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是怎么形成的?

题目

湿陷性黄土是怎么形成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黄土在天然含水量时,一般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压缩性。但遇水后,在自重压力,或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有的会产生大量的沉陷变形,即形成湿陷性黄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场地中有湿陷性黄土,在5.0m处取样,测定其湿陷系数为0.06,该处黄土的湿陷强度为( )。
A.湿陷性轻微 B.湿陷性中等
C.湿陷性强烈 D.湿陷性特别强烈


答案:B
解析:
参见《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 — 2004)第4. 4. 2条规定。

第2题:

湿陷性黄土湿陷的因和外因、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等级。


正确答案: 内因是由于黄土中含有较多的可溶盐,受水浸润后,这些可溶盐被溶化,大大减弱土中的胶结力,使土粒容易发生位移而变形。同时,黄土受水浸润,使土粒周围的薄膜水增厚,楔入颗粒之间,在压密过程中起润滑作用。外因是由于大量的水浸入地基,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浸润黄土地基。
黄土的湿陷等级按总湿陷量分为三级:
总湿陷量小于等于30cm为轻微湿陷
30~60cm中等湿陷
大于60cm严重湿陷

第3题:

湿陷性黄土通常分为两类:自重湿陷性黄土和()。


参考答案: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第4题:

黄土经冲刷、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形成的夹有砂、砾石并具层理的黄色土状沉积物成为()。

  • A、黄土状土
  • B、湿陷性黄土
  • C、非湿陷性黄土
  • D、膨胀土

正确答案:A

第5题:

当黄土湿陷性系数小于0.015时,应定为非湿陷性黄土。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施工时,取土坑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 规范》(GB 50025-2004)应满足( )。
A.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
B.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25m
C.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
D.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25m


答案:A,D
解析:
取土坑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25m。

第7题:

()土的湿陷性评价指标是湿陷系数,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


正确答案:湿陷性黄

第8题:

关于湿陷性黄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湿陷性黄土地基遇水后会发生很大的沉降
B.湿陷性特指黄土,其他种类的土不具有湿陷性
C.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与所受到的应力也有关系
D.将湿陷性黄土加密到一定密度后就可以消除其湿陷性

答案:B
解析:
B项,湿陷性不特指黄土,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湿陷性土是指土体在一定压力下浸水后产生附加沉降,湿陷系数大于或等于0.015,湿陷性是黄土最主要的工程特性。A项,湿陷性黄土浸水后在外荷载或自重的作用下会发生较大下沉的现象;C项,在天然孔隙比和含水率不变的情况下,压力增大,黄土湿陷量也增加。但当压力超过某一数值后,再增加压力,湿陷量反而减少;D项,天然孔隙比越大或天然含水率越小,则湿陷性越强。

第9题:

如遇到流沙、松软膨胀土或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地基该怎么办?


正确答案: 遇到上述特殊地基必须经加固处理后方可施工,并采取相应的建池技术,必要时应对沼气池的构件变形进行验算,并提高沼气池的结构强度。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换土、夯实、增铺块石垫层、打桩、扩大基础等方法。同时,水压间尽量采用顶置式,可以避免主池受力不均衡而引起结构裂缝。

第10题:

如何根据湿陷系数判定黄土的湿陷性?怎样区分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如何划分地基的湿陷等级?


正确答案: 湿陷系数δs<0.015时,应定为非湿陷性黄土;δs>=0.015时,应定为湿陷性黄土。当实测自重湿陷量Δzs或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小于7cm时,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大于7cm时,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应根据基地下各土层累计的总湿陷量和计算湿陷量的大小因素。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