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二分检索方法检索长度为n的有序表,检索每个元素时的平均比较次

题目

采用二分检索方法检索长度为n的有序表,检索每个元素时的平均比较次数与对应的判定树高度(设高度≥2相比较为()。

  • A、小于
  • B、大于
  • C、等于
  • D、大于等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方法中量级不为O(log2n)的是( )。 A.散列法检索B.二分法检索C.二叉排序树的平均检索长度 D.平衡二叉排序树的检索长度


正确答案:C
散列法的平均检索长度不依赖于n,它与负载因子有关,负载因子越大,检索时需要比较的次数就愈多

第2题:

对一个长度为10的排好序的表用二分法检索,若检索不成功,至少需要比较的次数是 ________。

A.6

B.5

C.4

D.3


正确答案:D
解析:二分法检索要求线性表结点按关键码值排好序且以顺序方式存储。在查找时,首先与表的中间位置上结点的关键码值比较,若相等则检索成功;否则根据比较结果确定下一步在表的前半部或后半部中继续进行。对于有n个元素的线性表,其最多要比较的次数为大于log2n的最小整数,最少的检索次数为1。

第3题:

采用二分查找方法查找长度为n的线性表时,每个元素的平均查找长度为()。

A、O(n2)

B、O(nlog2n)

C、O(n)

D、O(log2n)


参考答案:D

第4题:

对一个排好序的线性表,用二分法检索表中的元素,被检索的表应当采用(23)表示。

A.顺序存储

B.链接存储

C.散列法存储

D.存储表示不受限制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二分搜索法。二分法查找又称折半查找,它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查找方法。二分法查找关键的一步是每次确定区间的中点位置,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顺序存储的话,那么这个中点位置就很好确定了,等于区间起点和终点和的一半。如果是链接存储的话,存储的区间是不连续的,而是通过指针来实现的,那么这个中点位置就不能确定了。

第5题:

二叉排序树的平均检索长度与二分法检索数量级都为

A.O(nlog2n)

B.O(n2)

C.O(log2n)

D.O(n2/4)


正确答案:C
解析:二叉排序树的平均检索长度与二分法检索同量级都为O(1og2n)。

第6题:

对包含n个元素的散列表进行检索,平均检索长度( )。

A)为0(log2n)

B)为0(n)

C)为0(n﹡log2n)

D)不直接依赖于n


正确答案:D
由于散列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平均检索长度不直接依赖于元素个数n。平均检索长度不随表中元素增加而增加,而是随负载因子的增大而增加。如果安排得好,平均检索长度可以小于1.5。正是由于这个特征,散列表成为一种很受欢迎的组织线性表的方法。

第7题:

对包含n个元素的散列表进行检索,平均检索长度

A.为O(10g2n)

B.为O(n)

C.为O(nlog2n)

D.不直接依赖于n


正确答案:D
解析:散列表搜索的基本思想是:由结点的关键码值决定结点的存储地址,即以关键码值k为自变量,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h(称为散列函数),计算出对应的函数值h(k)来,把这个值解释为结点的存储地址,然后到相应的地址中去取要找的结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平均搜索长度与元素个数无关。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第8题:

对包含n个元素的散列表进行检索,平均检索长度________。

A.为O(log2n)

B.为O(n)

C.为O(n*log2n)

D.不直接依赖于n


正确答案:D
解析:散列表的检索长度与散列表存储的碰撞情况有关。如果没有一个元素发生碰撞,则其平均检索长度为 O(1);如果n个元素存储几乎都发生碰撞,则其平均检索长度为O(n)。

第9题:

对包含n个元素的散列表进行检索,平均检索长度为( )。A.O(log2n)B.O(n)C.O(n*l og2n)D.不直接依赖于n


正确答案:D
装填因子表示散列表的装满程度,定义为散列表中节点的数目初一基本区域能容纳的节点数所得的商,平均检索长度依赖于装填因子

第10题:

采用顺序查找方法查找长度为n的线性表时,每个元素的平均查找长度为______。

A.n

B.n/2

C.(n+1)/2

D.(n-1)/2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