尿并不多见。体检时耻骨上肿物可被误诊为膨胀的膀胱。静脉尿路造影50%以上可见上尿路扩张,膀胱内可见不规则充盈缺损。内腔镜可见灰白色息肉样肿物,取活体病理检查可肯定诊断。在女性膀胱横纹肌肉瘤可自尿道口脱出。
②前列腺横纹肌肉瘤:由于浸润膀胱颈部及前列腺部尿道导致膀胱出口梗阻,如浸润直肠可致便秘。肛管指诊易触及肿瘤,耻骨上方可触及胀大的膀胱。静脉尿路造影可见膀胱底抬高,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可见前列腺尿道变形。
③阴道及子宫横纹肌肉瘤:多见于6~18个月婴儿,患儿常以肿物脱出,阴道分泌物增多或出血就诊。
(3)胆道横纹肌肉瘤:初发症状有乏力、发热及黄疸,常误诊为传染性肝炎。由于进行性黄疸,右上腹疼及肿块,才诊断为梗阻性黄疸。几乎所有病例都有直接或间接胆红素增高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剖腹探查见胆管扩张,被葡萄状肉瘤所充满。肿瘤局部蔓延可侵及肝、胰、大网膜及附近组织。

第6题:

试述小儿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小儿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①毛细血管瘤:红斑痣、葡萄酒斑出生时即存在,平坦而不高出表皮,多数在面部;加压可短暂褪色,随即恢复;出生后不再发展,终生存在。草莓状血管瘤发病率很高,通常在出生后即发现,或在出生后数周内只有小的红斑点,以后逐渐增大,按压时大小和色泽无明显改变;通常在1~4岁间逐渐消退。
②海绵状血管瘤:肿瘤多生长在皮下组织内,有时侵入肌肉,多见于躯干、四肢和腮腺等部位;一般瘤体较大,有时有增长倾向,瘤上皮肤色泽可以正常或呈暗蓝色;触诊为柔软肿块,有如海绵或面团的感觉;有缓慢自行消退的可能。
③混合性血管瘤:主要生长在面颈部,一般在出生后头6个月迅速增大,可达很大范围,具有极大的侵犯性,正常组织可受严重破坏;肿瘤形态不规则,呈蓝红色,易发生溃破、出血、感染、坏死和瘢痕形成;巨大者可致Kasabach-Merritt综合征。
④蔓状血管瘤:多发于额颞部头皮下及肢端,可见一高起的肿物,皮肤潮红,皮下隐约可见迂回弯曲的血管的搏动和蠕动,听诊可闻及杂音,扪之有搏动并可摸到条索状扩张的血管,一般不会自行消退。

第7题:

试述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肠套叠临床表现:
(1)婴儿肠套叠(2岁以内):
①阵发性腹痛:此病开始异常急骤,往往为一肥胖健康的婴儿忽然哭闹不安,面色苍白,手足乱动,呈异常痛苦的表情,呈阵发性发作。
②呕吐:是早期症状之一,疼痛开始发作不久就发生,这是一种反射性作用所致。呕吐物为乳汁及乳块或其他食物,以后带有胆汁。
③便血:最多发生在疾病开始的8~12小时,肛门排出一种稀薄带黏性果酱色液体,几小时后又可以重复排出几次。也有一部分婴儿来院时尚未有便血,在作直肠指检时,可发现指套上染有果酱色黏液。
④腹腔内肿块:肿块多位于右侧上腹部肝下,形状像一条腊肠,不太硬,带弹性,稍可活动,并有压痛。晚期病例常沿结肠而移至腹部左侧,最严重者可达到直肠内,甚至套入部可由肛门脱出。右髂窝有空虚感。
(2)儿童肠套叠:儿童肠套叠的临床症状与婴儿肠套叠的区别不大,但年龄越大,发病的过程多较缓慢,呈亚急性肠梗阻症状。

第8题:

小儿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有关其临床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

  • A、以1岁以下婴儿,尤其是5~9个月婴儿最常见
  • B、大多数小儿急性肠套叠属于原发性
  • C、小儿肠套叠最多见的类型是回盲型和回结型
  • D、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中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是果酱色黏液血便
  • E、肠套叠腹部检查时,对诊断最有意义的是肠型

正确答案:E

第9题:

试述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表现为:
(1)腹痛:突然发作剧烈的阵发性肠绞痛,哭闹不安,拒食、出汗,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时间后腹痛缓解,间歇10~20分钟反复发作;
(2)呕吐;初为乳汁,乳块和食物残渣,后可含胆汁,晚期可吐粪便样液体;
(3)血便:在发病后6~12h排出果酱样黏液血便,或作直肠指检时发现血便;
(4)腹部包块:多数病例在右上腹季肋下可触及有轻微触痛的套叠包块,呈腊肠样,稍可移动;
(5)全身情况:早期无全身中毒症状,并发肠坏死或腹膜炎时常有严重脱水、高热、嗜睡昏迷等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