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纳认为3、6岁的儿童能说出关于人或动物所做事情的简单的语句。

题目

比纳认为3、6岁的儿童能说出关于人或动物所做事情的简单的语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只看见长颈鹿的脖子就能说出它是什么动物,这考察的是儿童的()能力。

A、视觉填充

B、视觉再认

C、视觉辨别

D、空间知觉


参考答案:A

第2题:

心理学家在研究儿童言语发展过程的时候发现,无论哪个种族的儿童,其言语发展的过程极为相似。具体表现为:大约1岁时,能说出被他人理解的词;2岁末能说出词组;4~5岁能说出符合语法结构的句子。这表明,儿童在出生后的4~5年内即获得了基本的听说能力。试选用两种不同的言语获得理论解释上述现象。


答案:
解析:
(1)对于材料中现象的分析:题中材料表明无论哪个种族的儿童,其言语发展的过程极为相似,这说明所 有人类个体言语获得过程有着固有的程序,而各个种族、文化和国家中的个体甚至同一种族、文化和国家中的 个体其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外部环境的差异并未导致个体语言发展的大的差异,其原 因在于个体言语获得的过程受到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正常的人类在正常环境中存在的差异不足以改 变这种由生物遗传因素所规定了的言语发展过程。因此解释上述现象的理论应该是支持言语发展受先天因 素影响的理论。下面分别阐述言语获得的先天论和相互作用论。 (2)能够解释现象的第一种言语获得理论:先天论。这种理论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乔姆斯 基的先天语言能力说认为,语言是普遍语法能力(知识)的表现,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 换的过程,这个转换是通过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儿童获得的是一套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规则系 统,因而能产生和理解无限多的新句子,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 (3)能够解释现象的第二种言语获得理论:相互作用论。言语发展是生理成熟、认知发展与不断变化的语 言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酌结果。皮亚杰的认知相互作用论认为,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的一种,认知 结构是言语发展的基础,言语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源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第3题:

成就感是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 (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根据比纳(A·Binet)关于儿童对图画感知阶段的划分,能说出关于人或动物所做事情的简短语句的儿童处在对图画感知的()

A罗列对象时期

B解释时期

C描述对象阶段

D涂鸦阶段


C

第5题:

比纳认为7岁~14岁的儿童只能说出画而上的一些物体,不能认识到物体间的联系。

A

B



第6题:

比纳认为7岁~l4岁的儿童只能说出画面上的一些物体,不能认识到物体间的联系。()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纠正:应是3~6岁儿童,或者改为:7~14岁的儿童能说出关于人或者动物所做时期的简短的语句。

第7题:

比纳认为3、6岁的儿童能说出关于人或动物所做事情的简单的语句。

A

B



第8题:

24月龄宝宝,若有以下表现需引起重视:( )

A、不会说出3个物品的名称

B、不会按指令作简单的事情

C、不会用勺吃饭

D、不会扶栏上楼梯或台阶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

A天赋说

B生理机能说

C刺激反应说


A

第10题:

比纳认为7岁~14岁的儿童只能说出画而上的一些物体,不能认识到物体间的联系。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