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题目
问答题
试述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参考答案:

【发展阶段】
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手工业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汉代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要反映在铁器的广泛使用、丝制品的发展与造纸工业的创建三个方面
2、宋代手工业的发展主要反映在矿冶业、雕版印刷工业以及纺织业的规模扩张及印染技术的进步等方面。
3、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突出发展反映在制瓷、棉纺织等生产领域。
【发展特征】
1、手工部门不断增加
2、技术不断进步;劳动分工不断发展
3、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4、手工业分布随经济中心逐渐南移
5、官营私营手工业并存


第2题:

试述数控刀具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其应用场合?


正确答案: (1)高速钢: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工艺性,可以承受较大的切削力和冲击,但红硬性、耐磨性较差。应用场合:
①普通高速钢—不适于高速和硬材料切削;
②高性能高速钢—用于制造出口钻头、铰刀、铣刀等;
③粉末冶金高速钢—用于制造大型拉刀和齿轮刀具,特别是切削时受冲击载荷的刀具。
(2)硬质合金:具有硬度高(大于89HRC)、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热稳定性好的特点,但其韧性差,脆性大,承受冲击和振动能力低。应用场合:
①普通硬质合金:YG类—主要用于加工铸铁及有色金属;YT类—主要用于加工钢料。
②新型硬质合金—既可用于加工钢料,又可加工铸铁和有色金属。
(3)陶瓷刀具:硬度高,耐磨性比硬质合金高十几倍,具有良好的抗粘性能,化学稳定性好,脆性大、强度低、导热性差。应用场合:Al2O3基陶瓷刀具—适用于各种铸铁及钢料的精加工、粗加工;Si3N4基陶瓷刀具—适于端铣和切有氧化皮的毛坯工件等。此外,可对铸铁、淬硬钢等高硬材料进行精加工和半精加工。
(4)立方氮化硼(CBN):有很高的硬度及耐磨性,仅次于金刚石;热稳定性比金刚石高1倍;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导热性比金刚石差但比其他材料高得多,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介于硬质合金和陶瓷之间。应用场合:可加工以前只能用磨削方法加工的特种钢,它还非常适合数控机床加工。
(5)金刚石:具有极高的硬度,耐磨性高,很高的导热性,刃磨非常锋利,粗糙度值小,可在纳米级稳定切削,较低的摩擦系数。应用场合:主要用于加工各种有色金属、各种非金属材料,不能用于加工黑色金属。

第3题:

试述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和应用类型。


参考答案:电子政务是建立在政府内部的信息系统管理和对外服务的信息化基础之上的’,对内体现行政业务电子化、网络化、程序化,对外则体现为信息公开和便民服务。电子政务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政府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外延和内涵也在不断扩充。总体来说,电子政务的发展已经并即将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并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应用类型。(一)网络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首先是政府部门在统一的标准下建设各自的局域网,实现单个机构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建成政府内部的信息流程。在此过程中,政府在网站上发布和提供的信息逐步增多,并且更加及时和全面。但在此阶段,公民获得的电子服务,仍然主要是以政府为中心,即政府与公民之间单向互动。(二)政府与公民互动阶段这二阶段包括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单向和双向互动。但此阶段公民仍然需要在网络上访问多个部门网站,由原本跑多个衙门转变为访问多个网站,原先已经存在的职能交叉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三)垂直整合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在政府机构内部进行整合。一般情况下是以部为单位,并结合机构改革的契机,遵照公民的需求,运用电子政务的信息技术,考察机构内部存在的层级矛盾和体制不顺等问题,进行合理地改革。(四)水平整合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在政府机构之间进行整合。甲充分运用中央的权威与机构改革的契机,来清理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问题,并运用信息技术加以解决。{五)虚拟政府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在以上四个阶段已经完成的工作的基础上,最终得以为公民提供以公民为中心,“一站式”和无缝隙的公共服务。对于公民而言,政府在此阶段才真正由原来的物理实体转变为网络站点,由原来的分散结构转变为一体化的网络门户,由原来的管理主体转变为服务中心。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状态,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4题:

试述统一的安全电子政务平台组成及其作用。


正确答案: 全电子政务平台主要由交换平台、互联网络接人平台和政务专网接人平台构成。其中:
(1)交换平台负责将内部的Web门户系统、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目录服务系统、公共服务中心、数据服务中心、安全保密管理中心、系统运行维护系统、注册中心RA、授权服务中心AA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互联网络接人平台根据政务网的具体业务需求细化为安全与非安全的二类接人,包括Internet与VPN接人。Internet接人负责普通用户信息访问对外的Web业务应用,VPN接人负责移动办公与有特定安全需求的用户的安全接人。以Internet接人的用户访问的信息涉及敏感信息时主要由应用层安全处理系统提供安全保障,以VPN接人的用户一般情况下由客户端的PKI网关与服务器的PKI同关设备建立安全隧道来提高安全性,对具有更高安全要求的应用可以在应用层进行一次安全处理来加强安全强度。
(3)政务专网接人平台提供一个统一的接人平台,将接人集中化,并对系统接人接口提供接人级的安全控制。

第5题:

试述我国艾滋病自发现至今划分的三个历史时期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1)1985-1988年,输入散发期。以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例高度分散为其特征,除4例因使用被HIV污染的进口Ⅷ因子而感染的我国血友病患者之外,其余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
(2)1989-1994年,局部流行期。以在云南省德宏州等个别地区发现静脉注射吸毒者中HIV感染呈聚集性为标志,这个时期主要在部分边境地区流行。
(3)1995年至今,广泛流行期。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中的HIV流行已在云南、广西、新疆、四川等更多地区出现,快速发展到大部分省;以中部数省为主的非法采供血人群中发生HIV感染,并经人口流动和二代传播扩散至更多地区;大部分地区经性传播人群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男男性传播所占比例快速提高。

第6题:

试述元伦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元伦理学自产生以来,经历了直觉主义、情感主义以及情感主义衰退后,以规定主义为代表的语言分析阶段。
⑴直觉主义的一般意义是指这样一种伦理学理论观点:它认为道德的价值不能靠经验或理性的方法来把握,而只能凭直觉(intuition)来把握。一般认为,是摩尔开创了语言分析哲学的直觉主义流派,而西季威克则是摩尔及追随摩尔的传统的先行者。摩尔认为,近代功利主义把“满足欲望的东西”或“快乐”这样具有自然属性的事物看成是善,从而犯了自然主义的谬误,这是因为他们力图以自然属性的事物事给善下定义。摩尔批驳“自然主义的谬误”,从而提出他的直觉主义的观点。在摩尔之后,普里查德、罗斯等人发展了摩尔的直觉主义观点。
(2)情感主义是元伦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情感主义是这样一种伦理学理论,它认为道德命题是不蕴含知识真假意义的命题,道德语言和道德命题的功能只在于表达情感态度或唤起情感而刺激行动。在情感主义的伦理学家中,艾耶尔和史蒂文森是两位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艾耶尔的基本哲学立场是逻辑实证主义。史蒂文森是情感主义伦理学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也是情感主义理论的总结。如同所有元伦理学共同关心的问题一样,伦理学的语言分析,是史蒂文森的伦理学共同关心的问题。
(3)普遍规定主义。黑尔是元伦理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伦理学家之一。一般认为,黑尔的规定代表着伦理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就是最后阶段。黑尔以他独特的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道德语言、道德判断、价值词语、道德思维等重要的元伦理学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他的普遍规定主义的道德理论。黑尔的普遍规定主义,表明了元伦理学的质的突破。它从元伦理学的路径,得出了传统规范伦理学的普遍性命令的结论,从而使得他的伦理学具有向传统规范伦理学回归的特征。(大纲P503)

第7题:

试述教育心理学的四个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发展、成熟、完善阶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问世,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他以“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前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末)。在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学和心理学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此时行为主义占优势,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杜威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教学改革实验。
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3)成熟期(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4)完善时期(80年代后)。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心理学得到了大发展。教育心理学理论流派的分歧越来越小。一方面,认知派理论和行为派理论都在吸取对方合理的东西,两派都希望填补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另一方面,东西方心理学相互吸收互补。

第8题:

试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特点。


参考答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其途径有二:一是由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包括买办商人在内)直接投资兴办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由原来的旧式手工工场或大作坊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企业的。
产生的原因:第一,外资和洋务派的高额利润的刺激作用;第二,由于外资的侵入使中国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从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游离出来的破产农民、失业手工业工人和旧式运输业工人,就成为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廉价劳动力,为它准备了廉价的劳动力市场。第三,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农副产品商品化,把广大农民与市场和商品经济开始联系起来,这就为民族资本近代工业造成了商品市场。第四,洋务运动已为中国引进了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先导和借鉴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以下特点:主要集中于一般轻工业和小型采矿业;投资少,规模小;技术设备陈旧落后;多分布在沿海的通商口岸;从主体上说不是中国社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而是由商人、地主和官僚直接投资而产生的。


第9题:

试述婚约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⑴早期型婚约。主要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婚约,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较强的效力。
①订立婚约是结婚的必经程序,无婚约的婚姻往往被视为无效;
②婚约一经订立,便产生法律效力,无故违约要受到法律制裁;
③婚约往往是包办买卖婚姻的产物,大多由当事人的父母或其他尊长代为订立。
⑵晚期型婚约,即近、现代婚约。与早期型婚约相比,其性质、内容、作用和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①订立婚约不是结婚的必经程序,是否订立婚约可由当事人自由选择;
②婚约的订立须有双方当事人的合意,完全否定了父母或其他亲属代为定约的权力,一般均为非要式行为;
③婚约无人身约束力,不因订婚立而发生必须结婚的义务,法院不受理婚约履行之诉;
④婚约可凭双方或一方的意愿而随时解除。有些国家对一方过错而解约造成他方“精神损害”的情况,在法律上赋予受害的无过错方请求赔偿的权力。

第10题:

试述电子政务产生的技术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电子政务产生的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办公过程中普遍使用现代办公设备,如传真机。打字机。复印机等;第二阶段普遍使用计算机和打印机,并利用其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处理、文件排版输出以及人事财务信息管理等;第三阶段普遍使用网络技术、实现了文件共享、网络打印共享、网络数据库管理等。
电子政务是由政务办公自动化发展而来的,而今,办公自动化是电子政务系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