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会对你说的一切话都保密。

题目

心理咨询师会对你说的一切话都保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王某,男性,20岁,某职业技术学院二年级学生,因担心别人害自己而多次从学校逃跑,由家长送到心理咨询中心。
案例介绍:王某近几个月来经常缺课,成绩下降明显,一个多月来不明原因地多次从学校逃跑,常说有人要害他。一天晚上,他惊叫着冲出学校,说校领导要枪杀他。老师要求家长带他看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王某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今天来需要我向你提供什么心理帮助?
王某:我害怕,晚上不敢睡觉,天天听见他们议论我,说我偷东西,还偷老师的钱。
心理咨询师:谁在议论你呀?
王某:我们学校的同学和老师。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别人在议论你啊?
王某:我都听见多少回了,我们学校没一个好人。
心理咨询师:你觉得他们议论你什么?
王某:他们都说我是小偷,到处瞎说,还在广播里说,现在学校到处有人监视我,他们的秘密行动快开始了。
心理咨询师:你害怕什么呢?
王某:我班长当得好好的,让我当学生会主席我才不干呢。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要让你当学生会主席?
王某:他们知道我要来检阅,早早地就都赶到教室等我了。
心理咨询师:你是哪个学校的?
王某:北京大学的,我们造的车可漂亮了。
心理咨询师:你知道你现在在哪里吗?
王某:不是学生会吗?
心理咨询师:你让家长带你到精神病院做做检查好吗?
王某:我才不去呢,我没病。

心理咨询师问“你知道你现在在哪里”,表明其想了解王某的()。单选
A:空间知觉
B:常识
C:时间知觉
D:智商

答案:B
解析:
【考察重点】症状诊断【试题解析】幻听、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需要与他人求证,仅凭求助者一人无法判断其真伪。案例中未提及有他人的证明,因此目前无法判断其真伪。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不同类型妄想的区分【试题解析】被害妄想指的是病人无中生有的坚信某人(或某集团)对自己、自己的亲人、家庭进行监视、攻击或迫害。夸大妄想的患者常常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权力等。关系妄想指患者坚信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和一些本来与他不相干的事物都与他有关,如别人的谈话、无线电广播、报纸上的文章和消息是针对他而发的,别的人咳嗽、吐痰是表示轻视他等。嫉妒妄想的患者坚信自己的配偶或爱人不忠,并想方设法寻找所谓证据。钟情妄想的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特殊意义妄想指的是患者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的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因此答案选择A。
【考察重点】不同类型妄想的区分【试题解析】该描述不符合钟情妄想、被害妄想和嫉妒妄想的范畴,求助者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这种说法是求助者对自己地位的夸大,属于夸大妄想。故应选C。
【考察重点】不同类型妄想的区分【试题解析】检阅是高级首长在军队或群众队伍面前举行检验仪式,该求助者是普通高校的学生,这是对自己地位的夸大,因此属于夸大妄想。正确答案为C。
【考察重点】异常心理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破裂性思维是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之一。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患者在言谈或书信中,其单独语句在语法上是正确的,但主题与主题之间、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此案例中,求助者在与咨询师交谈过程中意识清晰,题干中两句话无连贯性和逻辑性,因此本题属于破裂性思维。王某是职业中学的学生,却说自己是北京大学的,为夸大妄想。病理性激情是一种突然发作的短暂而强烈的病理性情绪状态,常伴有意识障碍、运动性兴奋及暴力行为,与案例中王某的情况不符。故答案选择BC。
【考察重点】会谈方式及其目的【试题解析】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其中之一就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在此,咨询师问求助者知道现在在哪里,是为了判断求助者是否有自知力,主客观世界是否统一。空间知觉是指对物体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因此本题选B。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试题解析】根据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以及求助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没有自知力,可初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故答案为D。
【考察重点】症状诊断【试题解析】案例中王某出现幻觉,属感知觉障碍;多次从学校逃跑,已无法正常进行社会活动,表现为社会功能受损。案例中没有出现思维被控制感和情绪高涨的表现,因此答案选BC。
【考察重点】症状诊断【试题解析】王某多次从学校逃跑,常说有人要害他,表现为被害妄想;他天天听见别人议论说他是小偷、广播里也说他是小偷,说明出现了幻听;由家长带到咨询室并说自己没病,说明无自知力。因此本题选择BCD。
【考察重点】症状诊断【试题解析】对于幻觉或妄想的验证,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是与其他人进行求证;二是直接与现实进行验证。学校是否有同学议论他是小偷,只凭王某的话不能确认,需要进一步验证;而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学校不可能通过广播去宣布某某学生是小偷,因此王某听到学校通过广播说他是小偷可以验证其出现幻听症状。王某多次逃课逃离离校、本学期成绩下降明显是事实情况,不属于幻觉症状。因此答案选择B。

第2题:

求助者一般资料:周女士,26岁,某公司职员。
病症:最近两个多月,对婆婆有一种厌恶的想法和行为,自己感到很苦恼遂自己前来做心理咨询。该女士身材匀称、很漂亮、穿着得体、表情平和,举止大方得体、很有素质。
求助者自述:最近和婆婆说话的时候总是顶撞她,否则我就会很不舒服,为此我很矛盾、很痛苦,于是来做心理咨询。
以下是求助者和咨询师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为什么要顶撞婆婆,说吧?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婆婆说什么针对你的话了吗?
求助者:没有!
心理咨询师:也就是说,你明白婆婆没有说任何针对你的话,但是你不喜欢婆婆说的话,是这样的吗?
求助者:对。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求助者:觉得一定要顶撞他,不然会不舒服。
心理咨询师:顶撞婆婆你就感觉舒服了?
求助者:嗯!
心理咨询师:那你为什么还烦恼呢?
求助者:因为那是我老公的母亲,和婆婆搞不好关系,那么我们夫妻的感情不会有以前那么好了,还怎么维持我们的这个家,能不烦恼吗?
心理咨询师:你的心情已经影响到家庭生活了吗?对你的饮食、睡眠情况有影响吗?
求助者:不在家还好,一回到家里就不好了,影响我的情绪,饭吃不好,睡眠还可以。
心理咨询师:你以前在家里大家都很宠着你吧!
求助者:还可以。
心理咨询师:婆婆很疼爱老公吧!那么你对其他人有这样的行为吗?
求助者:以前没有。现在有时候会,但是很少。
心理咨询师:现在有时候会,那就是说有了。能够详细地谈谈吗?我保证对你的一切都会保密。
(此处略去一段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小姑子各方面比你优秀吗?
求助者:没有。
心理咨询师:外表呢?
求助者:也不如我。
心理咨询师:你婆婆很喜欢你们两个,是吗?
求助者:嗯。可是我读的大学是全国名牌,在工作上也很有能力。
心理咨询师:她工作能力比你强?
求助者:不知道。
心理咨询师:你们一起和婆婆一起聊天吗?
求助者:有过。
心理咨询师:婆婆对她的评价怎么样?
求助者:当然是夸奖小姑子的好,但是在我面前又说她有太多的缺点。
心理咨询师:那你是怎么想的?
求助者:因为我平时在家里有些随便,婆婆经常说我缺点多,所以我认为婆婆表面说她,实际上是在说我。
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不恰当的提问有( )。
A.修饰性反题
B.修饰性反问
C.责备性问题
D.“为什么”的问题


答案:C,D
解析:
“为什么……”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含义对求助者是有强烈暗示性的,因为它明显地要求助者说明理由,暗示求助者的行为或情绪是错误的。责备性问题是以反问形式责备求助者。对求助者能产生很大的威胁感,所以会立即引起心理防卫。这些都对推动会谈没任何好作用。

第3题:

咨询师会为你保密一切,包括自杀和虐待被虐待内容。()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求助者一般资料:周女士,26岁,某公司职员。
病症:最近两个多月,对婆婆有一种厌恶的想法和行为,自己感到很苦恼遂自己前来做心理咨询。该女士身材匀称、很漂亮、穿着得体、表情平和,举止大方得体、很有素质。
求助者自述:最近和婆婆说话的时候总是顶撞她,否则我就会很不舒服,为此我很矛盾、很痛苦,于是来做心理咨询。
以下是求助者和咨询师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为什么要顶撞婆婆,说吧?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婆婆说什么针对你的话了吗?
求助者:没有!
心理咨询师:也就是说,你明白婆婆没有说任何针对你的话,但是你不喜欢婆婆说的话,是这样的吗?
求助者:对。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求助者:觉得一定要顶撞他,不然会不舒服。
心理咨询师:顶撞婆婆你就感觉舒服了?
求助者:嗯!
心理咨询师:那你为什么还烦恼呢?
求助者:因为那是我老公的母亲,和婆婆搞不好关系,那么我们夫妻的感情不会有以前那么好了,还怎么维持我们的这个家,能不烦恼吗?
心理咨询师:你的心情已经影响到家庭生活了吗?对你的饮食、睡眠情况有影响吗?
求助者:不在家还好,一回到家里就不好了,影响我的情绪,饭吃不好,睡眠还可以。
心理咨询师:你以前在家里大家都很宠着你吧!
求助者:还可以。
心理咨询师:婆婆很疼爱老公吧!那么你对其他人有这样的行为吗?
求助者:以前没有。现在有时候会,但是很少。
心理咨询师:现在有时候会,那就是说有了。能够详细地谈谈吗?我保证对你的一切都会保密。
(此处略去一段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小姑子各方面比你优秀吗?
求助者:没有。
心理咨询师:外表呢?
求助者:也不如我。
心理咨询师:你婆婆很喜欢你们两个,是吗?
求助者:嗯。可是我读的大学是全国名牌,在工作上也很有能力。
心理咨询师:她工作能力比你强?
求助者:不知道。
心理咨询师:你们一起和婆婆一起聊天吗?
求助者:有过。
心理咨询师:婆婆对她的评价怎么样?
求助者:当然是夸奖小姑子的好,但是在我面前又说她有太多的缺点。
心理咨询师:那你是怎么想的?
求助者:因为我平时在家里有些随便,婆婆经常说我缺点多,所以我认为婆婆表面说她,实际上是在说我。
咨询师和求助者讨论咨询方案应该包括( )。
A.咨询的效果
B.咨询的次数
C.时间安排
D.咨询的相关费用


答案:A,B,C,D
解析:
一般来说,咨询方案应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1)咨询目标。(2)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3)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4)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与义务。(5)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6)咨询的相关费用。(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第5题:

求助者一般资料:周女士,26岁,某公司职员。
病症:最近两个多月,对婆婆有一种厌恶的想法和行为,自己感到很苦恼遂自己前来做心理咨询。该女士身材匀称、很漂亮、穿着得体、表情平和,举止大方得体、很有素质。
求助者自述:最近和婆婆说话的时候总是顶撞她,否则我就会很不舒服,为此我很矛盾、很痛苦,于是来做心理咨询。
以下是求助者和咨询师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为什么要顶撞婆婆,说吧?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婆婆说什么针对你的话了吗?
求助者:没有!
心理咨询师:也就是说,你明白婆婆没有说任何针对你的话,但是你不喜欢婆婆说的话,是这样的吗?
求助者:对。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求助者:觉得一定要顶撞他,不然会不舒服。
心理咨询师:顶撞婆婆你就感觉舒服了?
求助者:嗯!
心理咨询师:那你为什么还烦恼呢?
求助者:因为那是我老公的母亲,和婆婆搞不好关系,那么我们夫妻的感情不会有以前那么好了,还怎么维持我们的这个家,能不烦恼吗?
心理咨询师:你的心情已经影响到家庭生活了吗?对你的饮食、睡眠情况有影响吗?
求助者:不在家还好,一回到家里就不好了,影响我的情绪,饭吃不好,睡眠还可以。
心理咨询师:你以前在家里大家都很宠着你吧!
求助者:还可以。
心理咨询师:婆婆很疼爱老公吧!那么你对其他人有这样的行为吗?
求助者:以前没有。现在有时候会,但是很少。
心理咨询师:现在有时候会,那就是说有了。能够详细地谈谈吗?我保证对你的一切都会保密。
(此处略去一段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小姑子各方面比你优秀吗?
求助者:没有。
心理咨询师:外表呢?
求助者:也不如我。
心理咨询师:你婆婆很喜欢你们两个,是吗?
求助者:嗯。可是我读的大学是全国名牌,在工作上也很有能力。
心理咨询师:她工作能力比你强?
求助者:不知道。
心理咨询师:你们一起和婆婆一起聊天吗?
求助者:有过。
心理咨询师:婆婆对她的评价怎么样?
求助者:当然是夸奖小姑子的好,但是在我面前又说她有太多的缺点。
心理咨询师:那你是怎么想的?
求助者:因为我平时在家里有些随便,婆婆经常说我缺点多,所以我认为婆婆表面说她,实际上是在说我。
本案例中求助者心理问题最可能属于( )。
A.一般心理问题
B.恐惧性神经症
C.严重心理问题
D.抑郁性神经症


答案:A
解析:
根据案例的描述,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求医愿望,因此排除精神病的可能,属于心理正常。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与现实的处境相联系,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属于心理冲突的常形,排除神经症的可能性。引起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现实刺激并不强烈,求助者的情绪反映也并不强烈,内容没有泛化,因此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第6题:

案例三:
一般资料:李某,女性,17岁,高二学生。
案例介绍:李某表情惊慌,由其父母带到心理咨询室。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谈话:
心理咨询师:(介绍心理咨询后)你需要我帮你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
李某:我,我想上学,最……最近特别害怕。
心理咨询师:你能跟我说说因为什么你很害怕吗?
李某:我不敢说!
心理咨询师:别怕!你说的话我会为你保密的。
李某:我们班有几个男生喜欢我,别的女生就嫉妒,他们想害我,所以我很害怕!您千万别说是我说的。
心理咨询师:哦,你觉得班里的几个男生喜欢你,女生嫉妒你,所以她们想害你。你跟我说说,你怎么知道男生喜欢你,女生要害你呢?
李某:从这学期开学吧,我们班里有几个男生就经常问我一些问题,我知道,他们问问题是假,喜欢我是真。有一个男生跟我说多了,还脸红呢!
班里无论男生、女生见了我都嘀嘀咕咕的,有一天我去早了,明明听到教室里有同学说话,可我一进去,她们马上就不说了,表情很尴尬,她们肯定是在说我坏话,商量怎么害我,怕我听见。
心理咨询师:如果她们在说别的事情,不想让你知道,实际上确实也与你无关呢?
李某:不可能,我上学时经常听到她们议论我。她们还排班监视我,有时A跟着,有时B跟着,我坐公交车她们也坐,我骑自行车她们也骑。我让我爸爸开车来接我,照样有同学也坐家长的车尾随我。现在我都无法上学了,就是在家里也经常听到我的同学在楼下说我“不要脸,勾搭男生”。
心理咨询师:我是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我可能解决不了,建议你去精神专科医院,好吗?
李某:我好好的!您干吗让我上精神病医院啊?
从咨询师“你说的话我会为你保密的”的话可以判定咨询师()。多选

A.真诚承诺
B.通过承诺保密,促进求助者的深度表达
C.随意应对
D.通过咨询技巧,促进心理咨询顺利进行

答案:A,B,D
解析:
心理咨询师:你能跟我说说因为什么你很害怕吗?李某:我不敢说!心理咨询师:别怕!你说的话我会为你保密的。这是通过承诺保密,促进求助者的深度表达,促进心理咨询顺利进行。也是真诚的承诺。

第7题:

求助者一般资料:周女士,26岁,某公司职员。
病症:最近两个多月,对婆婆有一种厌恶的想法和行为,自己感到很苦恼遂自己前来做心理咨询。该女士身材匀称、很漂亮、穿着得体、表情平和,举止大方得体、很有素质。
求助者自述:最近和婆婆说话的时候总是顶撞她,否则我就会很不舒服,为此我很矛盾、很痛苦,于是来做心理咨询。
以下是求助者和咨询师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为什么要顶撞婆婆,说吧?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婆婆说什么针对你的话了吗?
求助者:没有!
心理咨询师:也就是说,你明白婆婆没有说任何针对你的话,但是你不喜欢婆婆说的话,是这样的吗?
求助者:对。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求助者:觉得一定要顶撞他,不然会不舒服。
心理咨询师:顶撞婆婆你就感觉舒服了?
求助者:嗯!
心理咨询师:那你为什么还烦恼呢?
求助者:因为那是我老公的母亲,和婆婆搞不好关系,那么我们夫妻的感情不会有以前那么好了,还怎么维持我们的这个家,能不烦恼吗?
心理咨询师:你的心情已经影响到家庭生活了吗?对你的饮食、睡眠情况有影响吗?
求助者:不在家还好,一回到家里就不好了,影响我的情绪,饭吃不好,睡眠还可以。
心理咨询师:你以前在家里大家都很宠着你吧!
求助者:还可以。
心理咨询师:婆婆很疼爱老公吧!那么你对其他人有这样的行为吗?
求助者:以前没有。现在有时候会,但是很少。
心理咨询师:现在有时候会,那就是说有了。能够详细地谈谈吗?我保证对你的一切都会保密。
(此处略去一段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小姑子各方面比你优秀吗?
求助者:没有。
心理咨询师:外表呢?
求助者:也不如我。
心理咨询师:你婆婆很喜欢你们两个,是吗?
求助者:嗯。可是我读的大学是全国名牌,在工作上也很有能力。
心理咨询师:她工作能力比你强?
求助者:不知道。
心理咨询师:你们一起和婆婆一起聊天吗?
求助者:有过。
心理咨询师:婆婆对她的评价怎么样?
求助者:当然是夸奖小姑子的好,但是在我面前又说她有太多的缺点。
心理咨询师:那你是怎么想的?
求助者:因为我平时在家里有些随便,婆婆经常说我缺点多,所以我认为婆婆表面说她,实际上是在说我。
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在咨询结束时应该( )。
A.明确地表明态度
B.介绍求助者权利
C.重申保密的原则
D.给出具体的指导


答案:A,B,C
解析:
咨询师在结束会谈的时候要重申保密原则,并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以及介绍求助者的权利。

第8题:

求助者一般资料:周女士,26岁,某公司职员。
病症:最近两个多月,对婆婆有一种厌恶的想法和行为,自己感到很苦恼遂自己前来做心理咨询。该女士身材匀称、很漂亮、穿着得体、表情平和,举止大方得体、很有素质。
求助者自述:最近和婆婆说话的时候总是顶撞她,否则我就会很不舒服,为此我很矛盾、很痛苦,于是来做心理咨询。
以下是求助者和咨询师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为什么要顶撞婆婆,说吧?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婆婆说什么针对你的话了吗?
求助者:没有!
心理咨询师:也就是说,你明白婆婆没有说任何针对你的话,但是你不喜欢婆婆说的话,是这样的吗?
求助者:对。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求助者:觉得一定要顶撞他,不然会不舒服。
心理咨询师:顶撞婆婆你就感觉舒服了?
求助者:嗯!
心理咨询师:那你为什么还烦恼呢?
求助者:因为那是我老公的母亲,和婆婆搞不好关系,那么我们夫妻的感情不会有以前那么好了,还怎么维持我们的这个家,能不烦恼吗?
心理咨询师:你的心情已经影响到家庭生活了吗?对你的饮食、睡眠情况有影响吗?
求助者:不在家还好,一回到家里就不好了,影响我的情绪,饭吃不好,睡眠还可以。
心理咨询师:你以前在家里大家都很宠着你吧!
求助者:还可以。
心理咨询师:婆婆很疼爱老公吧!那么你对其他人有这样的行为吗?
求助者:以前没有。现在有时候会,但是很少。
心理咨询师:现在有时候会,那就是说有了。能够详细地谈谈吗?我保证对你的一切都会保密。
(此处略去一段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小姑子各方面比你优秀吗?
求助者:没有。
心理咨询师:外表呢?
求助者:也不如我。
心理咨询师:你婆婆很喜欢你们两个,是吗?
求助者:嗯。可是我读的大学是全国名牌,在工作上也很有能力。
心理咨询师:她工作能力比你强?
求助者:不知道。
心理咨询师:你们一起和婆婆一起聊天吗?
求助者:有过。
心理咨询师:婆婆对她的评价怎么样?
求助者:当然是夸奖小姑子的好,但是在我面前又说她有太多的缺点。
心理咨询师:那你是怎么想的?
求助者:因为我平时在家里有些随便,婆婆经常说我缺点多,所以我认为婆婆表面说她,实际上是在说我。
咨询师从本案例中了解到的资料有( )。
A.求助者的成长历程
B.求助者的内心世界
C.求助者需要帮助的问题
D.求助者的社会功能


答案:B,C
解析:
根据案例,求助者因为经常顶撞婆婆很烦恼,所以来做心理咨询,这是求助者需要帮助的问题;求助者自己介绍了出现该心理问题的过程和自己的想法,所以咨询师可以从这里了解到求助者的内心世界。

第9题:

案例一(12):
心理咨询师:我们可能先要弄明白,“你的男朋友”,“你喜欢你们部门经理”,这些具体都指什么?
求助者:我没听明白。
心理咨询师:你如何界定你说的“男朋友”?你所说的“喜欢”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咨询师在本段中的提问,表明了咨询师()多选

A.出现了多重提问的失误
B.出现了纠缠于问题细节的失误
C.利用具体化技术明确求助者的问题
D.想了解求助者所用概念的准确含义

答案:A,C,D
解析:
知识点:心理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

第10题:

求助者一般资料:周女士,26岁,某公司职员。
病症:最近两个多月,对婆婆有一种厌恶的想法和行为,自己感到很苦恼遂自己前来做心理咨询。该女士身材匀称、很漂亮、穿着得体、表情平和,举止大方得体、很有素质。
求助者自述:最近和婆婆说话的时候总是顶撞她,否则我就会很不舒服,为此我很矛盾、很痛苦,于是来做心理咨询。
以下是求助者和咨询师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为什么要顶撞婆婆,说吧?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婆婆说什么针对你的话了吗?
求助者:没有!
心理咨询师:也就是说,你明白婆婆没有说任何针对你的话,但是你不喜欢婆婆说的话,是这样的吗?
求助者:对。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求助者:觉得一定要顶撞他,不然会不舒服。
心理咨询师:顶撞婆婆你就感觉舒服了?
求助者:嗯!
心理咨询师:那你为什么还烦恼呢?
求助者:因为那是我老公的母亲,和婆婆搞不好关系,那么我们夫妻的感情不会有以前那么好了,还怎么维持我们的这个家,能不烦恼吗?
心理咨询师:你的心情已经影响到家庭生活了吗?对你的饮食、睡眠情况有影响吗?
求助者:不在家还好,一回到家里就不好了,影响我的情绪,饭吃不好,睡眠还可以。
心理咨询师:你以前在家里大家都很宠着你吧!
求助者:还可以。
心理咨询师:婆婆很疼爱老公吧!那么你对其他人有这样的行为吗?
求助者:以前没有。现在有时候会,但是很少。
心理咨询师:现在有时候会,那就是说有了。能够详细地谈谈吗?我保证对你的一切都会保密。
(此处略去一段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小姑子各方面比你优秀吗?
求助者:没有。
心理咨询师:外表呢?
求助者:也不如我。
心理咨询师:你婆婆很喜欢你们两个,是吗?
求助者:嗯。可是我读的大学是全国名牌,在工作上也很有能力。
心理咨询师:她工作能力比你强?
求助者:不知道。
心理咨询师:你们一起和婆婆一起聊天吗?
求助者:有过。
心理咨询师:婆婆对她的评价怎么样?
求助者:当然是夸奖小姑子的好,但是在我面前又说她有太多的缺点。
心理咨询师:那你是怎么想的?
求助者:因为我平时在家里有些随便,婆婆经常说我缺点多,所以我认为婆婆表面说她,实际上是在说我。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没有使用的技术是( )。
A.自我开放技术
B.具体化技术
C.情感表达技术
D.面质技术


答案:A,C
解析:
自我开放技术也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是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或开放对求助者的态度、评价等,或开放与自己有关的经历、体验、情感等。情感表达技术就是咨询师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及对求助者的情绪、情感等,告之求助者,以影响求助者。案例中,咨询师使用了面质和具体化技术,未涉及自我开放技术和情感表达技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