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婚约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题目

试述婚约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包豪斯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历史贡献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三个发展阶段:
(1)1919-1925年(魏玛时期)
(2)1925-1932年(迪索时期)
(3)1932-1933年(柏林时期)
贡献:
(1)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
(2)包豪斯的工业设计教育以现代材料的研究和运用为基础,以产品的批量化生产为目标,具有清晰的现代主义特征,奠定了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面貌。
(3)广泛采用工作室制或作坊制,打破艺术与工艺之间的界限,让学生动手参与制作,旨在培养更适应新时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新型设计人才。
(4)强调教学与制造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产品设计与生产制造、市场需求的实际关联,从而迈出了现代设计与工业生产密切结合的第一步。
(5)包豪斯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弥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艺、工业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6)较早的建立了一套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欧洲科学设计体系,确立了带有社会改良思想和乌托邦情怀的德国功能主义。


第2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不同阶段,据此,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主要特点是:第一,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第二,认识事物的顺序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第三,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②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这一阶段儿童的特点是:第一,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第二,认为其他的所有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第三,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第四,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不知道事物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总量是恒定不变的。③具体运算阶段(7~ 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逆性;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概念。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2)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皮亚杰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内容,也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并以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鉴于此,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学校教育要做到:①提供活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活动,这些活动也是真实环境中发生的活动。②创设最佳的难度。教师创设或提供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恰好合适的,这种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③了解儿童如何思考。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或体会到一种认知冲突时,他们会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也就可能会获得新的理解或知识。因为学生是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知识,检验自己的思维并不断地得到反馈的,具体的经验也提供了思维的素材,教师只有了解儿童的思考方式,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认知发展。④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教师需要认识各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所达到的水平,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更主动。⑤让儿童多参与社会活动。皮亚杰特别强调社会活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第3题:

婚约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参考答案:

⑴早期型婚约。主要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婚约,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较强的效力。①订立婚约是结婚的必经程序,无婚约的婚姻往往被视为无效;②婚约一经订立,便产生法律效力,无故违约要受到法律制裁;③婚约往往是包办买卖婚姻的产物,大多由当事人的父母或其他尊长代为订立。⑵晚期型婚约,即近、现代婚约。与早期型婚约相比,其性质、内容、作用和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①订立婚约不是结婚的必经程序,是否订立婚约可由当事人自由选择;②婚约的订立须有双方当事人的合意,完全否定了父母或其他亲属代为定约的权力,一般均为非要式行为;③婚约无人身约束力,不因订婚立而发生必须结婚的义务,法院不受理婚约履行之诉;④婚约可凭双方或一方的意愿而随时解除。有些国家对一方过错而解约造成他方“精神损害”的情况,在法律上赋予受害的无过错方请求赔偿的权力。


第4题:

试述教育心理学的四个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发展、成熟、完善阶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问世,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他以“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前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末)。在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学和心理学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此时行为主义占优势,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杜威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教学改革实验。
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3)成熟期(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4)完善时期(80年代后)。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心理学得到了大发展。教育心理学理论流派的分歧越来越小。一方面,认知派理论和行为派理论都在吸取对方合理的东西,两派都希望填补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另一方面,东西方心理学相互吸收互补。

第5题:

简述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历史的四个发展阶段及其各自的特点?


正确答案:⑴第一阶段,从产业革命开始至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的发展处在自由竞争时期。
特点:
①劳资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劳动者的工资、工时、就业和劳动条件的改善上。
②劳工运动总体上处于分散、个别和局部的状态,工人群众有组织的、阶级的和国际范围的联合进程面临着巨大的阻力。
③在劳动关系中,资方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劳资矛盾多以激烈对抗和冲突的方式表现出来,劳动呈不稳定状态。
④劳动关系的调整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在表面自由的背后,立法和政策明显向雇主一方倾斜。
⑵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劳动关系演变进入第二阶段。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开始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
特点:
①劳资矛盾的焦点依然如旧,但是矛盾是激烈程度和表现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
②由于工人罢工斗争的发展和工作组织的广泛建立,导致劳资力量对比发生改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缓解了劳资矛盾。
③政府调整和改变了劳动关系政策,使劳动关系的调整开始向有序化、法制化方向迈进。
⑶第三阶段,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时期。
特点:
①战争和经济危机极大地影响着这一阶段劳动关系的发展。
②国家的劳动行政管理工作在此阶段得到发展,成为政府宏观调节劳动关系的主要手段。
③工业民主化、集体谈判制度和三方制的出现,使协调劳动关系的方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宽泛。
⑷第四阶段,二战以后至今的历史时期。
特点:
①劳动关系焦点仍然集中在工资、工时、劳动条件的改善上,但与此同时,争取广泛的民主参与权也成为劳动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②劳动关系总的趋势是向缓和、合作方向发展。
③国家用以调整劳动关系的手段趋于完备。
④劳动关系的运行方式发展成一种有序的组织行为。

第6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前运算阶段(2岁~7岁)、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第一,按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第二,教师应该安排教学内容,提高略微高于学生现有思维水平的教学。第三,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第四,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第五,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

第7题:

试述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影响因素。
(1)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分两个阶段:
①亲社会行为的萌芽阶段(2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儿童已表现出初步的分享、援助等行为。
②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并出现明显个别差异(3~6、7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合作行为发展迅速,分享行为有所变化,并表现出明显的各性差异。
(2)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①社会生活环境,如社会文化、电视媒介等。
②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如家庭、同伴相互作用等。
③移情。

第8题:

试述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参考答案:

【发展阶段】
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手工业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汉代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要反映在铁器的广泛使用、丝制品的发展与造纸工业的创建三个方面
2、宋代手工业的发展主要反映在矿冶业、雕版印刷工业以及纺织业的规模扩张及印染技术的进步等方面。
3、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突出发展反映在制瓷、棉纺织等生产领域。
【发展特征】
1、手工部门不断增加
2、技术不断进步;劳动分工不断发展
3、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4、手工业分布随经济中心逐渐南移
5、官营私营手工业并存


第9题:

试述大叶性肺炎的发展阶段及病变特点。


正确答案: 大叶性肺炎的发展阶段分为4个阶段:
①充血水肿期特征是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与浆液性水肿。
②红色肚变期由充血水肿期发展而来,特征是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显著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含有大量纤维素、白细胞和红细胞。
③灰色肝变期特征是肺泡壁充血减弱或消退,肺泡腔中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
④消散期特征是嗜中性料粒细胞坏死崩解、纤维素溶解和肺泡上皮再生。

第10题:

试述我国艾滋病自发现至今划分的三个历史时期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1)1985-1988年,输入散发期。以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例高度分散为其特征,除4例因使用被HIV污染的进口Ⅷ因子而感染的我国血友病患者之外,其余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
(2)1989-1994年,局部流行期。以在云南省德宏州等个别地区发现静脉注射吸毒者中HIV感染呈聚集性为标志,这个时期主要在部分边境地区流行。
(3)1995年至今,广泛流行期。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中的HIV流行已在云南、广西、新疆、四川等更多地区出现,快速发展到大部分省;以中部数省为主的非法采供血人群中发生HIV感染,并经人口流动和二代传播扩散至更多地区;大部分地区经性传播人群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男男性传播所占比例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