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男性,56岁,进行性贫血1年,剧烈腰痛3个月。查体:血红蛋白87g/L,白细胞3.4×109/L,血小板65×109/L,血沉120mm/1h,尿蛋白(+),骨髓异常浆细胞0.54,血清蛋白电泳发现M蛋白。生化学改变下列哪项不符合()A、高钙血症B、氮质血症C、蛋白尿D、尿中出现本-周蛋白E、血黏滞度显著降低
查看答案
问题:女性,18岁,面色苍白、月经过多两个月。肝肋下及边,质软,脾肋下未及。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2.7×109/L,血小板30×109/L。分别在髂前及髂后上棘进行骨髓穿刺,取材不满意,胸骨穿刺增生活跃,粒细胞、红细胞二系成熟停滞于晚期,全片未见巨核细胞。最可能的诊断是()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缺铁性贫血C、急性白血病D、再生障碍性贫血E、骨髓纤维化
问题:女性,26岁。头晕,乏力3年,维生素B12,叶酸治疗3个月,平时月经量较多。查血红蛋白75g/L,红细胞3.1×1012/L,白细胞4.5×109/L,血小板20×109/L,网织红细胞1.5%,尿胆原(-),大便隐血(-)。此患者治疗宜选择()A、继续注射维生素B12B、口服铁剂C、输血400mlD、肾上腺皮质激素E、脾切除
问题:以下疾病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不高于一般人群的是()A、类风湿关节炎B、肺气肿C、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D、肝硬化E、慢性胆囊炎
问题:提示肺癌的临床表现有:()A、经常痰中带血B、顽固性刺激性咳嗽C、肺部肿块阴影D、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E、原因不明的声音嘶哑
问题:慢性支气管炎可分为()A、单纯型B、气肿型C、喘息型D、混合型E、慢性迁延型
问题:男性,49岁,4小时前上腹剧烈疼痛。查体:上腹压痛。为明确诊断,下列检查哪项是不必要的()A、血淀粉酶B、心电图C、X线腹部平片D、肝胆胰B超检查E、尿淀粉酶
问题: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关键是()A、抗过敏治疗B、免疫抑制治疗C、对症治疗D、消除致病因素E、应用止血药物
问题: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属于()A、志贺菌属B、沙门菌属C、弧菌属D、弯曲菌属E、螺旋菌属
问题:除哪一项外,余均可发生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阳性的溶血性贫血()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Hodgkin病C、系统性红斑狼疮D、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E、再生障碍性贫血
问题:患者发热,咽痛,皮肤黏膜出血1个月。查体:贫血面容,皮肤瘀斑,肝脾无肿大,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示有核细胞量少,幼红细胞,粒系细胞,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应首先考虑的是()A、急性白血病B、再生障碍性贫血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粒细胞缺乏症E、脾功能亢进
问题:下列哪种疾病脾大最显著()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问题:关于治疗缺铁性贫血,哪项是正确的()A、目的是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B、维生素B12可增强疗效C、多饮茶水D、小剂量开始,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用铁剂2~3个月E、禁用酸性药物
问题:患者,女性,26岁,因尿频、尿急、尿痛2天就诊。尿液检查白细胞15~20/HP,中段尿培养(-)。提示:若患者入院后一次中段尿培养阴性。提问:最不可能的原因是()A、尿液在膀胱停留时间短于6小时B、消毒液混入留尿容器C、已使抗生素治疗D、因L型细菌感染E、以上都不是
问题:现代医学认为,Ⅱ级高血压(≥160/100mmHg)患者在治疗开始就有必要联合用药。以下合理的配伍方案有()A、钙拮抗剂与ACEIB、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C、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D、利尿剂与ACEIE、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剂
问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见于()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类白血病反应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淋巴瘤
问题:纠正DIC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A、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B、肝素的应用C、补充凝血因子D、抗纤溶药物的应用E、输注血小板
问题: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最常见的感染是()A、败血症B、上呼吸道感染C、尿路感染D、肠道感染E、皮肤感染
问题:女,40岁,发热,指、膝关节痛,继而出现对称性手指及跖趾关节近端皮肤增厚、绷紧、硬变。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对皮质激素治疗的评价是()A、满意的方法B、不满意的方法C、较满意的方法D、有害的方法E、应急的方法
问题:男性,18岁。不规则发热10d,鼻出血及牙龈出血1周来诊。体检:体温39.2℃,胸骨中下段有明显压痛,脾肋下2cm。化验:Hb80g/L,WBC22×109/L,血小板50×109/L,外周血有异常细胞,骨髓涂片原始细胞占0.80(80%),细胞化学染色。POX部分阳性,PAS(-),NSE阳性,部分能被氟化钠抑制。本例首选治疗方案是()A、DA(柔红霉素加阿糖胞苷)B、VDP(VCR加DNR加Pred)C、VAP(VCR加ADM加Pred)D、小剂量阿糖胞苷E、维甲酸(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